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纪佳文
编辑/计巍
“一觉醒来,刘慈欣小说真成现实了”“林黛玉是个情绪稳定的人吗?小性儿?误会了”“《月亮与六便士》,一曲理想主义的赞歌”……这些动辄十几分钟、半个小时的长视频,将文学作品内容和现实生活连接起来,在抖音引发数百万年轻人的追捧。
在很多人印象中,抖音的视频特点是短平快,创作者“这个月”却凭借读书类长视频,收获了近三百万粉丝和三千多万点赞。除了讲解作品本身,她的视频还将文学和职场、情感、时事热点等话题结合起来,聚焦女性成长,有粉丝称,“听你讲比亲自看都有意思,这下彻底看懂了!”还有很多粉丝看完视频后下单了书去看。
“这个月”透露,在抖音做知识类视频的出发点之一,就是让更多人对文学产生兴趣,“在用户体量这么大的平台,书的接受度高起来了,文学作品因为能对当下现实问题起到解答的作用,而被更多人所接纳,也有了更多精彩的观点讨论。”
除了“这个月”,在深度阅读领域“出圈”的,还有“红楼人物品评”系列的创作者“张志浩在剥柚”和“为什么说年轻人都要读一遍卡夫卡的《变形记》?”的作者“李氏子蟠好古文”等,他们借助视频和直播的形式,分享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与思考。拥有众多受众的短视频平台,在用户和文学阅读之间搭建起了一个便捷的通道。
让名著变得有趣
“张爱玲所创造的热闹,隔了近百年,人们都还是围聚在她的这个窗口,久久不散。”
5月6日,创作者“这个月”在抖音发布了张爱玲作品解读系列的第一期,视频的最后,她用这句话总结了张爱玲的传奇人生。
在这段时长达到36分钟的视频里,她结合《第一炉香》《金锁记》等经典作品的情节,分析张爱玲笔调的辛辣,也提到张爱玲在散文中对自己小说色调的回应:她更喜欢悲壮和苍凉,悲壮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苍凉则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这个月”认为,这可以看作张爱玲对自己全部小说的一种概括。
这期视频获得了11万的点赞,有人说,听她讲书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像看了一部微短片,但自己看书却没有这样的感觉;还有很多粉丝表示,被她的视频唤醒了读书的欲望,经常在评论区催更。
这正是“这个月”想要通过视频达到的效果——打破文学在读者心中曲高和寡的刻板印象,培养大众的阅读兴趣,让大家了解到更多经典的文学作品。
篇幅长、内容晦涩,阻碍了部分读者对名著的阅读热情,例如《浮士德》将近9万字,包含了歌德在哲学、宗教、文学、美学方面的思想,光是“诗剧”的体裁,就劝退了一大批读者,如果对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不熟悉,很难读懂这本书的深层含义。
“有时候读者需要外在的动力推他一把,让他产生阅读的动力”,创作者“李氏子蟠好古文”认为,读书视频创作者们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推手”的角色,他希望能将知识类的视频做得更简单和大众化,把书中有趣的部分展开在用户眼前,吸引大家阅读。
他在视频中介绍了这部作品的相关背景,“这不只是一个被魔鬼引诱堕落的可怜人最终被上帝拯救的俗套故事,在某种意义上,《浮士德》就是歌德的精神自传”。如果把这个故事对照现实,浮士德是一个遇到多次失败但依然没有放弃理想的人,他永远不满足现状,奋进全力追求理想,这也是200年后,我们依然要读歌德和《浮士德》的原因。
接触知识类视频后,“李氏子蟠好古文”发现,用户对文学作品的关注度并不低。今年5月,他开始在抖音账号发布中外文学作品的解读视频,注册至今,共发布28个作品,获得50多万点赞。
同样专注深度阅读领域的创作者“张志浩在剥柚”是一名高中历史老师,从2017年起接触直播和短视频。他怎么也没想到,最爱看自己名著解读视频的,会是一群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他制作的“红楼人物品评”系列视频,围绕书中人物性格展开,让很多读者再次燃起对《红楼梦》阅读热情。
“这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很多人把这句话视为林黛玉敏感、小性儿的体现。“张志浩在剥柚”结合周瑞家的给园子里姑娘们送宫花的背景,指出了电视剧和原著中的细节差异,还提出,黛玉的反应绝不是任性和无理取闹,而是面对旁人的“欺负”时,维护自己的尊严——薛姨妈嘱咐过“周瑞家的”送花顺序:先给“三春”,然后是黛玉,剩下的四只给凤姐。但“周瑞家的”却在送完别人后,将最后两只宫花送到黛玉处,这是不够尊重她的体现。
这期视频的创作背景,是一个男生将自己女朋友生气的视频发到网络上,引发了网友们对“情绪稳定”的讨论,这让“张志浩在剥柚”联想到大家对林黛玉的刻板印象,决定用视频为黛玉“正名”。
他说,黛玉的小脾气其实多是对宝玉发作,对园子里的其他人很少无故发脾气耍性子。而在亲密关系中,他认为,该发的脾气就得发,“如果你只想享受和谐的关系,你和机器人谈恋爱多好,永远不会跟你吵架。”
看完这期视频,很多读者表示误解了黛玉,还结合黛玉的性格、经历,讨论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恋爱中的相处问题等。
三位创作者都认为,短视频平台用户基数大,视频内容丰富,很适合培养大众的阅读兴趣。
一些粉丝在看了“这个月”的视频后,对张爱玲的作品甚至张爱玲本人产生兴趣,去购买张爱玲全套作品,翻阅张爱玲港大时期的成绩单,找出她各个年龄段的照片,了解她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的背景。
粉丝们告诉“这个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加深了对作者本人的理解,从“以为张爱玲是恋爱脑”到理解她面对爱情的勇敢、真实。“这个月”有种奇妙的感觉——张爱玲的生命被读者再次点亮了,“如果能用这种有趣的方式,把文学和现实生活的议题联系起来,很多伟大作家完全可以在新的时代大放异彩。
当文学照进现实
点开“这个月”的抖音作品列表,十五分钟以上的视频不在少数,但粉丝的热情似乎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有人说,看完视频才发现时长居然有半个小时;还有粉丝表达了对视频的喜爱:“姐姐讲的太好了,让人有想静下心来阅读的冲动,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向内表达自我的能力。”
4月23日,抖音发布的《2024抖音读书生态数据报告》显示,抖音上时长大于等于5分钟的读书类视频总数量达1143.43万个,收藏量达3.91亿次,名著经典相关视频总时长增长48%。
“李氏子蟠好古文”认为,文学和别的内容不太一样,很难在短时间内被完整呈现出来,“我希望在15-30分钟的时间里,给大家带来像看一部两小时电影一样的精神过山车体验。”
做了近两年的读书分享,他的体会是,当文学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时,才会打动更多人。因此,他会在每期视频里融入一些生活中的见闻和思考,希望用户能够从中获得启发。
例如,他借《丑小鸭》的故事来告诉孩子和家长们,天鹅生在鸭群里,和别人不一样,但这种不一样并不是丑小鸭的错,只是恰好生在了一个不适合的环境里而已。现实中,很多孩子也是在不合适的环境中,被误认为是丑小鸭。
看完视频,有粉丝表示深深共情,并联想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自卑让我不敢矫情,只能埋头赶路,随着年纪渐长,工作和生活经验的累积,直到我28岁才幡然醒悟我其实并不比别人差,尝试过很多跨度很大的工作我都可以做得很好,终于能心安理得地承认自己的优秀。”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自我审视自我接受的故事。
这种讨论也是“李氏子蟠好古文”所乐于见到的,“毕竟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名著《鲁滨逊漂流记》的解说视频中,他借鲁滨逊在荒岛生活28年的经历告诉大家,对待生活中突如其来的挫折、苦难,一味抱怨是没有用的,要保持感恩、保持平静、保持行动。他提出,鲁滨逊其实是我们普通人的缩影,主人公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流落荒岛,而普通人也常常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遇到各种挑战,这时候,内耗对于改变境况毫无帮助,像鲁滨逊一样,接受现实,行动起来才有出路。
“做不一样的内容”,谈及创作经验,几位创作者都提到了这一点,他们认为,站在普通人的视角,结合现实生活对文学作品作出新的解读,是在众多知识类视频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张志浩在剥柚”回忆,一次直播连麦的时候,一位母亲聊起宝玉挨打的情节,发出了“到底该如何教育孩子?应不应该用‘挫折教育’”的疑问。这位母亲的发问让“张志浩在剥柚”想到,一位学生曾经和他说起过,“我的爸爸想让我以后做什么工作、学什么东西,可是我不想学,就像贾宝玉和他的爸爸一样。”
他给出了自己的见解:那个年代,孩子被作为工具的属性很强,他要去承担家庭的责任,也要被迫受到很多规训,所以一些家长对孩子使用挫折教育,但现在社会不一样了,孩子们更需要的是面对挫折的勇气和独自做决定的能力。
在他看来,文学离生活并不遥远,一部《红楼梦》穿过几百年的岁月,依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给读者启发,“无论是科幻、神话,还是现实主义,名著的伟大就在于,作者注入了足够的真诚。”
“不装”
“真诚”是“张志浩在剥柚”认为在创作时必备的特质,他说,不想在视频内容上刻意迎合某些群体,或是为了避免负面评价而不发表某些观点,“从做自媒体开始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不装,(装的话)时间太久都会露馅。”
“红楼人物品评”系列中,关于秦可卿、尤三姐等几期视频,有人质疑他,身为男性为什么做那么多女性相关的话题和题材?
“我不是女性,我只能尽量想象女性的困境”,他觉得,这些话题有争议,也说明那个时代的女性所面临的问题,在现代社会或多或少还存在,“我愿意把这些说出来供大家讨论,这也是让自己进步的一个过程。”
采访中,“这个月”也多次表示,她做视频的原则是“不装”,给粉丝呈现出一个真实、立体的自己,有闪光点,也有阴暗面。她的视频内容拒绝外貌焦虑、身材焦虑,也不认为高敏感、内耗是负面的特质,她说,希望传达给大家的是自信和高能量。
她觉得,虽然和大部分粉丝没见过面,但大家都关注着相似的东西,有着共同的爱好,这种感觉就是“天涯若比邻”。
几次线下活动中,有粉丝告诉她,从大学到工作一直在关注她,被她的视频激励;今年暑假,她收到了一位粉丝的私信——上海戏剧学院戏文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女孩告诉她,自己本来就对戏剧和文学感兴趣,经常看她的视频,更坚定了选文学专业的想法。
这些让“这个月”意识到,一些粉丝把她看得很重,“我很惶恐,她们其实比我厉害,但我却影响了她们,我觉得责任重大。”
某种程度上,她觉得做读书分享是一个和粉丝一起成长的过程,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重读一些作品时总会有新体会。聊到张爱玲的经典作品《红玫瑰与白玫瑰》,她说,“小时候读完这本书,我在想要做红玫瑰还是白玫瑰,二十岁再读,我觉得这就是个单纯的爱情小说,现在再看,这本书讲的是性别问题、关系问题;当然,现在的我也不会觉得女性必须做一朵被人挑选的玫瑰花。”
这种与粉丝共同成长的感觉,“李氏子蟠好古文”也深有体会。
他说,工作后自己很少拿起书本,去年年初,处于精神内耗阶段的他读起了《浮士德》,被积极进取、不断追求的浮士德精神所震撼。除了满足自己的表达欲,他也希望通过视频创作,将文学带给自己的感动传递出去,于是,这本书的解说视频成为了他第一个视频作品。
粉丝群里,大家讨论的话题除了文学,还有很多生活中的琐事,“有人烦恼工作,有人烦恼爱情,在这里可以看到生活百态。”
有粉丝因为他的视频去下单阅读原著,“看任何解说,都不如亲身读一遍有用,一个人因为看了我的视频,有了读一本书的动力,没有什么比这更让我高兴的了。”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京青年报【北青深一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你需要这家严肃新闻媒体
5万民间救援生力军,如何避免被“劝返”的尴尬
一起“移交”的强奸案,牵出玩忽职守案“研学”降本,降成“跟团游”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