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通讯引发的扬剧作品

作者:谈曲

1960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由《新华日报》驻扬州记者站站长李晓辉和《高邮报》记者谈宣共同釆写,题为“老贺到了小耿家”的通讯。

通讯主要报道苏北里下河的高邮甘垜公社小耿家大队灾情十分严重,多数村民挣扎在饥饿贫困之中。邻近的龙王大队党支部书记贺文杰,不仅带领全队父老乡亲安度灾荒之年,而且主动向上级提出帮助小耿家摆脱困境。小耿家并入龙王大队后,仅用一年多时间,小耿家村民奇迹般地度过了难关。

国务院分管农业的一位副总理,看了这篇通讯后对此举大加赞扬,欣然亲笔批示,予以充分肯定。

当月,江苏省委就以文件形式下发了这篇通讯,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向贺文杰学习,并要求将他的事迹编成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进行宣传,以教育更多的干部群众。

全省各地立即响应号召,唱词、快书、评话、小演唱等纷纷涌现,同时也有10余家剧团创作为戏曲,仅扬剧就创作出三部作品:扬州专区扬剧团的《夺印》、江苏省青年扬剧团的《东风解冻》和江苏省扬剧团的《女会计》。

扬剧《夺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扬剧《夺印》

这篇通讯中记述的人和事发生在扬州地区,扬州地委自然十分重视,决定编演一出大型扬剧。分管宣传文教的地委书记处书记任文彬和宣传部长张建平商定,由王鸿任召集人,与马春阳(扬州地委宣传部宣传科科长)、汪福昌(扬州市文化处编剧)、谈宣(《高邮报》社记者,通讯作者之一)、陈正(高邮县文化馆干部)等人组成创作班子。他们前后只花了两周时间,在通讯的基础上创作出扬剧《红旗插到小陈庄》。年末,扬州专区扬剧团排练的该剧,在扬州小东门附近人民大舞台进行内部彩排。初次演出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还受到了多方诟病。

首战失利,扬州地委领导并未改变初衷,又让刚就任文化局长的李亚如参与创作,并任命王鸿兼任扬州专区扬剧团长,与汪福昌、谈宣组成四人的创作团队,又进行了第二次集体创作。

此次创作,打破真人真事的局限,重新构造剧情框架。将发生故事的地点和剧中人物的姓名都进行了虚构,剧情也和通讯的内容大相径庭,将原来剧中的粮食问题、救济款问题、食堂问题等几条线,改为以稻种问题贯穿全剧。地委宣传部副部长钱承芳(后任扬州市市长)提议将《红旗插到小陈庄》更名为《夺印》。

1961年春天,《夺印》首次正式公演。导演吴今舜,主要演员:陈惠泉饰何文进、李开敏饰胡素芳、胡永安饰陈广玉、李学宽饰陈广清、吴今舜饰陈广西、汪琴饰春梅、筱华童饰陈友才、许爱茹饰友才妻、吴小童饰陈景宜、钱志钧饰烂菜瓜、汪秀兰饰陈小红、任金龙饰大肉头、葛兰英饰驴快嘴。

扬剧《夺印》说的是:苏北里下河地区某人民公社小陈庄生产大队被坏分子篡夺了领导权,生产十分落后。组织上抽调红旗生产大队的党支部书记何文进来小陈庄任党支部书记。何书记来到小陈庄后,坚持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政策,依靠当地的贫下中农,一次次地击溃坏分子的腐蚀拉拢以及挑拨离间等阴谋诡计,终于从以陈景宜为首的坏分子手中夺回了党的领导权。在何书记的正确领导下,小陈庄的生产面貌焕然一新。

扬剧《夺印》在扬州地区受到广泛好评,但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局的某些领导并不看好此剧,加之其他政治原因,相似题材的扬剧《女会计》、锡剧《金红梅》被停演,扬剧和苏剧的《东风解冻》正在排练当中或是还没来及彩排即被紧急叫停。

1962年春天,省里举行扬剧流派观摩演出大会,也称作扬剧老艺人汇演。扬州专区扬剧团提出自费来南京演一场《夺印》,以听取扬剧界前辈、同行和观众的意见。由于省文化局领导坚决不同意未能成行。9月,扬州专区扬剧团建团后首次赴上海演出,顶着重重压力,将《夺印》带到了上海。19日上午,华东局宣传部部长夏征农、副部长俞铭璜,上海十多家新闻单位的负责人和记者,上海三家扬剧团的同行及戏迷,共同在上海人民大舞台(原称大舞台)观看了扬剧《夺印》。

演出结束后,俞铭璜激动地从座位上站起身来,转向坐在后排的各新闻单位负责人与记者,大声地说:“这出戏很好,你们要帮忙吹一吹!”作为中共华东局宣传部主持工作的常务副部长,这短短的两句话,是对《夺印》的充分肯定。有了俞部长的定调,上海新闻媒体全力追捧《夺印》。

扬剧《夺印》在上海一炮打响之后,总算彻底打了一个翻身仗。随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戏剧报》《文艺报》等全国性报刊均发表评论文章,给予高度评价。剧本发表于《剧本》月刊1963年第3期,同年9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各地出版了10多种连环画、年画。上海唱片厂还灌制了扬剧《夺印》选段的唱片。一时间在全国掀起移植改编演出的高潮,先后有京剧、豫剧、川剧、秦腔、晋剧、粤剧、滇剧、闽剧、婺剧、赣剧、楚剧、话剧、歌剧等40余个剧种,300多家剧团竞相移植上演。

《夺印》可以说是继《百岁挂帅》之后,又一出具有里程碑式的扬剧剧目。

扬剧《东风解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扬剧《东风解冻》

1963年底,扬剧《夺印》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改编成同名故事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欣然题写了电影片名。编剧王鸿、丁毅,导演王少岩,主要演员:李炎饰何文进、田华饰胡素芳、高加林饰陈广清、刘磊饰陈友才、李辉健饰陈广玉、石燕饰春梅、石存玉饰严德林、关淑贞饰友才妻、言小朋饰陈大富、朱毅芝饰惠嫂、洪万生饰桂生、刘秀云饰陈景宜、胡敏英饰烂菜花、杨成轩饰陈广西。

这部影片的外景拍摄地,是在高邮水乡。电影在全国放映后,风靡一时。其中“水乡三月风光好,风车吱吱把臂摇,挑肥的担子连成串,罱泥的船儿水上漂……”的插曲也是传唱甚远。

扬剧《夺印》在全国“红”了并产生重大影响之后,曾经“下马”的扬剧《东风解冻》《女会计》等,借着大好形势也急忙“上马”,并相继推向舞台。

《女会计》与《东风解冻》这两出同样以通讯为基础创作的扬剧,但无论是剧情的时间地点,还是人物姓名、情节设置等方面,与《夺印》有着天壤之别,甚至还将第一主人翁调整为女性。

江苏省青年扬剧团的《东风解冻》,创作于1960年12月,首演于1962年。编剧石来鸿、杨正吾、谭慕平,导演徐子权。主要演员:邓志贞饰赵玉霜、王庆昌饰王梦良、金少楼小虹爹、李华饰朱大妈、耿典夫饰洪家仁、袁玉萍饰翠花、陈双云饰小虹。

扬剧《东风解冻》说的是:1960年春,江南农村小王庄,潜伏逃亡地主洪家仁和原国民党军需处长、现大队会计金八等敌对分子拉拢干部、破坏生产,在即将播种生产前,联合偷走了队里2000多斤的稻种,诬陷民兵队长大刚为“贼”。党支部书记赵玉霜是大队长王梦良的未婚妻,她在紧要关键时刻、肩负上级党组织的重托来到了小王庄。赵玉霜来到小王庄后,关心群众、深入群众、依靠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并在小虹爹、朱大妈、小虹、大刚等善良农民的帮助下,拨开云雾,揭露真相,戳穿了洪家仁、金八等敌对分子的真实身份,用事实教育了王梦良等人要时刻提高警惕。

扬剧《东风解冻》演出后,同样受到广泛地关注与好评。1963年,中央文化部艺术事业管理局内部发行了《东风解冻》的剧本单行本。同年,剧本发表在《雨花》第五期,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单行本。武汉汉剧院根据扬剧《东风解冻》改编为《赵玉霜》,由汉剧表演艺术家陈伯华和李罗克等主演。天津市评剧团等也移植上演了该剧。

江苏省扬剧团的《女会计》,是在1958年创作演出的现代戏《鬼火》的基础上,又参照通讯报道的部分内容进行重新创作改编,并定名为《女会计》。编剧夏村、之见,导演凡中。主要演员:任桂香饰李秀英、杭麟童饰高荣庆、何玉培饰郑万成、蒋剑峰饰孙小亭、王金洪饰老李、林玉兰饰周支书、房竹君饰张二嫂、陈立祥饰郑为才、王美云饰郑五娘、华素琴饰卜菜花。

扬剧《女会计》说的是:红星公社桃园大队党支部书记高荣庆调往县里学习。大队长郑万成暂时接替工作,但郑万成阶级观点模糊,不仅对富农郑为才等坏分子偏听偏信,还纵容他们铺张浪费、贪污腐化的行为。女会计李秀英,坚持原则,在群众的支持下,向坏人坏事展开了激烈地斗争。高荣庆回到队里,了解情况,立即召开会议,支持李秀英。这招来了郑为才等坏分子的不满,他们又定下新的阴谋诡计,煽动落后群众,拉拢郑万成及其内弟孙小亭。企图搞垮李秀英、撵走高荣庆。李秀英、高荣庆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尖锐而又复杂的斗争,用事实教育了孙小亭,并让郑万成受到深刻的阶级教育,郑为才等坏分子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扬剧《女会计》名家云集,属于实力派,演出颇受观众欢迎。中国评剧院参考该剧部分情节改编为《会计姑娘》,由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和张德福、王景明、喜彩春、赵丽蓉、花砚茹等演出。

1963年3月8日至27日,在南京举行了江苏省现代题材戏曲创作成果展览演出。参加演出的剧目有:扬州专区扬剧团的《夺印》,江苏省扬剧团的《女会计》,江苏省锡剧团的《金红梅》,江苏省青年扬剧团的扬剧《东风解冻》,江苏省苏昆剧团的苏剧《东风解冻》,江苏省梆子剧团的《耿坝风波》等。这几出都是反映农村阶级斗争的新创现代戏,取材又或多或少与通讯“老贺到了小耿家”有关。展览演出结束后,为了集中展示江苏在学习响应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号召方面的成果,省委、省文化局拟选择以上部分剧目中的重要场次组台赴京进行汇报演出。因扬州市领导坚持晋京演出必须演出全部《夺印》,最终晋京演出的计划搁浅作罢。

谈到扬剧《夺印》,这里必须要提及一个时代背景:1962年9月24日至27日,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阶级、形势、矛盾和党内团结问题的讲话,发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召。后来便有人认为《夺印》是在“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中应运而生,“是属于极左思潮的产物”。这显然是牵强附会,不了解这段历史。此时,《夺印》已经问世两年9个多月,演出达160多场。如果说这出戏的内容恰好与会议精神合拍,并非作者有先见之明,纯属巧合。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以后,出于当时的政治环境需要,《夺印》备受各界青睐。

弹指一个甲子过去。当年,“老贺到了小耿家”这篇通讯报道因内容失实,对文中的原型人物耿景宜造成历史性伤害。1981年,高邮县和扬州市检察院相继给予了平反。《夺印》与《东风解冻》《女会计》或与此通讯相关连的剧目也均退出历史舞台,有的已鲜为人知。但是,这些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戏剧作品,曾经艺术地反映过当时的农村生活,也曾经受到过当时的观众热烈欢迎,就应当承认其存在过的价值。同时,客观地讲,这些作品在推动扬剧的发展,扩大了剧种在全国的影响力,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2022年发表于《开卷》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