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中国行丨让定窑文化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写在河北省就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及产业发展开展3+1协同立法之际
以法律为盾,以文化为魂
让定窑文化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写在我省就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及产业发展开展3+1协同立法之际
(杨虎 段恋)保定,有一个地方,人们可以看得见岁月的光华,也能听得见历史的回响,那就是曲阳,那里是定瓷的故乡。
“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素以此特点闻名的定瓷产于河北曲阳,隶属古直隶定州,故名定瓷。定瓷始于隋唐、兴于宋金、衰于元,烧瓷历史长达八百年之久,是我国北方大地上繁衍几代并影响深远的一个窑系。同汝、钧、官、哥窑一起,号称我国宋代五大名窑。而定瓷则被称为“天下第一瓷”,足可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定窑遗址,规模宏大,世所奇观。“大窑三千六,小窑如牛毛”,千年前的曲阳是此般盛况。定窑遗址为大型古遗址,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2公里,总面积10余平方公里,主要有北镇区、涧磁岭区、涧磁西区、野北区、燕川区5个区域。定窑遗址遗存十分丰富,现涧磁岭区保存完好的瓷片堆有13个,文化层堆积厚达10余米。
定窑原为民窑,唐宋时期烧造宫廷用瓷,以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胎质坚密细腻,釉色独特。一直是历代大收藏家追逐的雅玩及宫廷御用的留存。
“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定瓷以“白”闻名天下,透明莹润,根据釉料和烧造工艺的变化,呈现暖白、米白、青白、雪白、灰白等特征,以和田白玉的玉质感为标准,根植中国玉文化,常被形容为“似玉非玉胜似玉”。
定窑之白并不单调,而是暗藏万物的。《饮流斋说瓷》中有言:“其质极薄,其体极轻,有光素、凸花、划花、印花、暗花诸种,大抵有花纹者多,无花纹者少”。当时的定窑人善施装饰,常采用刻花、划花和印花等手法。刻花刀法刚劲有力,线条流畅,层次分明;划花则细腻婉约,如行云流水;印花构图饱满,线条简洁,富有韵律感。其装饰图案多以花草禽鸟为主,形态逼真,清新明晰,可以说定窑将白瓷从单一的白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这些装饰技法和图案使得定瓷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使其成为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如著名作品《定州白瓷孩儿枕》,清代乾隆皇帝为其题诗“瓷枕通灵气,全胜玳与珊。眠云浑不觉,梦蝶更应安。”孩儿枕下部为一个侧卧在榻上的男孩,左手枕着头,右手自然搭在胸前,头朝上,身着花肚兜,双脚相叠,正呼呼大睡,其上支出一小截做枕面。此枕人物雕塑栩栩如生,神情状貌表现得恰到好处,男孩天庭饱满,两颊丰腴,表情自然安定,加上瓷胎细腻,釉色白中发暖,整体给人以柔和温馨的美感。它不仅是实用的夏令寝具,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故宫博物院、成都博物馆等均有收藏类似的定窑白瓷孩儿枕,可见其在瓷器作品中的重要地位。
在历史的长河中,定瓷的兴衰随历代政治经济的沉浮而变化,最终没落于元朝。幸而,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76年,定窑瓷器烧制这项沉寂近七百年的传统工艺,开始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定瓷复兴事业中。
“定瓷是我的命。”这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文增的坚持。
“定瓷不仅仅是一件工艺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情感。”定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庞永辉说:“保定将以定窑考古遗址公园定窑遗址博物馆建设为契机,整合周边村落200多家定瓷非遗工坊,统筹布局定瓷文化体验、定瓷特色餐饮、乡村民宿及休闲度假等多元化文旅业态,擦亮定瓷文化名片。”
经多位定窑前辈的努力,定窑最终得以复烧,千年之窑火在曲阳重放异彩。定瓷用泥与火的交融,见证了中华上千年制瓷史的荣耀与辉煌,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1988年定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定瓷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定窑遗址被评为“2009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2021年定窑遗址入选《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
2022年12月,定窑考古遗址公园成功入选全国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2023年曲阳县启动定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随着定窑的成功复烧以及国家对定窑的高度重视,定窑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其自身,而是在保定这片土地上衍生出一种独特的文化——定窑文化。定窑文化涵盖了与定窑相关的诸多方面,它既包括窑址、窑具、器物、典籍等物质文化遗产,又涵盖工艺、造型、色彩、装饰、设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其他文化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等社会价值。
多年来,保定市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方针,在定窑遗址文物保护、传承、利用、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不断强化规划引领,为定窑遗址的保护提供了科学法律依据;坚持保护第一,不断提高遗址区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积极争取资金,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宣传推介,擦亮保定文化品牌。
对于定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保定永远走在路上。
2023年12月,为保护传承河北陶瓷文化,推动陶瓷产业创新发展,在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统筹指导下,保定、唐山、邢台、邯郸就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及产业发展开展3+1协同立法。“3”是指保定、邢台、邯郸,主要侧重“陶瓷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1”是指唐山,主要侧重“陶瓷现代产业发展”。这是我省首次开展省内协同立法,是继京津冀协同立法后又一次新的尝试,具有里程碑意义。
保定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发挥立法主导作用,把定窑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作为今年重点立法工作内容,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安排,有序有力配合做好协同立法工作,《保定市定窑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条例》现已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将于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实施。
定窑,浴火而重生,示天下以大白;定窑文化,沉淀而绽放,为保定增华彩。这是历史赋予保定的礼物,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陶瓷文化立法,则是历史赋予我们当代人的使命,也是时代对我们的期许。
让我们以法律为盾,以文化为魂,共同守护这份千年的美丽与智慧,让保定定窑文化的金字招牌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