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献给先烈,他们一代人打了三代人的仗,一代人吃了三代人的苦。未见其面,却受其恩,跪拜先烈,永远铭记!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上个月在军事博物馆看了抗美援朝专题展览,前些天又看了电影《志愿军:生死存亡》,我再次走进了七十年前那场抗美援朝战争不能自拔,查了两天的资料,我想给大家还原一下这部电影的背景:铁原狙击战。
又被称为志愿军的存亡之战。
第五次战役后期,志愿军的进攻因后勤原因跟不上,被迫转入防御,“联合国军” 对志愿军转入全面反攻。
铁原是志愿军位于后方的一个核心后勤基地,囤积了解放军的大量物资,位于运输便利的平原地带。如果一旦让美军占据,那么志愿军的补给线就可能切断,三八线以南的志愿军将会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甚至可能被打回到鸭绿江边,影响整个战争的局势。
向前打,没弹药,向后撤,没粮食,全军覆灭是唯一的宿命。所以守住铁原,就能为志愿军主力后撤和重新部署防线争取宝贵时间。
为了完成这致命一击,美军做了充足准备。
实力悬殊,双方兵力部署如下:
志愿军:第63军,下属第187师、第188师和第189师,由于前期参战损失较大,兵员补充尚未到位,参战兵力约2.4万人,火炮 240 门,坦克0,飞机0,缺少重武器。
军长傅崇碧,人称儒将,一战成名,实为悍将。
联合国军:4个师,共4.7万余人,火炮1327门,坦克400辆,并准备了2000架次的飞机,倾泻炮弹190万发,炸弹5000枚,炮兵火力密度已经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高水平。
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员,范弗利特,此战打出一个新名词“范弗利特弹药基数”。
特别鸡贼的是,联合国军这支部队一直藏在后方,不参与任何作战,等前线志愿军的物资消耗的七七八八时,突然开始全军突击,绕开正在进攻的志愿军直扑铁原。
临危受命,坚守15天
当发现这支隐藏的部队的动向之后,志愿军立即全线后撤。但是后撤需要时间,重新组织起防线,最少也要15天时间。
要命的是志愿军的主力大部分被美国牵制在前线,铁原地区毫无防守力量,最近的部队也来不及阻击敌人的这一波钢铁洪流,彭老总急得都要带领警卫队亲自上阵。
当时距离铁原最近的部队是63军,刚刚在第五次战役中损失了三分之一的部队,刚撤下来准备接受休整补充。无兵可用,没有办法,彭总只能命令63军快速赶往铁原,在美军到来之前组建第一道防线,最少要挡住美军15天的时间。
面对美军恐怖的重火力,军长傅崇碧估摸了一下敌我的实力对比,认为只有构筑强大的野战工事,才有可能完成这一目标。而构筑强大的野战工事,需要至少3天时间,但美军特遣队已经到门口了。
63军三个师于是按品字形展开防守铁原,189师在左,187师在右,188师做战略预备队稳坐后方,以防一切意外情况。其中189师防区直面美军,是美军重点进攻方向。
能聚能散的巅峰之战
为了最终的胜利,傅崇碧给189师的师长蔡长元下了一道死命令:一定要拖住美军3天,好给63军留出修筑工事的时间。
189师用来修筑工事的时间仅有几个小时。蔡长元仔细计算了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不管怎么盘算,他都觉得要拦住武装到牙齿的美军3天,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要是没有工事掩护,在火炮面前,兵力数量再多也白搭。哪怕全师将士都牺牲了,可能连美军一天都拦不住。
电影情节
一旦美军突破了189师的阵地,正在后方修筑工事的63军就会阵脚大乱。要是63军的阵地也被突破,那前线的几十万志愿军可就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了。
虽说189师就算全员牺牲也未必能挡住美军,可蔡长元作为师长,必须得想出一个能挡住美军3天以上的法子啊。
怎么办呢?蔡长元做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决定,他把志愿军能聚能散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这使得铁原狙击战成了人类轻步兵战史上的巅峰之战。
189师就地解散了,分解成200多个小股部队,分散在20公里宽、25 公里深,总共500平方公里这么大的区域里,构筑了200多个简易阵地。
每个阵地上只有30来个战士,各自为战。这种战术让李奇微惊得目瞪口呆,完全超出了他作为军事家的认知范围。作战之前,李奇微设想了多种可能的战况,可唯独没想到会是这种情况。
美军特遣队4.7万人集结在一起,1327门火炮和187辆坦克开道,而他们面对的是只有30来个轻步兵的简易阵地。只要拉开架势打,几十分钟就能轻松突破这个阵地,防守的志愿军肯定没活路。这不是去送死吗?
可像这样的阵地有200多个,要是一个一个地去攻打,等打完这些阵地,3 天时间就过去了,189师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就这样,189师以飞蛾扑火的方式硬扛住美军72个小时,三个昼夜。范弗利特急了,照这样的速度等到成功攻破防线,黄花菜都凉了。为了快速通过,范弗利特不顾成本,没日没夜地投入炮弹,对志愿军简易阵地进行密集轰炸和炮击。手下问范弗利特准备投入多少基数。范弗利特回答,不要基数,不要停歇,什么时候阵地上没人了才是炮击停止的时间。这就是范弗利特弹药基数的由来。
这种战术看似简单又有效。但放眼全世界,只有志愿军能运用这种就地解散的战术,其他国家的军队怎么都学不会。
我来给大家讲讲这里面的难处。
首先,采用这种战术,就等于直接告诉手下的所有士兵,这一仗肯定是要输的,咱们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战略任务。不管这个任务能不能完成,前线阵地上的战士都是必死无疑,一点生还的希望都没有。这样的作战任务,有几个士兵愿意去执行呢?足足200 多个阵地,每个阵地间隔几百米。
第一个和美军交火的阵地,几十分钟就被打得稀巴烂,阵地上的战士无一幸存。后面几十个阵地的战士都看得清清楚楚,可不能去支援,只能眼睁睁看着前线的战友牺牲。而且他们心里也明白,下一个死的就是自己,这是必死无疑的。
一般的军队都特别看重先锋部队的首战,首战要是胜了,士气就会高涨;首战要是败了,军心就会动摇。而189师现在面临的情况是,每隔几十分钟就会传来一次先锋部队全军覆没的消息,就是电影当中的“吹熄灯号”。
第一个阵地的战友全死了,全军覆没了;第二个阵地的战友也全死了,全军覆没了;第三个阵地也是如此…… 遇到这种情况,普通军队早就士气崩溃了,轻的就消极作战,严重的就直接投降了。
可是189师呢,连续被摧毁了上百个阵地,牺牲了一半以上的战士,却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成功坚守了3天,为后方修筑工事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最终63军成功坚守了15天,让前线的主力部队得以后撤,重新稳固了阵地。李奇微只能灰溜溜地撤军,再不走,他的特遣队就要被包围了。
在如此有利的作战条件下,美军还是没能完成作战任务,这让美国彻底丧失了胜利的信心,终于愿意坐下来认真谈判了。
在前几次战役里,志愿军展现了什么叫能聚能散,部队神出鬼没,能迅速集结,在局部战场上对美军形成合围,以优势兵力歼灭敌人。到了第五次战役,志愿军又展现了什么叫能聚能散,已经集结在一起的部队主动散开,逐个牺牲,靠着惊天动地的牺牲精神,完成了战略任务。
你要说志愿军不怕死,那是真的不怕死。但这种不怕死,不是无谓的牺牲,更不是人海冲锋,而是让每个士兵的牺牲都有价值。李奇微曾经派一个营去模仿志愿军的这种战术,结果发现没了后勤补给,没了重炮火力支援,只能贴身扔手榴弹的美国陆军,简直啥都不是,就是去送命的。
志愿军这种能聚能散的战术,好多国家都想模仿,可无一例外都失败了,部队一散开战斗力就大幅下降,只有在少量特种部队身上取得过一点成功。这个事实表明,志愿军的每一支轻步兵部队,放到国外那都是特种部队的水平。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军队被称为全球第一陆军,人类轻步兵巅峰的原因。这种战术是前无古人的,我觉得恐怕也是后无来者。
铁原狙击战战果
63军血战14天,以损失2.2万人的代价保住了铁原,成功使志愿军主力退回到三八线,但伤亡惨重,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不足3000人。军长傅崇碧身受重伤。彭总看着残缺不全的63军几度落泪。共造成美军王牌骑一师不下于1.5万人的损失。
战略层面:
189师成功拖住美军3天,为63军修筑工事争取了时间。63 军后续成功坚守15天,使前线主力部队得以完成后撤并重新稳固阵地,保障了整个战线的稳定,避免了几十万志愿军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对美军及战局影响:
在美军拥有4.7万人特遣队、1327门火炮和187辆坦克等巨大优势兵力与装备的情况下,成功阻止了美军的进攻。美军虽处于优势作战环境却未能完成作战任务,这让美国彻底失去胜利的信心,最终愿意坐下来进行认真的和谈。
凭此战, 63军被彭德怀元帅评价为一支光荣的铁军队伍。
63军回国后调入北京卫戍区,增编一个高射炮团,2个坦克自行火炮团。
三个师均升格为北方甲种师编制,并在60年代驻防山西。
在80年代百万大裁兵中,63军也保留了编制,1985年7月,改编为63集团军。
此图为缴获美军坦克
致敬志愿军,致敬63军,愿祖国繁荣昌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