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上海市的张新国一家在当地非常有名。

坚持14年不签拆迁同意书的他们,被网友们称为“最强钉子户”

街坊邻居陆续搬迁的这些年里,只有他们一家九口的三层小楼仍然矗立在原地。

2017年9月的一天清晨,人们照常出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拆除前后对照图

在路过熟悉的街道时,大家惊奇地发现,路中间那座小楼竟然一夜之间变成了废墟,对此众人纷纷拍照留念。

“最强钉子户”终于同意搬迁的消息一天之内传遍了上海。

此时网上有传闻说,张新国一家拿到了6000多万元的拆迁补偿款,才会同意搬迁。

可张新国却坚决否认了这一传言。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理由让这一家人不再坚持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钉子户”的尴尬处境

在2017年9月之前,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沪亭北路上,立着一座三层小楼。

这座孤岛一样的房子里住的就是当地颇受热议的“最强钉子户”。

本来这栋房子只是一栋普通的房子,但因房主始终不同意拆迁,小楼这就样矗立在马路中间。

因为这栋小楼的存在,2010年的公路改建不得已绕道而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屋拆除前

工程计划中本是四车道的马路无法顺利开发,只好将这个路段改成两车道

不得不说,突然收窄的马路给车流和人带来了不少麻烦。

道路绕过房子,车辆路过时在这个位置只能突然来个拐弯,时常会造成拥堵

道路建成之后,相关部门就经常接到附近居民和车主的投诉。

他们表示,这段路只有双车道太窄了,两个方向同时有大型车辆经过时就会堵住。

“有的车在这段路拐弯不及,差点撞上这栋楼。”

附近的居民反映道:

“就这个房子前面,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特别危险啊。”

要说房主一家不觉得困扰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屋拆除前

当然也觉得困扰。

房主张新国表示,住在马路中间,车来车往尘土飞扬,家里特别容易积灰。

道路建设的时候地上挖了大坑,为了平时继续通行就放一块铁板。

每辆车开过去都压一下,半夜也能听见那块铁板哐哐响,吵得人难受

更要命的是,这个地方路窄,常常出车祸,一出车祸就有交警来敲门,要张新国配合调查。

他记得最近有一次,是一辆的士大半夜的没看清路,开进了他家楼下的泥地。

不止一家人被吓一跳,张新国还大半夜的被叫起来处理这件事,住得确实不舒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的豪宅

别看当钉子户的处境如此窘迫,曾几何时,张新国家的小楼也是远近知名的“豪宅”

上世纪90年代末,那是个花人民币30多万可以全款在上海市中心买一套100平商品房的年代。

当时张新国一家却没有选择买房,而是拿出了20万,对自己住的小楼进行改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屋拆除前

原本只有两层的小楼被改造成3层,又高又气派。

老街坊们都说:

“当时老张家绝对是附近最好的房子,大家都羡慕得很嘞。”

整栋房由两栋三层的小楼组成,一条走廊把两栋楼连接起来。

人最多的时候,这里一共住了张新国一家十口人和多家租户。

其中一栋楼里住了岳父岳母、张新国夫妇、女儿一家三口以及儿子一家三口。

进门的一楼是养金鱼的作坊,客厅被安排在二楼,客厅旁是张新国夫妇的卧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屋拆除前

一走上三楼就看见厅里装上了影音播放设备,俨然是个家庭小影院。

张家的儿子一家和女儿一家都住在三楼。

另一栋楼留着出租,最热闹时能有十多户租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法两全的拆迁通知

后来一纸通知,让九亭镇的村民一夜之间都成了拆迁户。

走的走,搬的搬,只有张新国一家看到动迁方案时皱了眉。

动迁计划中写道,张新国一家可以拿到大中小3套房,共280平方米

除此之外还有一套120平方米的政策补偿房

曾经的村民老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张新国不太满意主要是那时候的动迁方案还有历史局限性。

“房子面积大不顶用,主要看有几张宅基地证书和生了几个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当时最气派的房子,那自然是面积大的,可是面积大不代表赔款多

很多村民家里的房子又小又老,完全比不上老张家的房子,也没有张新国家那么多口人。

他们得到的却比张新国更多,可以拿到大中小总共6套房。

“村里有一户人,小儿子走丢好多年了,因为没销户,就能多拿大中小3套房。”

儿子才有拿拆迁房的权利,而女儿没有,这件事让张新国很不满。

女儿已经结了婚,与没有房的女婿一起住在张新国家的房子里。

明明都在一个户口本上,女儿一家却不算一户,这算什么道理?

这件事让张新国一家心里很不是滋味,凭什么儿子和女儿区别对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新国

除了“重男轻女”的赔房规定,让张新国想不通的还有另外一件事。

他手上有一份岳父的宅基地证书出现了问题。

1951年,岳父的兄弟转让给岳父一份宅基地证书。

可是这份证书当年没有得到拆迁办的认可,如今五十多年过去了,还是存在争议。

张新国表示,按照原计划他家会得到4套房,共400平。

根据政策规定,这4套房是需要他们花拆迁赔款来买的,一平方米4500元。

他拿到的拆迁补偿款和装修补偿共270万,其中三分之二要用来买安置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屋拆除前

人口不如张家多的,还拿了更多的赔偿,按人均来说这实在不能说划算。

况且,他们拿到动迁计划时,政府还没有告知安置房的情况到底如何

计划中只说了安置房目前仍在规划,地段、基础设施等关键信息他们一概不知。

相比之下,迟迟不拆的三层小楼所在路段,房价已经飙升到了每平方米4到6万。

再加上百米之外就是地铁站,活脱脱的好地段。

于是他们成了“钉子户”,一住就是1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活一口气

张新国退休前在上海市政建设公司上班。

退休10余年,他没有外出旅游,没有上老年大学,可以说是没享一天福。

可他这十多年来倒也是忙碌,因为他把时间都花在了拆迁“维权”上。

首先就是要解决那张1951年的老宅基地证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