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1日《胜利日报》头版
硬骨头变成香饽饽
在鲁明公司滨435区块三期三号台,一片繁忙而充满希望的景象。国庆假期之前,鲁明公司科研所副所长侯洪涛特意来了一趟滨435区块。忙了大半年,他期待着节后压裂取得“丰收”。
查看钻井参数、了解泥浆性能……穿梭于忙碌的钻井现场,侯洪涛脚步匆匆,耳边是机器的低吟与秋风的轻唱。“干完这4口井,滨435三期的井就全打完了。”侯洪涛向记者介绍。
滨435区块所属滩坝砂油藏,是鲁明公司的主力开发阵地,占据公司产量的五分之一。
过去十多年,坐拥1631万吨探明储量的滨435区块,却令开发人员无计可施,是出了名的“老大难”。
“油藏平均单层厚度仅有1至3米,单井产能只有三四吨,而且储层渗透率极低,几乎‘油盐不进’,一度被视为注水的禁区。”说起滨435区块,侯洪涛仿佛聊起自家孩子,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
2023年,随着压驱技术广泛应用,被列为油田“大幅度提高产能示范区”的滨435区块迎来了高光时刻。
侯洪涛说,得益于开发技术进步,滨435区块硬是把“硬骨头”变成了“香饽饽”,目前一、二期已累计产油5.2万吨。
在两座高耸的钻井平台旁,侯洪涛的目光仿佛穿越时光,一期8口井压裂的壮观景象依旧历历在目。受限于油藏认识,二期虽然产能达标,但是对比一期效果,却不及预期。
总结复盘二期产量低的原因,侯洪涛神色凝重,却也透着坚定:“是地层断裂系统复杂及物性变差,我们为此完善提升了技术措施。”
吸取失利教训,三期产能方案加大油藏精细描述,重新优化井网布置、压裂工艺,把井距从小变大,井网从近到远,压裂缝从长变短,最大程度降低地层对开发的影响。
方案也从最初单井台调整到双井台设计。侯洪涛解释,这样能保证3至4台钻机同时施工,不仅降低产能风险,还提高建产时效。
看完三号台,侯洪涛乘车赶往东南方向的鲁明公司滨435区块三期二号台,那里正在开展压驱作业。
不到10分钟,便从公路上望见二号台。偌大的井场上,东西两侧排列的红色压裂井口,在染上点点金黄的绿叶下,格外显眼。
刚下车的侯洪涛径直走向滨435-斜33井。“测试压力超过33兆帕,这口井应该有戏。”望着井口的压力表,侯洪涛难掩兴奋之情。
圆形表显示的压力数值,也让鲁明公司滨南采油管理区经理袁浩仁兴奋不已。“滨435区块三期设计41口井,计划年底逐步投产,好效果能给管理区产量提供足够支撑。目前,四期也已批复准备上钻,五期正编制方案。”袁浩仁对记者说。
面对即将实施的压裂作业,侯洪涛介绍,他们边总结边提升,突破传统认识,如今正探索总结一套适合滩坝沙油藏开发的新模式。“这不仅关乎产量提升,更是对滩坝沙油藏实现效益开发的创新尝试。”言语中,他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这份工作,就像是在这片土地上播种梦想,然后静待花开。”侯洪涛的笑容在夕阳下格外温暖。他表示,滩坝砂油藏就像裹着泥的“金娃娃”,他们做的就是努力把这些“金娃娃”从地下捧出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