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响“郴州好水”②丨“历史包袱”成发展财富

编者按: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郴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生态修复、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等方面展现“郴州之为”,把山水画卷转化为发展答卷、把历史包袱转化为发展财富、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郴州路径”。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用梅 郴州报道

要说郴州的网红打卡点,高椅岭必是其中之一。这里浑然天成的丹霞地貌,周边的红岩绿水、险寨奇涧,令来此游客叹为观止、流连忘返。今年国庆黄金周,高椅岭旅游接待近15万人次,日均人次超2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被上帝遗忘的地方”“美得‘一塌糊涂’的地方”……如今魅力十足的高椅岭,以前却满目疮痍。 这里曾是火力发电厂废料炉渣的消纳场,火力发电后产生的副产品煤灰,每天源源不断地排放到这片丹霞地貌形成的沟壑中。导致水质蒙灰,土地损毁,植被破坏,人烟稀少,环境治理刻不容缓。

“把历史包袱转化为发展财富”,这是郴州坚决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切实行动,也是痛定思痛后的生态抉择。

2019年,郴州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契机,高椅岭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开启蝶变之旅。

治污要治本,治本先清源。摆在治理首位的,便是强化源头治理。聚焦尾渣清理、水土流失及垃圾整治等相关问题,清源治本、刮骨疗毒。

一方面发展循环产业“治源头”。2021年,循环经济产业园在电厂周边开始动工建设,利用电厂排放的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等固体废弃物以及水、电、蒸汽开发生产新型建筑材料。同时,鼓励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综合利用投入,将煤灰排放方式由湿排转变为干排,降低环境污染危害。

另一方面,大力修复生态“绿山头”。坚持市场化运作、科学化治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累计投资5亿元实施地貌恢复、加盖覆土、植被移栽、河道清理等工程,土壤、水质、植被有了明显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高椅岭水土流失总治理率为99.84%,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拦渣率为95%,绿化和植被恢复面积3公顷,裸露地植被恢复率达99.64%,实现了废料坑换新颜的华丽转身。

唤回“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随着前来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附近村民有的成了景区工作人员,有的经营起了民宿、餐厅、旅游营地,曾经光秃秃的“石头山”成了发家致富的“金山银山”,焕发出新的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2021年9月开业以来,高椅岭旅游区接待国内外游客逐年攀升。2023年,高椅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大湾区游客最喜欢的湖南20景区”榜单中名列第二。

在景区,苏仙区还建成了高椅岭美丽蝶变展陈馆,通过“历经沧桑的我”“浴火重生的我”“华丽蝶变的我”“光芒四射的我”四个篇章,生动讲述当地践行“两山”理念、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把历史包袱转换为发展财富,展现高椅岭脱胎换骨、浴火重生的美丽蝶变之路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椅岭美丽蝶变展陈馆。

原本的灰坝水面恢复了清流,曾经的“一湾死水”变为人们前来探寻的“丹霞秘境”。“只要绿水青山在,金山银山就会在。”郴州用生动实践向世界诠释了“两山”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用梅

编辑:何雨杏

本文为郴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z.rednet.cn/content/646854/58/14359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