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核心提示

梁平位于川东平行岭谷腹心地带,虽没有大江大河,但梁平充分利用小微湿地,形成了多点开花的全域湿地生态格局。2022年6月,梁平区成功入选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

国际湿地城市代表一个城市对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成就。梁平获评国际湿地城市后,编制印发了《国际湿地城市品质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7年)》,切实将国际湿地城市美好蓝图变为施工图和实景图,全力做好国际湿地城市高质量发展“后半篇”文章。

如今,梁平“小微湿地+”入选市林长制试点示范名单、获评“202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优秀城市”,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案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带街道滑石水库山清水秀,美不胜收。摄/熊伟

建立机制体制 创新保护形态

梁平,溪流纵横、六水蜿蜒,拥有408条流域水系、78座湖库、80万亩稻田,小微湿地资源丰富。

“保护湿地,规划先行。”梁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梁平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在全国率先提出并践行“城市湿地连绵体”“乡村小微湿地生命共同体”生态建设理念,围绕“全域治水·湿地润城”工作思路,建立机制体制,完善湿地保护顶层设计,规划引领“护湿”脉络,制定出台了《重庆市梁平区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总体规划(2019—2025年)》、全区实施小微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编制《梁平区湿地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梁平区水利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12个重要文件,以小微湿地为抓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重建小微湿地、田园、森林、竹园与人的关系,打造城市湿地连绵体、乡村小微湿地生命共同体,不断创新保护形态,让小微湿地为城乡整体风貌提升锦上添花,推动实现湿地的整体保护、系统治理、和谐发展。

梁平区牵头成立中国小微湿地创新联盟,组建湿地专家委员会,搭建长江上游湿地保护研究中心等,科学开展湿地保护修复。与此同时,梁平区人大、区政协分别将湿地保护工作纳入重点审议议题和专题协商,开展监督性调研视察6次,到杭州、武汉、常德、哈尔滨、盘锦、大连等地进行国际湿地城市考察调研8次。

“构建湿地保护新格局,赢得湿地发展的最有利时机。”梁平区相关负责人称,做好国际湿地城市高质量发展“后半篇”文章,该区将着力建章立制,健全湿地保护修复机制,建立以湿地公园、小微湿地保护小区为主体的保护形式。创新湿地管理运维机制,对全区湿地实行分级管理。

全力推动“十百千”小微湿地示范工程进程,梁平编制《重庆市梁平区“十百千”小微湿地示范建设实施细则》,建立湿地特色之乡、湿地特色村(社区)评定和奖补机制,为小微湿地示范建设提供遵循;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构建系统完整的防洪减灾和水资源配置体系,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目前,梁平正完善湿地保护顶层设计,接续推进国际湿地城市品质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因地制宜构建和美乡村建设、小微湿地微循环、黑臭水体治理三大体系,确保湿地生态保护落地落实;加强湿地保护和生态环境“一法一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督查,加强生态文明保护法治建设和法律实施监督,为湿地生态保护提供可靠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桂田园·万石耕春碗米民宿的小微湿地,成为游客打卡地。摄/向成国

推进“五水共治” 全面修复生态

流经梁山街道八角社区的新河河,曾因生活污水长期直排而成为黑臭水体,一到天热,臭气熏天。

“但最近高温天气一点闻不到臭味。”梁平区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科负责人周亮介绍,该区多方协同实施了新河河沿线管网工程,对新河河沿线渗透、破损的主管线和污水井进行改建后,再无污水渗漏和直排入河中。“曾经的黑臭水体‘蝶变’为一道道风景线。”

新河河的变化是梁平区持续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梁平积极探索实践农村黑臭水体治理“5653”工作法,全区共排查出农村黑臭水体102条,黑臭面积约10万平方米,今年8月中旬全面竣工,惠及3万余人。

“水是湿地的灵魂,保护湿地必须从保护水入手。”梁平区相关负责人称,没有湿地,就没有丰富的水资源;离开了水,湿地也将不复存在。“湿地和水‘同生命、互相依’,我们因此推进‘五水共治’全面修复生态。”

首先聚力治水,梁平实施龙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PPP项目,龙溪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被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获评长江经济带美丽河流、重庆市十大最美河流。其次重点净水,充分发挥森林、湿地的生态保护作用,构建院落、村落、场镇、城市4级小微湿地环境治理体系。然后集中蓄水,推进明月山水资源配置工程等5项重点水源工程建设,不断扩容增蓄。接着致力涵养水,通过保护80万亩水稻田,充分发挥小微湿地水源涵养的功能。最后循环活水,在乡村利用小微湿地将林、塘、渠、田、河、库与村庄院落有机串联,形成乡村小微湿地生命共同体;在城区大力实施河湖连通工程,引水入城、进小区,构成近30余平方公里城市湿地连绵体。

此外,梁平区紧紧围绕市级“百千行动”幸福河湖建设目标,还编制龙溪河(梁平段)、双桂湖、左柏水库幸福河湖建设方案,预计2024年底完成竣工验收工作;完成甘井河、蟠龙河等4条河流健康评价,正开展铜钵河、袁驿河等5条河流健康评价工作,大力提升河湖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平,助推流域经济发展。

“聚焦湿地生态建设,幸福河湖共享。”梁平区相关负责人称,通过“全域治水”,沿河镇街污水收集率90%、处理率95%、处理达标率100%。龙溪河(梁平段)获评“长江经济带美丽河流”“重庆市十大最美河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窝子溪小微湿地公园,循环活水灵动。摄/向成国

保护湿地资源 生态颜值倍增

今年暑假,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又新增彩色“稻田画”,绿色、紫色、黄色等不同颜色的水稻共同“绘”出“稻子”“竹子”“柚子”“鸭子”“豆子”“美丽梁平”等字样,呈现出别样的田园风光。

稻田湿地是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重要组成部分,既让市民近距离感受梁平深厚的农耕文化和美丽的田园风光,还可以净化水质、涵养水源,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繁衍生息的空间。

“持续加强双桂湖重要湿地保护修复,做优双桂湖,扮靓‘城市会客厅’。”梁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以双桂湖湿地为核心,赤牛城、双桂堂、高梁山为重点,龙溪河为纽带,保留稻田原生态、农业生产纯天然,构建5公里半径湿地生态网络,涵养10万亩稻田(冬水田),培育现代化无棚农业科技采摘园,打造田间漫道、绿道和自行车骑行道,成为川渝地区“湿意”田园周末游、民宿康养度假胜地。“做足农业湿地文章,促进农林文旅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梁平充分利用城区“一湖四库六水”优质水生态资源,实施河湖连通工程,将城周涵养林、溪流湿地、库塘湿地与城市河流、城市小微湿地进行生态连接,打造循环活水灵动城市。

2023年,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纳入重庆首批候鸟迁徙通道,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入选全国优秀案例。智慧湿地系统成功接入国家林草局湿地感知系统。

“聚焦小微湿地示范,为和美乡村添彩。”梁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十百千”小微湿地示范工程,完成大白水、黑滩峡谷、天荡湖、三清湿地、龙溪河(云龙段)等28处小微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竹山镇、云龙镇、复平镇、铁门乡列入湿地特色之乡候选名单;关闭整治482家养殖场,建成城镇村污水处理厂(站)99座;有效利用小微湿地资源,推广鱼菜(稻、卉)共生、稻田综合种养等方式,全市首个产业化鱼菜共生数字工厂在梁平投产。从源头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有效改善水生态环境。

强化湿地赋能 推进产业富民

秋日的梁平区礼让镇川西渔村,成片相连的鱼塘水光潋滟,与村落、田园、河流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秋日生态画卷。

渔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梁平依托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在礼让镇、明达镇、仁贤街道等镇街大力发展万亩生态渔产业,并建成以川西村为核心的龙溪渔歌景区,成为重庆最大生态渔业园,助推渔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带动渔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湿地赋能,推进产业富民,做优自然教育。”梁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梁平区建成600余个小微湿地示范点,推广“小微湿地+环境治理、有机产业、生态旅游、民宿康养、自然教育”五大发展模式,利用小微湿地种植和养殖,培育一批有机稻鱼、稻鸭等湿地生态产业,探索出农、林、渔、湿一体化的融合发展之路。“整合多彩文化资源,激发生态文旅活力。”

据了解,梁平推动智慧湿地建设,实施鸟类智慧系统动态监测升级,建成环湖智能管理系统和水质监测系统,湿地智能监测系统成功接入国家林草局湿地感知系统,为湿地科研分析提供有力数据支撑;加强高校院所合作,与长江师范学院、重庆大学生态环境学院、重庆市林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桂湖成为多所高校实践基地,实现互惠互利;同时强化基地能力提升,优化湿地宣教中心,出版湿地科普读物、开发湿地课程,持续开展自然科普活动、湿地志愿者服务活动。

坚持科研宣教先行,创新赋能湿地生态建设。近年来,梁平区内中小学共建8所湿地自然学校,湿地科普教育受众逾30万人次,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获评双桂湖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全国自然教育基地(学校)。《三生有“荇”》科普讲解项目获2023年全国林业和草原科普讲解大赛三等奖,科普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

今年3月,梁平成为全市首个完成湿地生态产品价值总值核算的区县,生态产品价值总值达177.4亿元,百里竹海民宿回归之旅入围全国100条精品主题旅游线路。

来源:重庆日报

编辑:夏秦余净

审核:张青兰

终审:冉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