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进入咸阳之后,很快赢得了声望和民心,关中的老百姓很高兴,刘邦也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天选之人,这一下,应该是大局稳了。

但是,正高兴呢,有人给刘邦出主意说:关中地区富饶,土地肥沃,百姓富裕,财富十倍于天下,而且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听说项羽把章邯封为雍王,让他在关中称王,已经往这边赶来了。到时候诸侯一来,沛公您恐怕就没有机会,在关中称王了。您不如赶忙派兵去镇守函谷关,不让诸侯进来,到时候再从关中征调士兵,把诸侯拒之关外。

刘邦听了,因为这个建议不错,并按照这个人的计策行事。

这个故事,在《史记·高祖本纪》中,短短几十字。但是,字数很少,问题不小。很显然,这是一个错误的决策。为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都知道,这肯定不是一个正确的决策,刘邦这是要打算吃独食了,把诸侯都挡在外面,很显然,诸侯大概率不会答应。

我们要反思一下,为什么张良、樊哙、萧何等人没有劝阻刘邦,到底是谁给刘邦出的这个馊主意?

刘邦后来解释说,这是一个小人物跟他说的,史书中并没有说这个人是谁。

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测一下,并没有谁给他出这个主意,这是他自己的想法,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个小人物,几句话就能忽悠刘邦吗?刘邦忽悠人可是很有一套的,想忽悠他,很难!大概率是他自己的想法。

当然,咱们就按有个小人物给他出主意,分析一下这段故事。

我觉得,应该是前面樊哙、张良等人劝他不要进入秦宫享受,刘邦这时候心里有气,正好有人给他提这个建议,所以,刘邦不想征询张良等人意见,想自己做主。

还有一方面,这个人真的说到刘邦心里去了,说中了刘邦的痛点,吃透了人性的弱点,所以刘邦就听了这个人的话。

刘邦自然是见识过函谷关的,以前押送徭役经常要走函谷关,知道函谷关的险要,也听说过秦国当年以一挡六,六国都攻不进函谷关,有了试一试的想法,所以才有了这样一个决策。

但是,这绝对是一个错误的决策。为什么是错误的决策呢?

先说一个重要的问题,刘邦的军队,能挡住以项羽为首的诸侯联军吗?极大概率是不能的!

再说一个重要的问题,就算挡得住,也不能这么干,这等于是吃独食,不患寡而患不均呀,凭什么大家打生打死,刘邦这小子吃独食,必须灭了他!就算守得住,也会成为众矢之的,函谷关被攻破,恐怕也是迟早的事!

再加上刘邦的军队,说实话,真没打什么硬仗,战斗力估计也不行,军队的各色人也比较复杂,有沛县的,有项梁支援的,也有楚怀王熊心安排的,路上还收了陈胜、项梁的残兵,还有各路投奔过来的,你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乌合之众!碰到项羽的军队,怕是经不住几个回合。

事实上,刘邦这个错误决策,也引来了项羽的怒火,加上刘邦身边的左司马曹无伤主动给项羽传递消息,差点给刘邦带来杀身大祸,咱们下一节再继续说这一段。

咱们这一节就聊一聊决策的艺术,我们觉得这么三点,非常有启发,这也是刘邦给我们带来的错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