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被有权有势者当街杀死,百姓也无权申冤。
本文说的旧社会还只是民国。
如果回溯我国的各个封建时期,那翻来看去也只能看到几个大字:吃百姓的肉!
万恶的奴隶主
而在一些影视剧剧中,人们看到的是西藏的大好风光以及俊男靓女们穿着华丽藏族服装载歌载舞的样子。
实际上,旧时代的西藏简直将悲惨二字演绎到了极致。
那时,旧西藏有三大领主当家作主,分别是贵族,政府和寺院僧侣。
这些人只占西藏总人口的5%不到,但他们却用鞭子抽打着95%的农奴。
相对于地主家的长工,农奴生活得更加悲惨。
在农奴主们的眼中,农奴的生命还不如一根草绳值钱。
这三大领主用暴力与宗教将农奴的思想牢牢的束缚起来。
而且他们的刑罚惨无人道。
如果农奴犯了错,最轻的是鞭刑,之后就是割耳朵,挖眼,割舌头,抽筋,扒皮,剁脚等多个刑罚项目。
就现在的西藏很多博物馆中都能看到一些人皮鼓,人皮棒槌等物件,这两个物件都用于祭祀之用。
农奴主觉得用人皮蒙起来的鼓更能彰显出他们对上天的虔诚。
于是他们便会挑一些长得非常漂亮的少女,而后将她们的皮活活从身上扒下来。
农奴主认为,只有少女的皮才是最纯净的,相应的,在做棒槌时,农奴主会挑选健壮的青年。
这根本就不像是人能干出来的事。
可在旧西藏,这是切切实实发生过的事情。
西藏农奴们不仅在民国时期过着这样的生活。
早在封建时期,他们的悲惨人生已经开始了。
可以说,一代人是农奴,后代代代都是农奴。
直到1951年,几十万解放军来到西藏,他们砍断了农奴脚上的枷锁,修建了农奴的房屋,让他们也吃上了米饭和各种各样人吃的食物。
但三大领主势力当然是不服的,他们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妄想叛乱。
想将解放军赶出西藏,恢复他们那黑暗的统治。
但这是不可能的了,曾经身为农奴的西藏人民和解放军联合起来,将这些势力通通消灭。
解放军进藏时,西藏人民将其称为金珠玛米,
在藏语中,这是菩萨兵的意思。
当初有藏族人民说,连菩萨的佛光都照不到这片悲惨的土地上。
但金珠玛米却能救我们于水火之中!
是啊,在西藏,农奴们都信佛教,但宗教的光却只照到了那些为非作歹的统治者身上,农奴们生活在每天被扒皮抽筋的人间炼狱中。
但淳朴的西藏人民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着自己的信仰。
直到金珠玛米们来了后,他们发现过去的信仰已经不再真实。
只有心里装着党和解放军,才能让日子过得更好。
生命的奇迹
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的人均寿命不到35岁。
并不是说中国人活的时间短。
而是在繁重的劳动以及连年不休的战乱中随时都会死去。
有钱有势的人可就不一样了。
他们在贫困的国家里压榨着人民,享受着最优渥的生活。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怎么能不活的久呢?
新中国成立后的27年时间里,中国人均寿命增加了30多岁。
放眼全世界,这都是一个巨大的奇迹。
曾经有外国摄影师来到民国时期的中国。
在他镜头下看到的是身上无寸布遮身的孩子在煤堆里爬来爬去。
孩子想寻找些食物,可煤堆里面怎么会有食物呢?
他采访过几个做苦力的中国人,记者无比感慨的表示。
这是一群很善良的人,可他们偏偏生活在这样的国家。
实在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
即便是在旧社会,中国也是一个人口极为庞大的国家。
可10%的人掌握着90%的人民财富,他们对百姓的苦难不屑一顾,
就说说从1942年开始的河南大饥荒吧。
国民党四大家族如果肯在这次饥荒拿出一点点的财富。
河南就不会饿死那么多人。
从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河南多处就出现了天灾人祸。
国民党军想要以黄河决堤的方式阻挡日军侵略的步伐,便炸断了黄河堤坝。
一时间,几十万百姓流离失所,房屋被淹,但国民党对此却不闻不问。
饥荒开始后,百姓们结伴向陕西逃亡,路上到处都是死人,甚至还出现了野狗成堆吃人的情况。
可那时的蒋介石正在他的总统官邸中悠哉悠哉的享受着生活。
仅仅一年的时间,河南3000万人受灾。
灾后统计死亡人数高达300多万,这还只是一部分数字。
不排除是国民党政府为了掩人耳目的虚报。
如果1938年国民党政府没有将花园口的黄河大堤炸毁。
那么,河南断然不会导致全面性的大饥荒。
可笑的是,3000人受灾,国民党政府只颁发了两亿救济金。
这些钱被层层贪污,落到灾民的手里只剩下了8000万。
最终,灾民们每人分到了几两的粮食。
在百姓们都活不下去的情况下,国民政府竟然给河南涨了税。
理由是在河南的国民党军要出兵抗日。
试问,河南的百姓们都死光了,士兵们拿起枪去保卫谁呢?
这就是民国社会,这就是在一部分人心中认为的浪漫之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万恶的旧社会时代彻底过去了。
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强盛,人民各方面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
生活在一个和平而幸福的国度,我们应该心中怀揣着对党的感恩,为建设国家砥砺前行!
参考信息: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以民国前期内地城市贫困人口与社会变迁为视角 _光明日报 _光明网 (gmw.cn)
人可以被随意赠送、买卖、杀害:这是七十年前的旧西藏 (thepaper.cn)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