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股票回购,概念图

在今年的10月9号,A股家居公司德尔未来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爷要回购股票了。

公司的动作也非常直接:当天就豪掷重金人民币443元,整整回购了100股。巧的是,同一天,港股的腾讯也如同做日常任务般回购了股票,就是金额略多:7.03亿港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腾讯控股回购金额,数据图

对于习惯了在A股待惯了的投资者,德尔未来的行为虽然有点不讲武德,但是毕竟也算是熟悉的配方和味道了,腾讯的做法反而看起来有点异类,简单说就是

“这是不是有点败家?”

毕竟A股上市公司公告最多的,就是又准备定增了,又准备发债了,又准备找股东要钱了。对于回购这种拿公司的钱去市场上买小股东手里的股票,甚至还注销的行为,怎么看都不习惯。

但实际上,在成熟的资本市场,回购甚至已经取代分红,成为回报股东的主流方式,并且成为长牛的一根坚实支柱。

1

成熟市场,回购比分红“更香”

2024年2月1日,在股价从谷底翻了5倍以后,Meta宣布了一个违背祖宗(日常)的决定:增加500亿美元股票回购,并将在三月进行公司史上首次发放股息红利。

这种行为,在大A的股民看来,已经不是“败家”,似乎只有“豪横”两个字能形容了,毕竟管理层也好,公司也罢,回购最多也就是用来低估的时候抄底,这Meta怎么还追涨,乃至于“抄顶”呢?

实际上,如果看Meta过往的表现,基本上可以用一句话描述“回购挥金如土,分红缝缝补补”,虽然之前没有分红过,但过往三年,回购就接近1000亿美金,简单来说:回购自家股票,还要看日子吗?买就完事了。

如果看美股其他巨头的表现,会毫不奇怪的发现,这就是一个普遍现象:

1个月前,微软宣布计划回购最高不超过600亿美元的股票,等于一口气要回购2%的流通股。过去十年,微软回购金额差不多是2000亿,可以说是刚从人工智能上赚了钱就急匆匆来回馈市场了。

在过去的十年里,苹果回购金额超过5000亿美金,把自己接近40%的股票都买回注销。,回购成为持续提升EPS(每股盈利)的重要手段。

实际上,美股“七姐妹”中的苹果、微软、Meta和谷歌,在过去10年里回购金额超过1.1万亿美金,足够买上4个茅台,或者1/9个A股。

当然,美股也不只是巨头踊跃回购,消费公司回购起来更加六亲不认,比如星巴克和麦当劳这对消费双子星,回购起来下手有多狠呢?

他们把自己回购成负资产了。

比如星巴克,负债率127%,麦当劳,负债率108%,难道是这两家消费明星公司经营不善吗?实际情况是,像麦当劳过去13年,回购500多亿,分红400多亿,真金白银的反现股东,久而久之,回馈给股东的已经远超股东投入的资本,账面上的股东权益都变成了负值。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他们还不知悔改,趁着前些年低利率的时间点,举债回购,借钱也要回购自家股票,这才诞生超过了100%的负债率的长牛股。

就在这种全民回购的氛围下,仅仅在去年,美股累计回购就有12600多亿美元,远超分红的7700多亿,可以说经过几十年实践,美股股东们已经一致认为:回购比分红,来的“更香”。

2

中国资产:缺分红,更缺回购

相比起美股甚至略显“败家”的回购,内地资本市场却还在上一个版本中纠结:

如何让公司给股东们多分点红。

2011年,时任证监会主席的郭树清,就多次声明要推行强制分红的改革,甚至要求上市公司解释多余资金的用途,不然就要安排分红计划。到2023年开始,全市场终于掀起了炒作红利股的潮流,将长江电力、中国神华等高分红股票推上神坛。

回馈股东= 分红,几乎已经成为了中国投资者脑海里的思想钢印。

某个程度上,这10多年对分红的反复呼吁,也确实有一定成效,2023年,A股分红2.24万亿,已经相当于美股的40%。似乎是卓有成效,但想象中的长牛市场,为何没有随着分红率提升而来呢?

答案很简单。对于中国这种大部分公司股权高度集中的市场,分红反而成为了股市现金的蒸发器。

欧美市场,大量的公司经过长期交易,股权已经充分分散,分红基本上都是给到持有公司的各个基金和养老机构,这些投资机构往往会将分到的现金进行再投资,分红都变成新的买盘回到资本市场中。

国内愿意高分红的股票,几乎不是国资就是单一大股东高比例持股,高分红对于他们来说,反而成为了一种不需要减持就能获取公司现金的途径,这些资金落到大股东账户后基本上就抽离了资本市场,市场的钱反而变少了。

单纯分红看起来还是有不足的,那回购呢?很遗憾,去年整个A股的回购只有区区914亿。毕竟回购是公司拿资金从小股东那里把股票买回来,这钱让实际控制公司的大股东花的还是有些肉疼的。

而且更为遗憾的是,A股的回购一般并不注销,而是用于发放股权激励的储备,换句话说:

回购是暂时的,过段时间又该砸出来了。

作为中国资产的另一面,长期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港股市场怎么样呢?看起来似乎好一点。

整个港股2023年回购金额是1259亿,虽然不能和美股比,但也比A股高了不少。

但是遗憾的是,这个数字依然是假象。

在这1259亿回购中,腾讯一家就贡献了474亿元,汇丰控股和友邦保险合计占领498亿,也就是说,三家公司就占了77%的回购金额。更直接的说,去掉两家外资金融机构以后,腾讯一家贡献的回购金额比整个港股其他公司加起来还多。

所以说,港股和A股也是一个版本的游戏,只是有一位格外优秀的选手操作太秀,让人产生了版本不同的错觉而已。

那么,我们到底要不要努力从“分红”,切换到“回购”这个新版本去呢?

3

高回购,是长牛的利器

答案其实很简单,如果真的像构建美股那样的长牛,慢牛市场,回购就是一根非常坚实的支柱,它的好处远比看起来更多。

首先,自然是回购能够给市场带来一股力量坚定的买盘。美股从2010年以来,回购金额超过6万亿美金,相当于美股市值10%。

无论是金融危机、还是地缘动荡,每当市场资金恐慌出逃的时候,总有一支不计较估值,不看市场情绪的资金站出来稳定市场,为市场带来坚实的买盘,对于股市的稳定性支撑可想而知。

这点放在中概股也同样成立,从2021年的中概股大回撤以来,诸如B站,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公司都经历了比例极高回撤,甚至股价打一折都不罕见,让投资者极为受伤。但究其原因,真的是公司内在价值发生了如此剧烈的变化吗?这也未必。

实际上,大部分中概股下跌上的极端情况往往都是发生在短期买盘枯竭的流动性危机时刻,这种情况下,区区几百万卖单,就能让一家千亿公司狂掉几十亿市值。

但作为回购王者的腾讯则表现大有不同,由于公司能以日为单位源源不断的为自己注入流动性支持,公司股价始终是中概股中最为稳定的。

最后一点,其实值得一谈的是,一个过分强调分红的市场,就很难变成一个支持创新的市场。

道理非常简单,花无白日红,没有创新类的公司能够一直维持高分红的水平,一旦遇到盈利下降和现金流紧张,公司削减或者停止分红,那么投资者显然就会无所适从:

道理很简单,公司每个月打给你的工资忽然停发了,你问过去,公司说只是暂时的困难,过一段时间就能好,具体多久不知道,你是耐心等待公司发钱还是立刻投简历?

这到资本市场上,也许就是一场血腥的抛售潮。

如果中国资产被过分强调分红,那么最终,中国的七姐妹也许就是长江电力、中国神华、中国电信、中国平安、贵州茅台等一堆传统业务公司,毕竟只有他们才能稳定的每年拿出几百亿来分红。

从这个视角来看,以回购来作为回报股东的一个方向,确实是一个好的平衡点:既不会要求每年稳定的回购束缚住了企业的手脚,又不会在市场上养出一堆铁公鸡,对股东一毛不拔。这大概也是美股七姐妹给市场如此交卷的原因所在。

4

结语

如果直接比较中美市场,我们不难遗憾的发现,腾讯几乎是目前唯一跟随国际服的中国资产,但令人庆幸的是,不少其他的中国优秀公司也开始学习这一点。

比如以宁德时代、阳光电源、药明康德为首的行业龙头,已经率先站出来实施了超过10亿的回购,今年前三季度回购金额已经超过1400亿,比去年全年都高出一筹。

虽然,选择的回购,免不了是上市公司“抄底自己”之举,但总归向正确的方向迈出,而作为中国资产的投资者,更希望十年后,中国的企业龙头也能拿出“我想回购就回购,还要看价格看日字嘛”的豪气,而不是只有一家腾讯孤零零矗立在国际服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