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父老今犹在,盛世续唱英雄歌。在潮安、饶平、澄海三地边界的中心,有这么一个英雄乡村,从抗日战争中期至解放战争结束的整整10年间,一直承担着安全保卫、人员转移、通信联络和物资供应等任务,历经敌人的多次“围剿”,仍巍然屹立,斗争不息,这就是江东镇佘厝洲村。

江东镇佘厝洲村鸟瞰图。 江宣 摄

揣着一份跨越几十年的红色情怀,该村在潮澄饶革命斗争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潮澄饶党组织誉为“革命一老家”。近年来,佘厝洲村深挖保护红色资源,打造“一老家”名片,以“红色”基因引领“绿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白墙灰瓦,格局规整,一座“四点金”式小院正是老游击战士李习楷的祖屋。步入其中,厚重的红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墙上的照片、文字资料记载了李习楷的生平事迹。老宅中还增添了电子触屏、VR设备、蜡像等设施,让红色故事可观可感,全方位打造了一个沉浸式的看展空间。此外,作为潮澄饶“革命一老家”旧址的一部分,集朋公祠和李氏宗祠同样得到了修缮翻新。祠堂内,一个个老物件被整齐摆放在柜台中,无声诉说着一个个感人的红色故事。

近年来,佘厝洲村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 江宣 摄

“近年来,按照修旧如旧原则,我们将李习楷祖宅、集贤公祠和李氏宗祠等几座革命旧址进行修缮,全新展陈,并且全年免费对外开放。”据佘厝洲村党总支书记李少荣介绍,为赓续红色血脉,佘厝洲村以潮澄饶革命“一老家”旧址建设修缮及改陈布展工程为抓手,修缮文物、全新布展、精心打造红色研学项目,旧址前的红色宣传长廊焕然一新,每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日活动等活动达100余次。

近年来,佘厝洲村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图为参观红色旧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江宣 摄

自此,“一老家”旧址成为江东镇重要的红色文化传承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革命旧址焕发出新的生机。

绿树掩映、碧波荡漾,佘厝洲村党建公园风景秀丽,文化气息浓厚,彰显着这片红色土地光荣的革命传统。

为打造环境优美整洁的美丽乡村,佘厝洲村坚持规划先行,编制村级发展规划,描绘村庄发展“蓝图”。并积极推进“三个三”整治行动,开展“人工+机械”精细化工作,对村庄巷道、房前屋后、池塘沟渠等人居环境进行清脏治乱。

截至目前,佘厝洲村共清理村内乱搭乱建和危旧老厝148处、4007平方米;清理巷道房前屋后堆放垃圾杂物200处(852吨);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30吨;整治排污未暗渠化720米;整治乱拉乱接“三线”7公里;利用清拆出来的空地,在村道两边、河道田旁、房前屋后,种植了树木和花圃,在村头巷尾、路口田间创建“四小园”,村庄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据了解,近年来佘厝洲村经过地表剥离、原土层平整和夯实、田埂修筑和格田、土壤质地改良等系列工程措施,高标准通过了垦造水田检测验收。依托乡村运营,佘厝洲村村集体经济逐步发展壮大,村民人均收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现阶段佘厝洲村200亩(下新洲片、面前片、洲头片)垦造水田耕地流转给潮安区溪东种养专业合作社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推行水稻规模化种植,带动产业发展,每年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资13万元,也辐射村民实现就近就业。”李少荣表示。

红色资源赓续红色基因,革命精神凝聚奋斗伟力。未来,佘厝洲村将积极创建“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村,立足当地实际和群众需求持续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生态产业,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丰富群众文体生活,营造优美人居环境,因地制宜发展红色乡村旅游,走出一条“红带绿、绿衬红”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切实把佘厝洲村建设得更加可感可及可体验,着力提升乡村风貌,为“百千万工程”提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