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麦德龙在北京大成路的门店宣布暂时闭店,进行升级改造,但重新开业的日期还没定。这其实不是个例,上海、成都等城市的麦德龙门店也陆续关闭升级。虽然每次闭店都声称是为了提升服务,但给消费者带来的不便却是实实在在的。
麦德龙的问题还不仅仅是闭店,它还面临着高层人事动荡。今年7月,副首席执行官陈志宇离职,这无疑给本就处在调整期的麦德龙增添了更多变数。
麦德龙作为“德国超市之王”,曾是中国市场的先锋。1995年进入中国时,它打的是B端市场——主要服务酒店、餐饮等行业,会员需要营业执照,这让它在特定行业内获得了口碑。但随着时代发展,麦德龙的会员模式渐渐显得过于僵化,特别是在电商崛起之后,吸引个人消费者的能力明显不足。
为此,麦德龙进行了多次尝试,比如在2012年取消会员制,转型为大卖场,但效果平平。直到2019年,麦德龙与物美合作,开始转向付费会员制,再次调整商业模式。2021年,麦德龙推出PLUS会员店,会员费199元,打算借鉴山姆的成功经验。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麦德龙似乎依旧走得磕磕绊绊。
很多消费者反映,自从改成会员制后,商品种类减少,服务态度也大不如前。尤其是在门店稽查方面,频繁出现商品陈列不整齐、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这给了消费者不少负面体验。更有甚者,有些门店的会员退费流程繁琐,积分无故被扣,让人不免质疑麦德龙的运营管理。
相比之下,山姆和Costco则通过严格的店内巡查和高标准的门店稽查流程,保持了会员对其品牌的高信任度。这也是为什么山姆能够成为会员制超市的代表。山姆不仅在商品选择上精挑细选,还通过积极的市场推广,让消费者产生了一种“山姆会员=高品质生活”的印象。
麦德龙虽然也有自己的甄选品牌,但在推广方面做得并不够。看看社交平台,山姆几乎每月都有爆款推荐,而麦德龙却鲜有动静。再加上山姆通过严格的门店稽查,不断优化服务体验,会员的续费率居高不下。
总的来说,麦德龙的会员制之路走得不算顺利,频繁的门店调整和稽查不到位,让它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有所下滑。而在竞争激烈的仓储会员超市市场中,无论是国际品牌还是本土新秀,都在不断提升服务和商品质量,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麦德龙如何在未来逆袭?除了在会员服务上下功夫,提升门店稽查的力度和效率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毕竟,门店稽查不仅能提升消费者体验,还能帮助品牌保持竞争力。希望麦德龙能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