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主任(前一排右三)与陈锦云、周艳副主任(二排右三、右四)参加公益座谈会

在2024年7月下旬至9月下旬两个月的时间里,陶行知教育基会公益组主任吴伟与执行主任黄芬、副主任周艳等完成了75万元的公益捐款(75万元均已全部落实到位),为安徽省部分地区的教育慈善事业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伟主任与爱心企业家于2024年7月25日向滁州市关工委捐赠10万元公益基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伟主任与爱心企业家于2024年8月22日向五河县关工委捐赠2万元公益基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伟主任于2024年8月24日向休宁县关工委捐赠3万元公益基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伟主任与爱心企业家于2024年8月25日通过安庆市关工委向50名考上“985”重点大学的优秀学生捐赠25万元公益基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伟主任携爱心企业于2024年9月29日向安庆市考上“985”重点大学的优秀学生捐赠助学金25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伟主任与爱心企业于2024年9月29日向野寨中学考上重点军校的优秀学生捐赠公益基金10万元

75万元善款分别捐给滁州市关工委10万元,五河县关工委2万元,休宁县关工委3万元,安庆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60万元,特别值得一提和有着重要意义的是,捐赠给安庆市的60万元其中有50万元是资助给安庆市各县区50名2023届高上“985”重点大学学生的第二期助学金,和安庆市各县区2024届50名考上“985”重点大学学生的第一期助学金,50万元共助力了100名考上“985”重点大学的寒门学子。

2023届安庆市各县区考入“985”重点大学获得陶行知基金会公益组资助的学生名单:北京大学1名、浙江大学2名、上海交通大学1名、复旦大学1名、南京大学3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名、华中科技大学1名、中国海洋大学5名、天津大学2名、中国农业大学1名、吉林大学2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3名、山东大学3名、华南理工大学3名、东北大学1名、中南大学2名、电子科技大学1名、湖南大学1名、南开大学1名、华东师范大学2名、中国人民大学2名、上海同济大学1名、厦门大学2名、中山大学1名、东南大学1名、四川大学1名、大连理工大学1名、湖南大学1名、北京师范大学1名、兰州大学1名。

这些学子分别来自安庆市区2名、桐城市6名、怀宁县7名、潜山县8名、岳西县7名、太湖县7名,望江县7名、宿松县6名,总计50名优秀学子。

2024届安庆市各县区考入“985”重点大学获得陶行知教育基金会公益组资助的学生名单:北京大学2名、清华大学1名、浙江大学4名、厦门大学1名、华中科技大学2名、南京大学1名、电子科技大学2名、西北工业大学1名、西安交通大学1名、哈尔滨工业大学1名、中山大学1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名、中南大学1名、吉林大学3名、中国海洋大学2名、同济大学3名、国防科技大学3名、中国人民大学1名、南开大学2名、武汉大学2名、上海交通大学2名、华东师范大学2名、北京师范大学3名、山东大学1名、湖南大学2名、重庆大学1名、华南理工大学1名、东北大学1名。

这些学子分别来自安庆市区4名、桐城市7名、怀宁县7名、潜山市7名、岳西县5名、太湖县7名,望江县6名、宿松县7名,总计50名优秀学子。

以上共有100名优秀学子获得陶基会公益组的资助奖励。

公益组蚌埠吴伟主任与副主任周艳,副主任陈锦云还在8月中旬出席了公益组与蚌埠当地一家知名爱心协会的公益座谈会,并于9月中旬在公益组办事处召开了一次工作部署会议和离职人员欢送会,欢送原公益组临时成员张琳琳(特别说明:张琳琳与公益组上级主管单位陶行知教育基金会无任何工作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伟主任(前一排右三)与陈锦云、周艳副主任(二排右三、右四)参加公益座谈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伟主任与公益组成员在公益组办事处会议室召开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伟主任(左四)和执行主任黄芬(右四)等公益组部分成员在公益组办事处接待室欢送离职人员张琳琳(右二)并亲切交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伟主任与离职人员原公益组秘书长张琳琳(右一)合影留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伟主任和执行主任黄芬,副主任周艳、陈锦云,爱心企业董事长魏楠,公益组部分成员与离职人员原公益组秘书长张琳琳在公益组办事处的画室合影留念

吴伟主任在公益座谈会和工作部署会议上均表示,公益组一定要不骄不躁,砥砺前行,在工作过程中,要“不诱于誉,不恐于诽”,此言出自《荀子非十二子》:“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这句话讲的是正己修身之道,意思是说,君子以自己德行不修为耻辱,不把别人对自己的污蔑视为耻辱;以自己不诚信为耻辱,不把别人对自己不信任当作耻辱,以自己没有能力为耻辱,不把不被任用当作耻辱。以此告诫人们,不要为赞誉所诱感,不要因诽谤而恐惧,要遵循道义行事,端正自身,不被外物所动摇。

一个人如何对待来自外界的赞誉与诽谤,见高下,见境界,也最终影响成败。赞誉考验着人的清醒,正确对待可激发奋斗热情,使人积极上进;诽谤考验着人的坚定,正确对待可作为反观自身,磨炼意志、提升能力的机遇。反之,倘若“诱于誉,恐于诽”,就会或忘乎所以,在自我陶醉中丧失斗志,或陷入恐慌,在各种非议中丧失自信,从而止步不前。

吴伟主任提到,翻阅史书,众多圣士先贤之所以能建功立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成就面前从不居功自傲,赞美面前从不自我陶醉,时刻保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

“不诱于誉, 不恐于诽”, 体现了中华文化中以谦为德,以实为本的文化传统。干事创业,一方面要认真听取来自外界的各种意见,汲取合理部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另一方面,要坚定志向,决不为“捧杀“迷惑,也不为非议吓倒。

吴伟主任希望公益组务必要做到这一点,其中关键在于自身要遵循正道,严于律己,明辨是非,保持定力,只有这样,公益组才会拥有顽强的生命力,才能真正的将教育公益事业做的彻底,也只有这样,才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优秀学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一份应尽的责任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