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恪劼教授乃散文诗苑晚到的“新星”,因其学养丰盈,厚积而薄发,近些年,创作与评论双管齐下,新作不断,颇令散文诗同仁注目。散文诗集《花落又花开》,是他奉献给读者的最新成果,凡96题,花开花落间,让你欣赏大自然的别样风景,遍尝万象红尘中的人生况味。

花开花落,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可作者云“花落又花开”,并用作书名,文字游戏乎?非也。一个是自然规律,一个是生命现象,此中有深意在。“花开花落,真的可以两由之吗?花曾在树上笑语,树依然在土中存生。年再来时,一片叶,两片叶,之后呢,再一回花开到花落。或者,是花落到花开?”(《花落花开》)花开到花落是归宿,可花落再到花开,则是一次生命的轮回。

花是全书的主题意象。书中与花有关的题目多达十几个,有的题目虽无花,但内容里有花,可见,谁非过客?花是主人!“花由开而至美。这最灿烂亮丽的一程让花卉攀上短暂生命周期的巅峰。然而,有过静待花开的经历,有过与花蕾无声对语的体验,是不是会另有心悟——关注花开,等待花开,催促花开,那样的时时刻刻、昼昼夜夜,那样的才下眉头、又上心头,那样的相对眼前物、却见移时景,又是多么牵魂消魄、迷人醉人呢。有一种惶惶却又欣欣,叫等待花开;有一种切切却又悠悠,那还叫等待花开。人到痴时心自诚,不信花萼误春风。……”(《何时花开》)诗人写等待花开的痴心、痴情、痴态,痴的原动力源自对美的热爱和向往。“一定有一种蹁跹在水面滑过;一定有一种凭籍靠柔水承载;一定有一种音信托清流存放。于是,你仿佛如约而来,在花儿遗梦的地方,续梦。”“花儿走过。你知道。花儿走过的地方,你仍在。世事深浅都可,流光快慢都可,经过或储存都可。你的怀中有束不败的花儿啊。”(《花问》)此时,花成为生存的寄托,支撑。“抬头低眉,你看见谁的呼吸随形如影魅惑如画?魂牵梦绕,你窥不透是否一道元初的门扉隐隐开启?种子会发芽啊!在通往心脉的掌心太久,你的肉身应该已是最后的莲生地。”(《有莲足矣》)无形的花,最终化为有形的花——莲,且在心中生根,发芽,绽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诗人认为,人的一世,或许有两朵花伴随:“前一朵是命相之花。造化予人以苦乐生旅,见苦见乐,苦乐并不曾增减;见苦见乐,苦乐却可以倾斜乃至互转。后一朵是心性之花。造化由人,早在心田中植入灵花一朵。悟道心明,花朵湛然,花影就会烛照行路,步履就会轻捷恬然。可是,可是,谁人得之,谁人拥有?似乎唯有之者自悟,见之者自许。”(《花开两朵》)其实,两朵花都是形而上的精神之花。它们只垂青精神富有者,精神贫瘠的人是难以拥有的。

书中不少篇章写当代人的孤独与困惑。“我是谁?问或不问,仅是个形式问题。我是谁,成为什么,却是个生命意义问题。一次性的生命,活成什么样子,个体的人有着自觉的可能,也有着自主的机会。问题是,人是在社会中的,社会是能够让人浑然不觉地从众而行的裹挟体。一旦举世浊然浑然,直到人人不知我是谁,天地真的昼夜无别了。”“那片叶子真大啊。我们该不该都去踩踩,向着来路的方位,张望一下,回味一下,比照一下,判断一下,直到我们想起我们是谁,我们该往何处去……”(《我是谁》)不知从哪里来,甚至说不出我是谁的人是可悲的,更可悲的是这群人竟浑然不觉。“天地皆逆旅。垂髫到耄耋,路上的赶赴,紧慢全在一颗心;霜晨到夕阳,偶尔的休憩,遭逢机缘即驿站。无数的擦肩而遇,屈指盘点,谁人不曾被过客,谁人过客误几回?但你站立于等待中,比一棵树暖,比一盏灯亮,比一个故事饱满。流风吹不走的,一定是驻留啊;所有的过客之后,一定有相认啊。”(《逆旅过客》)虽然大家都是过客,但过客与过客又有不同,诗人致敬那些“比一盏灯亮”“流风吹不走的”“一定有相认”的过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是个达观者。他认为“真的缘愁似个深,人却并没有遗失”。愁,或可梳理:“时光之手轻慢无痕。从梳云到梳雪,有些生命注定要渗透不能言说的滋味。从梳沐到梳栉,有些生命幸运于蓦然光照的云去雾散。梳,梳到天凉好个秋。秋长天高,头蓬不暇梳,且待发自顺。”(《愁何以梳》)

有花必有叶,只是,叶子常常被忽视,被遗忘。“下坠还是赶赴?长别还是再遇?消弭还是新生?落叶不语。向东向西,秋叶在命定的偶然中留下最后的轨迹;见兴见替,人心在各自的洞悟中收藏一份秋意。那么,有谁,谁能笃定在落叶翻飞中,知秋恰若知己,淡泊如守菩提?”(《一叶谁知秋》)诗人在提醒人们,叶子比花更长久,也更了解季节的更替,真正知秋的是叶。但见花开落,可闻叶相思

一个智者从容讲述他的人生经验,有时娓婉,有时直言,通过一个个简约的画面。他将儿时的记忆,对故土风物的眷恋,对古今名士的理解,对人的异化的忧愤与无奈,对文化人应有的人格坚守,海阔天空,悉数讲来,与我们分享。读其文,犹如在三伏天喝冰镇酸梅汤,降温,安神,醒脑。“大野,细水,云淡,风轻。你手持鱼竿,人间从一线静垂,心旌沿一钩没入。持杆垂钓意在鱼啊。可,自从子牙危岸边淡淡抛出那根只钓名不钓鱼的丝线之后,毁誉与臧否,较之过江之鲫,更盛更多更密。尽皆包抄钓者之形。是非,阔达人间,何处不至之?”“你不语。悬着向水的钩,垂着对鱼的钓。一时间,不涉功利、淡泊红尘、化身世外的高迈玄机与绝俗背影,似乎是我们心目抵达的最远。”(《钓问》)那个垂钓者是谁?似有作者的身影,但愿是你,但愿是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落又花开》文图并茂,堪称双璧。插图均为江苏才女画家吕懿的作品。吕懿绘画极富个性,借墨如金,且大片留白,颇富禅意,为诗人的再创作提供了机缘。中国文人画的一大特色是写意,意生境,境生诗。同样的一幅画,在不同诗人的手里,又会生成不同味道的诗。恪劼先生的诗如果说是一只鸟,它从吕懿的画中飞出,然后飞向大千世界。作者的立意全从画面生发,亦可称为题画诗。行文则不拘一格,全以文意所引,时而叙事,时而议论,时而抒情,时而现实,时而梦境。掩卷思之,一个当代士人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跃然纸上。

恪劼先生乃南阳历史名镇安皋人士,遂有安皋闲人的笔名。他曾为此笔名作注:“意随闲散适,风逐自然清。识得书中趣,居心任我平”。是明志,更是谦语。今识恪劼先生道德文章,心想,若改用安皋贤人称之,或更确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