文︱曾财安
2024年7月23日,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在北京会见了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一行。夏主任表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对面临内外环境深刻变化的香港来说,同样要识变、应变、求变,通过改革实现更好发展。夏宝龙希望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深入理解和领会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握机遇,锐意改革,主动作为,加快推进香港由治及兴。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010/96dd7270j00sl473h0043d000zk00ovm.jpg)
9月20日,夏主任在北京会见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时表示,希望香港积极稳妥推进各领域改革;希望香港社会各界特别是工商界坚定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把爱国爱港热情转化为一项一项具体的实际行动;香港特区管治团队和社会各界应充分认识到,改革是解决香港深层次矛盾的“金钥匙”,只有改革,发展才有动力,社会才有活力,香港才有魅力!
这是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夏主任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第二次语重心长地表示。他希望香港特区政府进行社会改革,提出社会各界要坚定支持行政长官积极稳妥推进各领域改革。由此可见,香港需要改革来加快推进由治及兴,已是一件不争事实。自此,香港舆论出现不少关于改革的讨论,都认为撸起袖子加油干刻不容缓。现在,摆在香港面前的最主要考虑,是怎样去改革?范围应该有多广、多深?如何推进才能积极稳妥地解决香港深层次矛盾?要回答这一连串问题,我们就不得不从理论开始,以史为鉴,才有可能为改革寻找到一条精准道路。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010/4e511fd3j00sl473g002ed000rs00ikm.jpg)
改革是指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内实行变革。对香港来说,改革是指包括管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改良革新,实质是利益的调整,除旧布新,目的是要革除现有制度中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部分,使之紧跟新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必然要受到内部和外部、客观和主观条件的制约,改革是否成功,将左右香港的未来发展。因此,许胜不许败,大家必须怀着破釜沉舟的决心,绝对没有小修小补、甚或和稀泥的空间。
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都出现过改革,但最全面、最成功、影响至深至远的,首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之所以成功,离不开秦孝公推行改革的决心与知人善任,也与君臣两人能够精准掌握当时的政治形势,逐步推进,有重大关系。既然老祖宗的宝贵智慧及成功经验在前,特区政府何不以古鉴今,古为今用,让香港在进行改革时少走弯路,并达到最大、最佳效果?
商鞅入秦后三次与秦孝公见面,最终说服秦孝公进行变法(改革),但遭到以大臣甘龙、杜挚为代表的老秦人贵族(利益既得者)的激烈反对。秦孝公雄图大略,并没有以王权强行压制,而是安排了一场最高层辩论,为是否变法定调。西元前359年,秦孝公与商鞅、甘龙、杜挚三位大夫一起分析形势,探讨整顿法制的根本原则,寻求更有效的统治方法。秦孝公表示,自己想通过变更法度来治理国家,改变礼制来教化百姓,却又害怕天下人的非议。商鞅说,行动迟疑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有功效;愚笨的人在办成事情之后还不明白,有智慧的人对那些还没有显露萌芽的事情就能先预测到。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010/efb851bej00sl473h0045d000zk00qmm.jpg)
甘龙及杜挚则反驳,如果改变法度,不遵循秦国旧有的法制,要更改礼制教化百姓,这样未必有大利。商鞅回应,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拘泥于一直以来的做法。秦孝公听后说,讲得好,我听说从偏僻小巷走出来的人爱少见多怪,学识浅陋的人多喜欢诡辩,那些拘泥于世俗偏见的议论言词,我不再因它们而疑惑了。秦孝公最后下定决心变法。
秦孝公实事求是,首先在小范围内试行变法,而不是好大喜功,立即全面推行。西元前359年,秦孝公命商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有: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刺激农业生产;重塑社会价值观;实行统一税制等。实施3年后,《垦草令》的推行改变了秦国的落后面貌,特别是在打破特权、提高生产力方面。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010/d5e6152bj00sl473h00u9d000sw00kem.jpg)
西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即丞相),在秦国正式实施第一次变法,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法制,禁止私斗,重罚罪犯,奖励耕织,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禄制度。这次变法扩大了国家赋税和兵徭役来源,为秦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壮大奠定了基础。5年后,秦孝公与商鞅推行了彻底改变大政方针的第二次变法,主要内容包括废除奴隶制及分封制,实行中央集权,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设置官僚机构,统一度量衡等。因为战略方向正确,君臣两人的决心及长期坚持,20年间,昔日落后挨打的秦国富强起来,奠定了此后统一全中国的基础。
香港的改革得到了中央的祝福及支持,得天独厚,没有理由不成功。从商鞅变法的历史经验可以总结,改革的最重要因素,首先是在上位者的战略视野和执行决心,其次就是负责推动的主要官员得有担当和才能,并非因循苟且之辈。在推行改革时,贪功冒进固然不行,但议而不决、小修小补,也是浪费时间与机会,需要徐疾有度,随机调整。至于如何说服既得利益者,改变其固化态度,特区政府可能要与中央有关官员进行推心置腹的商议,方能事半功倍。总的来说,香港市民对行政长官李家超期待甚殷,有信心认为其领导的特区政府会带来更繁荣幸福的未来!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