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75年来,勤劳质朴聪慧的陶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改革创新,团结拼搏、砥砺奋进,绘就了一幅幅美丽画卷,谱写了一曲曲奋斗赞歌。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全媒体特别报道——“凌云织经纬——宜兴发展热力坐标扫描”系列报道,全面报道宜兴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就,生动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宜兴这片热土上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激励大家在新时代新征程继续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宜兴力量。
今天推出
“凌云织经纬——宜兴发展热力坐标扫描”
系列报道⑪
提优能级 建高品质宜居之城
坐标:东氿新城
经度:119.853589
纬度:31.360059
楼宇林立、环境宜居、路网四通八达、设施日益完善……驾车行驶在东氿新城的道路上,宜兴邮政公司运营监控部经理郭俊感慨万分:“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与这座城市一起成长,见证了城市发展的点点滴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话尚未普及,许多市民主要依赖书信传情寄意,通过报纸了解天下事。一身绿色制服的邮递员,成了不少市民收获期许的窗口,是大伙日盼夜盼的人。
24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郭俊,进入宜兴邮政公司工作。当时,初来乍到的他,总是跟着公司里的老师傅们一起工作。“老师傅们骑着二八杠,挂着邮差包,挨家挨户送信。”郭俊说,他们的工作虽简单,却很辛苦,每天都要在宜城走街串巷,把信件、报纸、汇票等精准地送到市民手中。
“现在的东氿新城,当时还是一片田地。”在郭俊的印象里,以前的宜城“东门外”就是农村,不仅交通不便利,通信也不通畅。因此,邮递员们去下漳村、袁桥村(现下漳社区、袁桥社区)等地送信等,总要花费大半天时间。“我当时就想,这里就在城边,未来会不会变成城市呢?”郭俊的畅想,在多年后果真变成现实。
2005年,我市启动东氿新城建设,作为我市实施的重要城市建设战略之一,宜兴人民在这片约2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谱写了一首首城市发展的“进行曲”。2012年以前,东氿新城一直处于“打基础、拉框架”的快速扩张期。“十一五”期间,东氿新城首先建成了“六横四纵”道路,在此基础上,我市乘势而为,相继建成新庄大桥、梅林大桥和范蠡大道,为东氿新城的开发进一步创造条件、打开空间。那些年,郭俊虽然被调至湖㳇工作,但依然会经常到东氿新城走走看看,近距离感受城市的发展。
2012年以后,东氿新城逐渐转入“提能级、优功能”的品质提升期。2012年,市中医医院新院区在东氿新城投用;2015年,我市公共建设史上体量最大、投资最高的文化综合体——宜兴文化中心启用;近年来,市实验小学、东氿小学、枫隐幼儿园、东氿中学等一批学校相继投用,万达广场、八佰伴购物中心、阳光100凤凰街等一批商业综合体拔地而起,天禧花园、东氿壹号、金色阳光等一批居民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东氿新城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人民群众生活更加便捷。
眼下,郭俊又回到了城区,负责邮件进出宜兴的转运工作。他说,现在宜兴邮政公司的业务更为丰富,邮递员的交通工具也完成了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电动三轮车、汽车的转变。“现在去东氿新城送快递,路好,景色也美,工作时心情都好了!”郭俊说。
东氿新城发展的步伐仍未停歇。如今,东氿新城新庄和梅林板块正加快各项设施建设,锡宜S2线也在加快布局。同时,梅林公园、五渎公园一期工程、东氿北路风光带等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放眼未来,东氿新城这块热土,将拥有更加优质的城市功能和风貌。
【新闻链接】“城”势而上 建设为民
多年来,宜兴立足城市人文和建设发展实际,以国际化思维打造品质之城,城市建设由“打基础、拉框架”的快速扩张期,逐渐转入“提能级、优功能”的品质提升期。如今,处处皆可行、所见皆风景,已成为宜兴城市的真实写照。
宜兴还将“儿童友好”“全龄参与”等人文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治理以及民生民意的点点滴滴,建设了市实验小学家长等待区、谢桥口袋公园等一批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在陶都,各有特色的儿童活动空间、全龄休闲区域等按需分布,宜兴历史变迁、水域文化、名人故事,与“问水”景墙、铜雕扶手、观景廊架等设施有机融合。
不仅如此,结合“双氿三河”滨水空间品质提升工程,市相关部门精心规划,城区团氿、东氿及其毗邻水域之间原本的割裂岸线、老旧设施、碎片化公共空间,被整合成“一环三带”活力滨水慢行系统,打造出拥有丰富生态植被和完备公共服务设施的蓝绿风景廊。这些具有人文色彩的城市设施,不仅让市民生活更美好,还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发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