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巴塘金沙江至无名小山沟段,共55公里。
- 巴塘到芒康行程有一百一十公里,途中要翻越海拔4150米的宗巴拉山,海拔从2580米的巴塘提升到海拔4150。海拔高不可怕,地形、道路大起大落才是骑行者的最大挑战。其间,不知有多少陡坡和险阻要去克服,根据自己的体力状况识趣地把这段路分成两段走,将距离巴塘四十二公里的温泉山庄当作中转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从巴塘出发不到十公里,看到了久仰大名的金沙江,江水裹挟着泥沙俱下,泥黄色的浊流在眼前静静流淌。江边随处可见因江水冲刷,泥沙在岸边沉积形成的白沙洲。山上植被稀疏,可想而知下雨时,水土流失有多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此言不虚,中学地理课本告诉我,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区域是我国动植物宝库,江水在群山之间逶迤辗转、奔腾咆哮不息,景色秀美壮丽,在我少年时的想象中是多么壮观雄奇的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骤然相遇,不由大失所望。眺望远处的大山,山是好山,高大巍峨,深沟巨壑,气度非凡。唯独山上的植被稀疏比我头上的秃顶还要厉害,在伟岸挺立的庄严里,不免多了几分苍凉与落寞,江水也丝毫看不出大江大河该有的宽广与奔腾气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接下来几天行程,即将横穿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区域,跨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进入青藏高原。也顺便验证下中学地理课本的知识。
- 书本上说的都对吗?其实不然。旅行的好处,在于增广见闻,可以面对真实世界,而不是别人口中道听途说的世界,用事实来改变自己的看法与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的判断力。
- 在疫情期间,我没去抢过板蓝根、双黄连、莲花清瘟以及口罩,更没有去排队打疫苗。只是在网上查询了一些关于病毒ADE效应类的基本医学常识,查询了尽可能多的对疫苗正面与反面的评论,而基于这些常识与正反面评论,给自己提供了最好的判断依据与保护,我坚决抵制了打疫苗。
- 让自己始终保持质疑与证伪的精神,独立思考的习惯,是经常外出旅行人的基本素质。但凡那些不准质疑,不让质疑的东西,都是神学,不是科学。
- 在我小时候,大小报刊争相报道的亩产万斤粮荒诞往事,明知荒诞,却谁也不敢揭穿,导致祸害愈演愈烈,至今仍是在我骨子里的深刻记忆,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专家,但凡不能、不让质疑的东西,都绝不相信。
- 今何在《悟空传》里写道:“如果有人要拿答案灌输给你,那不是为了让你变聪明,更可能是想让你变傻。”细想起来,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许多与现实不合时宜的观念,当你想明白了,人就成长了。
- 在金沙江这一段路上,天空湛蓝,惠风和畅,天气也不算热,下坡多,骑行轻松,但为了防紫外线暴晒,需要把自己遮掩得严严实实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到达金沙江大桥,心情按捺不住的激动,经过多少栉风沐雨的跋涉,来到了西藏与四川的分界线上。桥正中位置的护栏旁就是西藏界牌,老夫聊发少年狂,终于走完了第一步,不算是吹牛了。
在满桥都是涂鸦的大桥上留影,也是一大特色。
- 金沙江大桥在我眼里不过是座不起眼的小桥,而特殊的地理位置却又赋予了这座桥特殊的意义,来到这里的人都不容易,出行方式也千奇百怪,开车自驾的、骑单车的,骑摩托的、拉拖杆箱徒步的、当背包客的,拉平板车的,甚至还有穿旱冰鞋的,单腿杵拐杖的,共同的目标就是——我要去拉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跨过金沙江大桥中线就是西藏地界,好比唐三藏告别东土大唐的最后一站,受尽千般苦的情感喷涌,让这座大桥成了骑行者、徒步者等苦哈哈的一座涂鸦大桥,桥栏与桥面都涂满各种留言,仿佛不一展胸怀无以酬来者。有生以来,我也是唯一一次旅行时在建筑物上留下大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跨过金沙江,又是二十公里上坡,竭尽全力来到温泉山庄,不料一盆冷水,温泉山庄正在装修,不接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还好时间尚早,沿着一条怪石嵯峨的溪流又继续奋力上行,来到十三公里外的无名小山沟,曾经的四道班,公路养护人员的临时住处。
- 在四道班一户藏民家住宿。全天骑行约五十五公里,强度不大,就是觉得累,四点多钟就停下,大概三公里外有免费的温泉,也没力气去泡了。住下第一件事就是洗澡,然后往床上一躺,彻底放松。直到晚上七点被主人招呼,才出来吃饭。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