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结束,北京随着几轮降温彻底入秋了。这个夏天堪称气候最诡异的夏天之一,北京湿热得像南方,许多从未见过的动植物怪象纷纷冒头。特别是八月,第五波烫嘴病毒正面打脸,以实际行动教育大众根本不存在什么高温能让病毒匿迹的谣言,所以身边不少朋友是拖着再次破了甲的身体虚弱入秋。
虚弱之人想要改变自身虚弱状况,最容易走到两极:一是拼命进补;二是加强锻炼。
但这两点很可能都是错误的,对于前者而言,早有“虚不受补”的老话,意思是,当你的身体土壤本身就不行时(浊气多),你越补越差,只不过是在给浊气增加更多燃料,根本补不进去的。 这个时候最应该对身体做的,是排浊, 而排浊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扶正气,基本上就是我们说的养气血了;
后者锻炼当然没错, 无论中医西医,都是推崇运动的 ,中医有五禽戏、八段锦之类的;现代运动项目更不胜枚举。
只不过 许多人忽视了锻炼是有条件的,那就是锻炼是休息好了以后才去做的事情 ,是锦上添花的。现代人大多被环境还有各种主义裹挟,为了证明自己在用力地活着,每天把日子过得着急忙慌的却 忽略了真正该做的事:在吃饭的时候好好吃饭,睡觉的时候好好睡觉。
而往往全方位透支自己,该睡觉的时候在熬夜,该吃饭的时候又在加班。几个月前我出差时跟许多同行聊天,得知几乎人人都靠安眠药、褪黑素才能入睡时,简直震惊了。
我猜这大概是为什么许多人因为身体虚弱而去跑步——工作再忙半夜也要去跑(因为他们坚信自己身体的问题是因为锻炼不足导致的)——坚持得很辛苦隐忍同时又有一种“我好自律”的骄傲,但一去检查就贫血、气虚的原因。 因为养气血这件事,很可能跟世界上大多数事情的哲学一样:Less is more.
在中,我分享了自己从各处搜刮并践行过的顺时而食的补气血食谱, 这篇简单扼要谈谈运动和补剂,目的是在秋冬季来临前给大家提供些把身体准备好的思路。
开始之前还要从饮食角度再唠叨一句,秋天了,记得多吃白色食物哦。夏季养心、秋季润肺,银耳百合汤、雪梨银耳汤、四物汤、白萝卜、莲藕、杏仁、桃胶木瓜什么的都吃起来,平秋燥、防秋膘。
1
全新的运动方式
八段锦在年初时登上了春晚,实际上已经释放了一个信号,其中的深意跟“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不分上下,就看你能不能悟到了。
2022年底之前,我运动的方式基本上就是跑步,从20岁跑到40+,差不多二十来年,已经是本能反应一般的习惯性动作了。选择跑步作为主要的运动方式:一是年轻时对运动没有系统的认知,吃胖了想要减脂,觉得只要有腿、能跑就行,也确实通过跑步瘦过50斤;再一个原因就是我不喜欢需要社交和配合的群体运动,一个人运动,更方便灵活、也更专注。
到了35+,偶然间通过测试发现自己上下半身力量天壤之别后,才开始通过学习、阅读、向专业人士请教等方式 开始做抗阻训练和柔韧性训练 。虽然在之后很长时间内这部分还是处于跑步外的陪衬作用,但正如我在22年中曾推荐的那样,除了私教课撸铁外,几个拉伸舒展视频我到现在也是每天都跟做的。
23年初,社会面大部分人都处于一种大病初愈的状态中,我病程相对轻松,但病后虚弱得厉害,特别是前两个星期,非常明显的POTS症状(站立式心动过速)。怕死的我那时候就明白了,半年之内不要再想有氧这件事了。
静养这几个月的思考和四处查阅,却从根本上改变了我的锻炼方式。
初期,我每天躺在床上,对着各种养生/中医号划拉来划拉去, 评估总结了一番,决定响应国家的号召,用功法锻炼,具体选择是八段锦。
我的思考角度是:既然ct拍了、全身检查做了,眼下还没有器质性问题,那么自己身体的虚弱很大比例应当源于体内寒毒淤堵和气血流通上。
后面写了一期荐书,但先迫不及待放上这本,推荐给所有人,你一定后悔没早读
之前读 李辛老师那本著名的《经典中医启蒙 》,里面谈传统医学,讲中医研究的不仅仅是疾病,而是人作为生命本身。如果人生了肿瘤、骨折了、大出血,病因和部位都很清楚,当然是找西医最快、最合适;但 很多疾病,它在某个阶段是无形的,还没有达到用仪器可以检测出来的程度,这,就是中医所擅长的。
我认为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尽快掌握基本医学常识和养生知识 。所谓养生,真的不是热水泡枸杞这么玩笑,而是 在四季三餐的日常中去调整生命的能量和精神层面,心身健康才是真的健康; 也是在疾病萌芽初期、无形的时候,就把它遏制住的重要判断依据。
八段锦历史悠久,雏形可以追溯到西汉初期, 古人把这套动作称之为“锦”,即是赞誉它打起来身形和动作似丝绸之柔和优美,又如锦般连绵不断 ,每段一个动作,通过八段完整的健身动作组合而成,故名八段锦。
现在提到八段锦,我总会生出一种类似于看神雕侠侣之类的古装片时,其中一人中毒,另外一人马上坐到其身后、全身运气、并通过双手把真气注入前者体内的情景画面。
大疫破甲之后,寒气存于经脉中不散,压制住了正气,免疫力自然趴下,各种以前根本闲不起风浪的小趴菜病毒如入无人之境,一茬儿一茬儿连绵不绝的。现代人焦虑的事情太多、焦虑的要点又太浮于表面,因此从患者到医者, 很容易进入到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逻辑中,认为只要消除病症,自己就是健康的了。
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这怎么可能。
提升免疫力的根本,应当是在身体内部建立起一整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防御系统,解决方式就像《黄帝内经》中的这一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翻译:提升体内正气,当正气充沛时,外界致病的邪气就很难侵袭身体。
怎么提升正气? 我个人的体会,是先把寒气逼出去, 真的跟古装武打片里演的一模一样,艺术果真来源于生活。因为寒则凝、凝则瘀、瘀则堵,你的经络都被堵死了,气血走哪条路都不通啊。
这个道理,跟,当你头发干枯掉发时不应当只关注头发本身、换洗护发用品,而是将重点放在养护气血上,一样,因为在干燥贫瘠的沙漠里是种不出来菜的;也跟面色不健康、脸看着不干净、颧骨有多处斑时,不应当第一反应想到的是护肤品、医美,而是内在的调养,一样。
因为脸是脏腑健康的反馈, 正确的顺序是,你经过化瘀—健脾胃—祛湿气这个过程后,气血才补得进去,所以我们应当先护肝、强肾、健脾胃,再同时跟进食补。
不然身体底子还是沙漠呢,你吃一堆食疗的东西也补不进去啊。
八段锦、五禽戏、金刚功&长寿功、易筋经等等功法, 精髓都是通过调和体内脏腑和气血来达到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目 的。本小白最初选八段锦,是看下来 感觉它最普适,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男女老 少起步。
没想到时光如梭,满打满算八段锦我已经坚持打了一年半了, 跟的是国家体育总局的版本。时间不算多么长但足够看到非常正面的反馈 :
第一是手脚冰凉了四十年,从去年冬天开始一直暖乎乎了 ,这对我的震撼,不亚于我从没打过网球、却一举赢了郑钦文。以前吃过多少红枣枸杞黄芪苹果、一入冬把自己裹得齁严实也没解决过的问题,就在这经年累月的一招一式间产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足以印证养生的顺序问题:先行气解瘀疏通身体、再养护脾胃,最后以简单的食物来循序渐进的食补。
这个改变其实有迹可循,因为几乎从第一天起,在打八段锦过程中我会有一种强烈的感受: 双手和头顶好像不断往外冒热气 ,这又跟古装武打片中的情景不谋而合了。一套简单的动作打完,无冬历夏全身都会微微发汗。
第二是我的基础体温明显提升了一度。
在去哪儿都有温度计报数的那三年,我的体温几乎都停留在35-36度间,甚至偶有低于35度的情况,说出去都没人信。基础体温与免疫力之间的强关联众说纷纭, 但被更多专业人士认可的,是基础体温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健康的指示器 (欢迎专业人士在评论区做科普),也就是,在不发烧的情况下基础体温高到36.5度以上,是正常且相对而言更健康的。
徐文兵说现代人的基础体温越来越低,相较于上两代人已经下降了很多,主要问题在于一阳气严重不足,二缺乏一层自带的小棉袄——适量的脂肪对身体的保护。
从打八段锦几个月开始到现在,我的基础体温基本都保持在36.5左右了,这个变化同样震惊我全家。因为 不光是我,我妈七十岁老太也提升了,后来带她去协和检查CD4+T细胞(免疫细胞),数值在1100左右,连医生都夸她免疫力强。
感兴趣的可以翻来看看这个视频
记得我在小地瓜看到过一个 红外热成像仪器下打八段锦视频,为养生提供了有意思的依据 ,非常神奇。开始时人体全部的热气都聚集在躯体脏腑处,等到一套打完后,脏腑降温变绿色,四肢变成和末端温度上升、变成了红色。 这或许真能解释我们古代的养生功法之效用:随着呼吸频率和肢体伸展,气血被调动到了四肢、头顶和脚底 ,内心反而不那么燥了。
第三是经期变得又准又饱满,而且准时抵达战场、干净利落的撤离, 没有那些细碎的拖拖拉拉,据说这也是气血充足后才会出现的现象(我猜跟完美的香蕉便道理类似,脏腑健康有活力,这些现象都会自然而然的出现)。
最后, 说一千道一万,最顶级的养生其实就是养心。 前有元代罗天益的“心乱百病生,心静万病息”,后有《黄帝内经》说“心主血脉,心主神志”。翻来覆去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心要静,情绪要稳定, 其实古代的这些功法,本来也是让你身心双修的。
这个道理,放在当今社会,明白是一回事儿,谁能做到谁才能更早获得真正的幸福。
2
补剂怎么选择
补剂的话题历来需要更高的智慧和认知,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它出现时都会伴随着许多针锋相对的观点。这个部分,我不做普及也怕被骂引导, 来为有意愿了解的人推荐几个我的阅读和参考素材, 大家可以由此为基础,自己多做延展发散和搜索式学习,吃什么、怎么吃,这确实也因人而异,不建议照搬全套,摸索到适合自己的就好。
我个人有一个观点,就是营养学教育和美学教育差不多,至少在我们这代人往上,是有缺失的,因为它们都是在满足生存之上的、“不必须”、“不基础”的学科,跟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往上走差不多。所以除非是专业人士,否则我们一没系统地围绕着审美接受过太多教育(比如博物馆上课之类的),二基本上把机器没检查出病、不吃药等同于健康本身,长期忽视身体发出的信号和亚健康状态。
鉴于以上, 我推荐两本书作为基础阅读:《营养圣经》、《控糖革命》。
《营养圣经》的作者Patrick HolFord是国际营养学会的创始人 ,《营养圣经》这本书作为他几十年的研究成果,1998年首版并先后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在全球发行。哪怕现在出版已经超过二十五年,仍是全球最受欢迎、也最经典的有关健康的书籍,更是营养学的基石。
其实在去年夏天之前,我是一粒补剂都没吃过的、且 多年推崇的理念是从均衡饮食中获得身体所需的各类营养。 但阅读拓宽丰富了我的认知:前有 Rachel Carson著名的《寂静的春天》 ,后有《营养圣经》,除了如何吃、怎么吃更利于健康外,最让人动容的部分无疑是地球和自然环境的改变对于生态的影响,进而在土壤、动植物、水源、甚至人体上的体现。
所以,即便现在我依然相信从均衡饮食中获得身体所需的营养,是最佳途径;但 会对所谓的“均衡饮食”是否能提供营养学理论上的数字持怀疑态度,因此在换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期/疾病爆发高峰期,会辅助配合常见且成分天然安全的补剂来保证免疫力在线 (当然,睡眠、运动、心态亦缺一不可)。
有人抨击说Patrick HolFord本身也是卖补剂的,但 我个人的观点是即便如此,也并不妨碍这本书提供了许多普通人值得学习的内容 。卖东西跟输出有价值的内容也不是非此即彼的二选一关系,无论是知识还是产品,你从中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就好。
这就是为什么开头我说补剂的话题历来需要更高的智慧和认知,因为现在的氛围,无论什么话题,和谁讨论,画风都不是讨论交流,而是上来就反驳、对立、发泄,一方永远要说服另一方;与此同时又有大量的人让你觉醒,做自己的大女主。这其中的糟糕,让我时常生出一种人类文明已经快要到头儿的感觉。
我不会严格要自己不吃一点糖,像水果、甜汤、甚至小甜品也时不时吃的,但 《控糖革命》 改变了我在吃这些东西时的顺序和是否要为它们“穿上一层降糖外衣”。
可能因为全世界现在都有一种听到“糖”就如临大敌的情绪,所以《 控糖革命》这本书在社交媒体上非常风靡 ,形式是将本书内容拆解成一个个美女作者Jessie Inchauspé讲解的如何控糖的小视频,哪怕不爱刷视频如我,也能很容易刷到。
记得上期推荐早餐小七阿姨的脾豆浆/肾豆浆时,有人在评论区留言写下很好的问题: 用五谷杂粮打的糊糊,会不会升糖块呢?
我个人认为糊糊的形态一定会,特别是对于糖尿病人而言,干湿分开的吃饭顺序也蛮重要的; 哪怕对于血糖没有问题的人来说,就可以完全不在乎升糖速度了吗?不是的。
因为人类的身体健康跟血管健康息息相关,如果你的血糖一下上来又一下掉下去,如此往复对血管的冲击非常大, 所以我们在吃东西时应尽量让血糖的曲线变得柔和圆滑而非陡峭锋利。
意思是,第一口先吃蔬菜,然后是蛋白质,最后再吃快碳类的主食 。这也是为什么甜品永远放在正餐最后的缘故,这样引起的血糖波动,不会像你平白无故来一口那么大。毕竟日子还长, 当你掌握了这些小小的“作弊法则”时,受益将是无穷大的。
如果你通过这两本书建立起对营养、血糖、补剂的好奇心和兴趣、又不知道去哪儿找中立靠谱的普及时, 我推荐 这两个途径 :
1. 天山小腰 的视频。
养生群群友推荐的一个科普博主,小腰先前在小地瓜上有账号,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停更专业内容了,但一方面现存的视频已经足够学习;另外她在油管上还在规律更新,有需求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
因为有专业背景外加自己也甘当小白鼠尝百草,小腰 会从补剂的科普、成分是否足够良心不唬人、哪些品牌的哪些产品值得入手三方面来做视频规划。
其中 第二个部分我觉得对外行、特别是我们小白而言非常重要 ,属于授人以渔了。还有因为现在养生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成为前沿流行话题,所以各种新鲜的补剂一茬茬出现,它们到底谁是谁、机制和原理是啥,虽然我不会买,但也通过她的视频得到了第一时间的科普。
另外她只做科普并不带货,以前我非常喜欢这类博主的“纯粹”,现在我反而觉得她们是最该去带货做闭环的,否则我去哪儿捡靠谱的实惠啊!
2.王三表的订阅号: 只有大众没有文化 。
想我二十岁参加西祠胡同晃膀子联盟饭局时,三表还是文艺青年的排头兵;现在人到中年,没想到又走在大众前头了,先于大比例同龄人认真为健康做实事了。
我猜是他因为自身需求,做了大量的补剂功课,想着别浪费了,就在自己的订阅号里给发了造福读者了,捎带手给自己T恤店打打广告。但我一点儿都不反感能提供有价值内容的人卖东西,读完你会意识到写出这种内容需要多少前期的博览、考据,以及实践。
而且不愧是老媒体人,呈现出的文章,是大量考究的历史典故和事件、丝滑的文笔、讲故事的本事,以及那杠杠的知识量。它们融合在一起,筛掉了99%看不了长文的读者。
在gzh一片疲软表现的今天,“不许联想”这系列补剂文章的浏览远高于该号其他文章( 特别是维生素bcd、复合维生素和镁这5篇 ),并在评论区多次被注册营养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充分肯定其价值,这说明健康问题不但已经成为更智慧人群的首要关注议题;而且在今天, 很多“无关性命之忧、只为生活得更好”的知识都是需要自学的,并且可以自学得非常出色,前提是你尚具备这种能力。
所以希望我这篇可以抛砖引玉,让更多人从停留在口头上的“关注健康”,变成行动上的巨人。
最后,我还是不会天天吃补剂的,在自己认为需要的节点(呼吸道疾病高发期/无防护聚集/经期或身体疲劳期等) 会补充vc、d3+k2、镁。 并且无论你吃什么, 请记得,吃一休一/吃俩月休一月,都是更合理的方式。
好啦,九月光顾着休息和赏秋,养生第二篇拖到现在才写,不过还好,反正这类内容也不是本订阅号的本职工作(但以后可以加大比重),属于不务正业,所以大家看了开心就好、有收获就好。
养生大道至简,跟这世界上所有事一样、都遵循老祖宗的智慧,它甚至被译成了英文:Less is more.
让生活尽可能的保持纯粹自然,吃好饭、睡好觉、做适合的运动、保持心态愉悦稳定;去学习、去进步、去爱。然后,time will tell.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