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中国最大烂尾工程,竟然被联合国评为世界奇迹。
像这样的烂尾工程,数量还不少,放眼全国,就有3大出名的烂尾工程,劳民伤财不说,有的还荒废了2000多年。
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这些被中国人所遗弃的工程,到了联合国那里,却成了世界奇迹。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国荒废了千年之久的烂尾工程究竟是什么?
一三大烂尾工程
先来看我国烂尾工程的数量,从村镇出发,再到大城市,几乎每个地方都有不少烂尾工程,有的是一截公路,有的则是一些像高铁这样的大工程。
有时候是因为钱不够用,工程因此停工,还有的烂尾工程,则是由于规划不合理导致的。
按理说,我国幅员辽阔,各个项目都经过严格审批,烂尾工程的数量应该并不多,可在我国境内,却存在着3大烂尾工程,并且一个比一个出名,一说起它们的名字,几乎人人都听过。
其中第一个就是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最早出现在1952年,毛主席第一次提出,到了1958年,周总理又在成都开会,集中讨论南水北调工程。
那时候的伟人们就已经发现,我国南方地区降雨量多,雨水充足,而北方的降雨量却比较少,这样一来,北方一带经常发生旱灾,而南方地区则存在着不少洪涝灾害。
要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呢?
毛主席的意见是将南方地区的水调到北方来,这样就能一箭双雕。
然而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整个南水北调工程横跨全国,涉及到的人口数量高达4亿多人,调水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00多亿立方米。
沿路修建的干线规模也十分惊人,光是一条干线,长度就达到了4000多公里。
从种种数据来看,南水北调是具有一定阻力的,从上世纪50年代到2012年,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已经完成,北方40多个城市都得到了“灌溉”,具体受益的有280多个县城,沿路补水量可达85亿立方米。
可这并不代表着南水北调工程已经完工,西线工程迟迟没有进展,直到今天,西线工程开展起来也颇具难度。
要说原因,主要有3点,一是经济原因,近年来经济波动大,西线建设也受到了不少阻力。
其次则是规划问题,南水北调涉及的人口太多,要修建工程,就要处理好移民问题,上亿人口不可能在短时间搬离家乡,这也是阻碍南水北调工程的一大原因。
最后一点则是施工难度,西线涉及到河南省、江苏省等地,一路上地势复杂,跨过的省份太多,进行跨省建设时,也需要花上不少时间。
种种原因影响之下,南水北调工程也就成了一大烂尾工程,直到今天,工程也没有全部竣工。
我们唯一能看到的就是,中线、东线正在运营中,至于西线何时建成,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南水北调工程花了70多年的时间尚未完工,这也就表明,许多工程就算花上再多时间,也不一定能完工,甚至修到最后,可能就会遭到遗弃。
除开南水北调工程外,我国还有2大烂尾工程,每一个的耗资都可以说是天价,可修到最后,无一例外都没有了下文。
更让人惊讶的是,其中一个烂尾工程甚至荒废了2000多年,我国瞧不上的烂尾工程,在联合国那里却成了香饽饽。
这两个烂尾工程分别是什么?它们又为何被联合国评为世界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个烂尾工程是南水北调,毛主席带头,周总理带队,横跨70多年,南水北调也没能全部修完。
在南水北调之后,第二个烂尾工程就是宁夏龙门山的核电站。
该项目主要位于宁夏地区,该地区地势广阔,光能、风能充足,更主要的是,地广人稀,用来建设核电站,这是再合适不过的。
建设初期,工程师对它的设想是坐拥4台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只要一经建成,整个西部地区都会受益,然而这仅仅是预估情况,先别说建成之后的成果,项目刚开工就陷入了停滞。
这可是惠及万民的大工程,一旦停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重新启动,为此,项目刚停工时,就有不少干部出面,主动推动项目建设,但核电站的规定是十分严格的,对地域、人员、规划的考核也是严苛的,建设到最后,核电站依旧无法照常施工。
直到今天,龙门山核电站几乎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说起这个名字,可能都还会有些陌生。
这么大一个工程就此荒废,要想重建,恐怕就是遥遥无期了。
核电站为何会荒废?
这也跟资金问题有关,修建核电站不是小事,耗资更是巨大,资金链一旦出现问题,就很难恢复如初。
此外,核电站设计尤为复杂,对环境尤其挑剔,既要考虑到能源问题,又要兼顾生态难题,任何环节出错,都会影响核电站的修建。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国可能不太急需这座核电站,近年来,我国需要耗资的民生工程也在连年增加,每年在民生方面的投入无疑是巨大的,核电站带来的效益并不够直接,在诸多惠民工程前,核电站也只能往后排。
在上述原因的影响下,核电站也就成了一大烂尾工程。
但这并不是我国最大的烂尾工程,要说最大最出名的烂尾楼,恐怕就是阿房宫。
阿房宫的名字,我们并不陌生,覆压三百余里,如此庞大的建筑,为什么会成为烂尾楼呢?
这还要从1962年说起。
这一年新中国对不少文物都做了保护,其中就包括阿房宫,阿房宫被火烧过,又是我国伟大的建筑群,就这样,阿房宫被列进入保护名单中。
然而到了1992年的时候,联合国派出了一支考察队,他们不远万里来到我国,主要就是为了考察阿房宫。
考察队在阿房宫走了一圈,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次考察之后,考察队竟然发现了两个惊人的现象。
首先,阿房宫并没有被火烧过,按照我国口口相传的故事,阿房宫最后被项羽一把烧了个一干二净,然而,当考察队将阿房宫的泥土带回实验室检验后,他们惊奇地发现:
这里的土地并没有被焚烧过的痕迹。
也就是说,阿房宫并没有被火烧。
第二个怪象更为惊奇,占地庞大的阿房宫完全是一座烂尾楼,只修建了主要的宫殿,外围的建筑根本没有完工,也就是说,阿房宫是个荒废了2000多年的烂尾工程。
不仅如此,阿房宫的建筑规模、建筑技术也让人啧啧称奇,对比起90年代西方国家的建筑技术来,阿房宫的一些构造似乎更为先进。
很难想象,2000多年前的老祖宗,建筑技术竟然已经赶超了欧美,可以说是位列世界先进水平。
也正是从此刻开始,阿房宫被称为天下第一宫,联合国亲自认证,称呼它为世界奇迹。
既然是世界奇迹,为何又会被荒废2000多年之久?我国为何不对阿房宫进行重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92年人前,人们普遍认为阿房宫已经完工,并且被项羽一把火烧毁,可实际上联合国派人来调查后才知道:
阿房宫并没有被火烧,并且也没有完工,其建筑技术甚至是全球一流水平。
此言一出,立马引来了许多质疑,2000多年前的工程,建筑技术怎么可能这么先进呢?
既然有这么先进的技术,那为什么不干脆一口气把阿房宫修完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阿房宫的历史。
2000多年前,中原大地上出了一个叫秦始皇的人,公元前230年,在秦始皇的带领下,灭六国之战正式展开。
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几乎已经统一了天下,大业一统,秦始皇便开始了他的得意之作,那是4大建筑,分别是万里长城、秦直道、秦始皇陵以及阿房宫。
阿房宫正式修建其实是公元前212年,许多人认为这是秦始皇享乐的地方,然而真相却是咸阳人口太多,秦始皇的行宫不够居住,为了拥有更大的行政中心,秦始皇这才下令修建阿房宫。
既然是行政中心,那就必须有足够的排面,占地也必须足够宽广,于是这就有了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阿房宫的长度可达上千米,宽度也高达上百米,即便是放眼现在,也很难看到如此体量的建筑。
秦朝时期的建筑有个特点,那就是先从主殿开始修建,也就是说,上面说到的动不动就是几千米长的阿房宫,其实只是阿房宫中央的宫殿,外围的行宫、殿堂其实都还没有来得及修建。
为什么来不及修建呢?
那是因为阿房宫刚开工后不久,秦始皇便去世,紧接着,数以万计的人马又开始赶工修建秦始皇陵,至于阿房宫,则被暂时搁置下来。
秦始皇陵修建得差不多的时候,秦二世又开始重修阿房宫,数以万计的劳役一同开工,施工仅仅持续了几个月的时间,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遭到巨大冲击。
无奈之下,阿房宫再次停工,从那时候开始,直到秦王朝覆灭,阿房宫也未能得到重建,一来二去,阿房宫便被废弃下来。
到了汉唐年间,国力旺盛,也有君王打算重建阿房宫,然而只要一提及阿房宫,史官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不务正业、荒淫无诞,阿房宫也就成了享乐的代表。
只要哪个君王想修阿房宫,那就必定会遭来流言蜚语,久而久之,也就没人敢重修阿房宫。
再往后2000多年过去之后,到了新中国时期,1962年,我国将阿房宫列入了保护名单中,至此再也没人敢打阿房宫的主意。
那时候的人们还没有想到,这座被荒废上千年之久的古老建筑,竟然是赶超欧美的一流建筑。
1992年,联合国派人考察,阿房宫修建中所使用的建筑技术竟然号称世界一流,至此,阿房宫声名大噪。
1995年,我国打算对阿房宫进行重建,但由于资金、技术原因,该工程并未持续下去,直到今天,我们也只能在陕西看到阿房宫的遗址。
在西安未央区,有12平方千米的地方,都属于阿房宫的遗址,很难想象,如此一座宏伟的建筑,竟然就这样成了烂尾楼。
有人会说,为什么国家不继续重修阿房宫,原因很简单,一方面,阿房宫属于保护文物,贸然重修的话,不仅无法扩宽文物建筑,甚至还有损害原有地基的风险,这是得不偿失的。
另一方面,阿房宫修建的初衷是作为行政中心,距离秦朝已经过去了几十个朝代,如今的我们已经有了北京这颗明珠,阿房宫的扩建重修也就不再是刚需。
最后,阿房宫占地宽广,如果要动工,恐怕还需要不少投资,包括周围的居民,也需要搬离原来的家园。
这样劳民伤财的工程,我们是不需要的,修建一半而烂尾的阿房宫,更适合被我们铭记,而不是让我们去冒险重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