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级的社会性是正义,人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承认别人具有一种和我们平等的人格”。
——蒲鲁东《什么是所有权》,1840年
1.老师与社会的矛盾
重庆某中学初一班主任在家长群里面情绪崩溃,大发雷霆,直言:“都给老子滚。”
首先呢,“劳资蜀道山”得到了某种体现,“川渝霸王龙”的“刻板印象”被坐实了。这当然是开玩笑,也代表了我的总体看法:在我看来这不是一件多么严重的事情。
其次,当然是要搞清楚这位班主任女老师为什么情绪崩溃。很多朋友一看这反常的一幕立刻就共情了:肯定是老师压力太大。
对此我表示理解。但具体是什么压力呢?似乎没人说得清。有人说是群里家长的问题太多了,七嘴八舌简直快赶上网暴了,老师被逼到了“问题的死角”,又没有舌战群儒的本领,只好“都给老子滚”。还有说法更夸张,说老师因为没有一一作答,有家长甚至对老师动手……这应该就是造谣了吧,我反正不信。
最后我想总结的是,让老师陷入崩溃的应当是一种社会性的普遍原因,那就是“社会关系的错位”。
在我们这代人以前(80后),老师与这个社会的关系其实是相对“保持距离”的,大家提到老师,哦,是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有长假,稳定,如果有机会开补课班,还能赚不少钱……对于老师的社会评价体系也是相对“神秘”的,一个老师好不好,社会公众是没机会发言的,通常都是教育体系内部评定。
但现在,这种社会关系错位了,老师“走下了神台”“走进了公众生活”,老师“不神秘了”。
将老师置于滚滚红尘之中,好的一面是老师影响社会的机会更多了,坏的一面是老师的工作更多了(不等于钱多)……哪个好呢?我想每个人都知道,老话嘛:钱多事少离家近。
那这是谁搞成这样的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信息手段这么发达,作为“教育”的前沿阵地,学校不可能不采用信息手段、不与社会公众接触(有些机关单位依然保持着神秘,假如也直接参与到公众生活里来,可想而知他们会比老师更崩溃)……
2.老师与家长的矛盾
我明说了吧——对于老师与教育而言,“象牙塔”就是完美的模型,别听那些家伙呼吁什么象牙塔太幼稚啊太封闭啊这啊那的,学校(包括大学),就应该是象牙塔,就应当保持纯洁性与独立性,不能“肉身参与社会生活”(知识创新转化为工业应用不在此列,学校不开放并不影响创新转化,军工企业哪个开放啦?科研院所哪个开放啦?)
如果学校与社会的篱笆墙被侵蚀,结果都看到了——群里就先炸开锅了……
老话说“人至清则无徒”,如果学校事务事无巨细都放在群里(这是个比喻,意思是学生的情况被无时无刻不放在家长及社会公众的眼皮下进行审视),那还搞个啥子教学哦……
当然了,这件事里面老师自己有没有责任呢?
我相信也是有的——没把家长群管理好嘛。
说来说去还是那话——让老师“肉身参与社会生活”,工作量增加了,不只要管学生,好嘛,还要管家长……而且是把所有家长“佛系教育”的权利给剥夺了,逼着家长必须都“鸡娃”,家长好不容易发育成家长了,又在群里梦回课堂了……
这真是把老师当成全社会的老师啦?胡闹嘛。
3.老师与制度的矛盾
归根结底啊,不能全怪老师,也不能全怪家长。
要怪啊,还是怪整个社会机制。
最新的经济学诺奖三人得主搞了几十年的研究,证明了一个人所共知的常识——开放性的社会制度能让国家更强大,让人民更幸福。
那么是否说明学校开放就是正确的呢?
我不认为。因为学校——不是社会。
社会要开放,但学校,一定要封闭。
社会成员要积极参与经济活动,但老师,一定要安心教学、读书、思考。各司其职嘛。
现在好像是反过来的,家长们要么不生要么生下来疯逼鸡娃,都没工作吗?都不用“忙于生意而疏忽了孩子的教育”了吗?生下孩子就是为了事无巨细地折磨孩子?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让学校来管就好了——有人说,学校管不好——还不是社会评价机制出了错吗?学校本来就是管孩子的,现在好,什么狗屁“家校共育”……淦。
结果,老师要管理和要应付的东西太多了——班主任老师尤其如此,每天管理几十个孩子已经焦头烂额,还要再应付几十个家长的提问……这还没提体系内的“文山会海”……
这位重庆的女班主任,喊出了“都给老子滚”,这不止是喊给家长们听的,更是一声投向全社会的怒吼。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