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骁骑的第522篇文章
近期一点感想。
1
前段时间听朋友说,他好像在职场被边缘化了。
他所在的单位,政治属性浓厚,职场氛围严肃。他性格本身就有点沉闷,而且身边同事和他实在年龄有些差距,加上兴趣点完全不同,融入起来很费力。
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要求也比较严格,和他的气场不太匹配,几次比较累心的工作之后,他明显感觉自己在领导心中已经被划为了“不可信赖”那一类且不好管理的员工了。
于是他最近内耗严重,根本睡不着觉,上班也如坐针毡,这样下去会形成恶性循环,甚至产生了要不要辞去这个体制内工作的想法,但又怕留下负面的记录。
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在一个环境里感觉并不那么相融的时刻,有时候这种不匹配会让人产生想离开的念头。
刚看了电影《刺猬》,电影一句最后台词特别喜欢:从此我再不会被万事万物卡住。
有时候卡住你的确实是环境,有时候卡住你的可能是自己。
更多的时候,是自己分不清究竟放不下虚妄的执念,还是环境害人。或许二者皆有。
初中的时候,我比其他人都晚入学,一开始就错过了军训等和其他同学熟悉的时机。等开学几天后,我也感觉到,这个班级的氛围和之前的班不太一样。
说怪话、欺负人、打架吵架、男女生朦胧的小暧昧,这对我来说都很新鲜,也很不适应,同学们经常谈论的东西也是我不了解的。
好在有几个我从小学就认识的同学散布在班里和隔壁班,让我的陌生感没有那么强烈。
班主任指定我当了班长,让我来维护自习纪律,其实仔细想想,这又是一个把我推到对立面的事情。
班主任发现纪律乱糟糟的,对我肯定有意见;同学们发现同为小屁孩我居然真的试图“管”纪律,肯定也不会服。
十几岁我就面临了职场难题,笑死。
那个时候我还是太年轻,选择了摸鱼摆烂和努力的中间态,过早地发现了生活的真相。
所以我们班的自习纪律就是一半时候勉强可以,一半时候乱糟糟的,整栋楼都听得见。
那个年级的孩子,靠自律去管理是不现实的,靠同龄人去管理也是不现实的,只有上位者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压住一点局面,但这个局面随着班主任本人的威信下降后,也在岌岌可危地动摇了。
所以我们得到第二条结论,难以融入的职场环境,有时候不是本人原因带来的,可能是管理者不行或者管理者没有做好环境的氛围管理导致的结果。
在那样的环境下,学习变成了有点困难的事情,虽然初中的东西现在看来并不难,但在学校的有效时间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我一直是个很要强的孩子,在知道我并没有升入最好的初中的情况下,我憋着一股劲,想要在下一个阶段不被昔日小学的同学们拉下。
而眼前的局面,就是一个天崩开局。
应该是年级最没有学习氛围的班,在这样的班里,做一个孤独的好好学习的异类,都很难。
人的大脑是喜欢休闲和放松的,在小孩儿的时候更是容易被周围环境带偏,那个时候我被迫与外在环境的不协调去对抗,咬牙做一些在噪音下能看懂的事情,对频繁的打扰保持耐心,但也不出意料地崩溃过很多次。
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件事,我现在都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看待。好的方面是让我吃到了一点苦去思考和发现自我,坏的一面是,让我有点往与大众相反的道路走去,并且坚信自己是正确的。
这样的蜜汁自信肯定在一定时期内是有好处的,但也会让我以后付出惨痛的代价。
所谓自洽,估计就是接纳当时做出那个决定的自己,努力不让现在的自己去评价当时的事情,只要保证眼下自己在面临新的抉择时,能够根据现在的自己的内心去顺应做出就好了。
言归正传,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在脑海里把“这是一个很差的班”和“在差的班里会受到影响”联系在了一起。
一切的紧绷和内耗,都来自于错误归因,来自于对未知的焦虑。
现在的我回头看去,只会说,能在人生的各个阶段自由舒展地享受生命,是生命唯一重要的事情。
《刺猬》电影里,卡住王战团的是时代,时代让一个有自由开放思想的人被周围墨守成规的人当成了精神病,他只能以疯子的姿态活这一生;
而我的那段青春里,卡住我的是自己,我人为地画出了一道清晰的界限给自己,固执地认为只有一条路径可以改变命运,把心灵的大门对很多人很多事关上了。
2
如果是虚构小说,我可能会详细描写一件事,或者遇到一个人,改变了我的这种思想。但在现实里,还是我自己救了自己。
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觉得评价一个人的标准多元起来,抽烟喝酒打架烫头早恋的人身上就没有其他优点吗,不是的。他可能会约我周末的早上一起打篮球,她可能会坐在我的自行车后座一起为班级买一盆花,他们可能会一起去海边疯玩,她们可能会在和外班的冲突中挺身而出。
也许时间和相处是能改变认识的吧,当我不再执着于所谓的“努力循环”之后,受到的影响也没我想象中那么大,那段青春的后半段有很多美好的瞬间和难忘的回忆。
很难完全形容那种微妙的思想囚笼给我的感觉。在当时,那是一种下意识地价值判断,一种自认为很理性的思考,一种孤注一掷的勇气与热血。我好像真的感觉到了,一种意识能让自己周遭的环境的影响变化多大。
这个例子不是想说,当年的任何人有任何问题,其实回过头看都已经释怀。主要还是想说,那种无意识地对环境的抗拒,可能在影响真正的融入。
士兵突击里,成才被淘汰的时候,段奕宏饰演的袁朗对他说:“你老把一切当成你的对立,总想征服一切,总想证明别人比你强。这次演习的机会你的人生里只有一次,你本来可以不放弃你的队友,但你怕了。”
成才说他是怕了,但他不会再犯错了。
袁朗说,晚了。我肯定你的能力,但无法接受你成为我的战友。理由就是你太见外,任何队伍和团体很难在你心里占有一席之地。你很活跃,也很有能力,但很封闭。你总是在自己的世界里,想自己的,做自己的事。
成才不服,说是袁朗不了解他。
袁朗说那好,我们做个小小的测试。就用你呆过的连队,钢七连的六个字吧。
成才不记得钢七连一直在强调的是哪六个字。
不抛弃,不放弃。
这六个字在训练时无数次在他耳边响起,可他从来没往心里去过。
他经历的每个地方,每件事,都需要付出时间和感情,可他习惯把这一切当成过客和跳板,从不流露出任何感情。
所以袁朗不要他。虽然特种部队要兵王,要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但不会要内心真正封闭,不会做任何情感交流的精致利己者。
这世上的一切,包括敌人,可能都不是我们的对立面。
我绕了这么大一圈,回到开头。
不仅仅是职场环境,让你不舒服的一切关系和情感,哪怕是亲情,都会随着时间本身的流逝,折射出不同的角度的色彩。
我当然支持,主动逃离错误的环境和错误的人,这样出走的决心和勇气。
我当然明白,有时候我们其实没太多选择,因为没有太多的外在助力,因为容错率太低,被迫的封闭其实是保护自己,是能力不足时候的一种策略,甚至成了从小到大一种下意识的选择。
世界当然不是洁白和美好的,能和平共处地与灰色共存,可能已经是幸运的事,哪有那么多一帆风顺。
可我还是希望,在离开之前,能多品味一下,这环境里是否有你没注意到的温度和可爱的人,毕竟你是来经历的,不是来直达终点的。
如果没有尽力在一个地方呆过,也谈不上融入不融入的问题。
不被万事万物卡住的,只有自己,也只能是自己。
职场 | 文学 | 探险 | 情感
校对/ 雪总 | 配图 /雪总
作者 / Marlow
历史文章(点击标题)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