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

1947年7月29日,一份机密电报,递到了刘伯承的手上。

看到醒目的“3A”,刘伯承知道,肯定有大事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在电报中写道:“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如你部不能在两个月内,调动胡(宗南)军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你们困难亦将增加!”

刘邓二位首长看后大为震动,尽管部队刚打完一场大仗,还没来及休整,可他们还是以最快的速度给中央回电:“决心于休整半个月后出动大别山,以适应全局之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邓大军如“飞来之剑”,用最快的速度跨越千里,袭击蒋介石的胸膛。

1947年8月刘邓大军从山东出发时,共有12万人马;1948年2月转出大别山时,却只剩下了5万兵力。

那么,其余的7万大军都去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伟人的智慧!西北告急,毛主席为何派刘邓南下?

1947年8月,毛主席听说刘邓大军抵达大别山后,不由得感慨道:“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那么,本来在山东战场与国民党周旋的刘邓大军,为何要孤身犯险,开进大别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解放战争的形势,不容乐观。

毛主席率部转战陕北,胡宗南调集重兵,处处追击。

可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兵力匮乏,物资不足。

东北地区解放军此时仍然在和国民党拉锯,一时间难以抽身。

至于江南,则依然是国民党的势力范围。

摆在毛主席眼前的,是一个几乎无子可下的棋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毛主席并不这么想。

1947年7月21日,毛主席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主持召开了著名的“小河会议”。

会上,毛主席表示要把战场引入敌占区,并首次提出“用五年时间,夺取全国胜利”的口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胸有成竹地说:“蒋介石搞了个黄河战略,一个拳头打山东,一个拳头打陕北,想迫使我们在华北与他决战,可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毛主席信心满满的表示:“我们就给他来个针锋相对,也还他一个黄河战略,紧紧拖住这两个拳头,然后对准他的胸膛刺上一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蒋介石自作聪明,以为构筑起“黄河防线”就能阻止解放军南下。

殊不知,他这种两翼进攻、中间防御,状如哑铃的战略体系,正利于刘邓大军中间突破,一举扭转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