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似乎每年的这个时候,小破站总要抬一个青春剧上来。今年跑去小破站发现果然,抬了了个新剧《明日有晴天》,关注到的人似乎不多,看了几集就明白了原因。

一个讲青少年重病的故事,请了一批没什么流量但很贴高中生的青年演员出演,讲病房的友情以及年轻一代对生死的看法。我一看,这题材,这故事,这演员阵容,遇冷也在意料之中了。毕竟中国人对于 “病”字来讲有种莫名的忌讳,提及都觉得不好,更不用说正儿八经的聊“重病”,还要从孩子的角度聊。

可是,遇冷就代表不应该做吗?

现在整个市场上,似乎应该“以成绩论英雄”的人看不到,但不相干的舆论场却最喜欢“以成绩论英雄”。整个国剧市场大盘预冷,于是一部分人说国剧就是垃圾,一部分人说国剧活该垃圾,一部分人说播不好就是垃圾,但没有人去分析——到底为什么播不好,到底应该播什么,以及到底应该怎么播?

其实对于创作者来讲,大家都很清楚十四亿观众中,想要获得很好的播放成绩,应该去拍什么。拍工作压力,拍情感纠纷,拍凤凰男,拍小三,拍上位,振臂一呼,大声讨论,更激烈的讨伐,关注度有了,播放量也上去了。

还是那句话,我们就应该,只能看这些?

静下心看的话,其实现在的电视剧播放习惯处于一个混乱状态——传统卫视和视频网站并存,看电视正在从过去的传统电视习惯转向视频网站。可视频网站和过去不一样,不仅仅爱优腾三家分立,还有芒果虎视眈眈准备弯道超车,更有小破站不甘于只做番剧,努力涉足电视。更关键的问题是——看电视不在像过去一样变成固定的习惯,每天晚上黄金档等待播出,而是想看就看。手机里,电脑上,坐地铁,搭公交,甚至蹲厕所摸鱼都能看。

同样的,更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时候有什么电视看,不知道了。

最近一个很明显的事,就是新剧播出,如果不是流量出演,自带粉丝宣传,观众是不知道的。很多人一边骂流量,可是忘了流量最大的优势,就是粉丝自带的宣传盘啊。

同样的,没有流量的新剧,此时短板一览无余。大盘预冷,看电视剧的少,如果新剧没有流量还不能出圈,播放成绩不好看就成了注定的命运。

播出成绩论英雄没错,但不是唯一的标准。

回过来说《明日有晴天》,为什么这个剧我选择看下去。这么沉重的话题,原因在于我曾经也生过病,住过院。我很清楚的知道当CT报告上出现“疑似某重大病症”的时候那种心情。

我还记得当初我在CT报告上看到,直接在电话里朝着朋友哭了出来。后来好在活检结果很好,医生打趣我可以放下心了。短短的住院日子,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

我后来查过青少年重病率的数据,从2013年统计到22年,结论是相较于以前的时间段,可以用“暴增”来形容。也就是说很多病,哪怕你不想看见,它依然存在。

老一辈经历的事多,对生老病死有自己的态度,可年轻人不一样,他们会怎么想,应该注意到,观察到。因为那是年轻一代啊……

小破站作为Z世代占比极高的视频网站,能把视线聚焦到这个点上,在意料之中。小破站说实话有的时候给我一种文青范,就是挣钱很重要,理想也不能掉。明日有晴天的制作方有许宏宇出任总监把控质量,又别出心裁的选择了青少年重病这个角度切入,依然延续小破站的风格,挖掘年轻人中对于现实的认知和思考,整体很有意义。

说实话以播出成绩论英雄这件事来讲,并不是一个唯一的粗暴的衡量标准,原因就在于,不同的网站所圈定的受众是完全不一样的,而观众也在变化中。

我们必须承认的一件事,是观众并没有养成新媒体时代固定的收视习惯。电视剧并没有在他们生命里占据很重要的分量,因此新剧播出能否引起他们的注意,比以前更难。

而不同视频网站占据的市场份额,决定这件事的难上加难程度。用户黏性,直接决定没有流量的新剧开播的成绩。有句讲句,大家不在同一个赛道上,真的公平吗?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是不公平,但有些积累,该做的还是得做。其实小破站的电视剧制作规划,我一直觉得从生产逻辑上讲属于“异想天开模式”。小破站每年这个时候抬青春剧上来,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想做自己的厂牌,能够培养一批属于自己的观众和观看习惯。但我们必须意识到,电视剧生产,投入大,耗时长。对于观众来说养成的习惯要以年计算,其实难度更加的大。因此,像我一样,还能想起来“诶,小破站是不是上新剧”的人,不一定很多。

即便如此,我还是认为小破站做的东西应该做。哪怕耗费的资金巨大,投入巨大,但只要日积月累,一点点的培养观众,总能培养出一批对黏性高,并且养成习惯的受众。等到那天,才是真的“单纯的靠播出成绩就能论英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