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毛爸。

前不久,央视的《财经调查》,让“毒枸杞”话题上了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话题,传播和发酵的过程中,都存在一些问题,但不管怎么说,央视记者确实发现并揭露了——有商户用工业硫磺熏蒸枸杞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确实不应该用工业硫磺熏蒸(而是应该用食品级硫磺熏蒸),否则的话,打工牛马的保温杯里,就不是养生,而是养毒了。

节目最后还亮出了检测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我们强制性国标《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水果干一类的产品,二氧化硫残留量不能超过100mg/k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栏目组记者的实测值为207.69mg/kg,超标两倍多,虽不是特别夸张,但勉强也可以称为“毒枸杞”了。保温杯里若是长期大量(请注意这个限定语)泡这种产品,还真谈不上「养生」而是「放毒」了,听起来(请注意这个词)着实有点可怕。

这个话题爆了以后,我很尊重的云无心博士也发了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的观点,我基本认同,只有一个观点,我和云无心博士持不同意见。接下来详细跟大家唠。

1. 二氧化硫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不用谈二氧化硫色变

在“毒枸杞”话题传播的过程中,部分媒体因为不够专业,再加上表述的原因,传递了一种【只要含有二氧化硫的枸杞就是毒枸杞】【只要熏硫的枸杞就不能买】的错误的信息,这样就会误导大众,让大家以后谈二氧化硫色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日报的文章没人审核吗?

其实二氧化硫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只要含量(或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那就很安全,没有问题。

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二氧化硫,其主要作用是防腐、防氧化。比如在酒水软饮等相关产品中,二氧化硫就是作为防腐剂添加使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枸杞经过熏硫,一来可以更快干燥,二来可以防止进一步氧化保持色泽鲜艳,其实也是非常常见以及非常正当的方法。枸杞干燥后在国家标准分类上属于水果干,熏硫后,只要二氧化硫残留量不超过100mg/kg就是合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枸杞可以熏硫,但必须用食品添加剂硫磺

硫磺燃烧就可以生成二氧化硫,用熏硫法漂白或干燥一些食品时,一般都会直接燃烧硫磺来熏。但不是所有硫磺都可以,必须用符合国标的硫磺。

我们国家标准其实很细的,像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硫磺(二氧化硫),就有单独的国家标准:GB 3150-2010食品添加剂硫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标准规定,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硫磺,硫的含量必须超过99.9%,砷的含量必须小于0.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硫磺,在通俗意义上,也被人不严谨地称为食品级硫磺。而与之相对的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工业硫磺。

好的工业硫磺其实硫含量也能到99.9%,但一般都在99%,砷含量则在1%。因为砷在熏硫的过程中也会造成残留,被认为可能对人体有害,所以在熏硫的时候,得使用砷含量低于0.01%的符合国标GB3150-2010的硫磺。

所以,这次的“毒枸杞”事件,最大的问题其实是使用工业硫磺熏硫,而不是熏硫这个词本身。这完全是两个概念。前者不合法,后者合法还很正当。

3. 青海关于枸杞的地方标准是高于国标的

云无心博士的文章直指地方法规跟国标冲突,说青海的地方标准(法规)不科学,跟国家标准是相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爸以前安利过云无心博士的公号,也跟着他的文章学习过很多知识,这次云无心博士的这个观点,毛爸有不同的意见。

我们国家是鼓励企业标准和地方标准高于国家标准的。而西北几省为了打造自己的枸杞招牌,都出台了一系列(或高于国标或有其他特殊规定的)地方枸杞标准。比如宁夏有DBS64 001—2022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枸杞》,甘肃有DB62/T 2379-2019 《地理标志产品 靖远枸杞》……等等等等。

至于青海,有《黑果枸杞》(DBS63/0010-2024),也有《地理标志产品 柴达木枸杞》

DB63/T 1759-2019,所以,节目中提到的【禁止使用焦亚硫酸钠及其替代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也是青海海西为了拔高自己特色农产品优势的行政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逻辑上当然是对的——符合我青海标准的枸杞,二氧化硫残留量接近于没有(检出限);其他地区只符合国标的枸杞,二氧化硫残留量还是能检出来一些的;所以我更有优势呀。

可问题是,标准更高,不代表产品更好。现实的逻辑和理论的逻辑完全不同。

现实的逻辑是:为了二氧化硫残留量更少而行政禁止使用焦亚硫酸钠及其替代品——于是商户偷偷用工业硫磺且还不规范操作——最后二氧化硫残留量反而更多了。

4. 思考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和《财经调查》两个栏目,毛爸会时不时地看一下,总的来说,后者不如前者专业。尤其是这一次“毒枸杞”的调查,一些表达说辞,很容易对大众消费者的认知造成误导,让大家以后谈二氧化硫色变。

媒体当然有揭露食品安全问题的责任,可在承担这份责任的同时,也应当以传播科学的食品安全知识为己任——二者应该互为一体——可现实的问题往往是,如果要传播科学的食品安全知识,那么流量就会很低很低,很低很低。

另外,毛爸在看节目的过程中发现,农户和商户,竟然也都对枸杞熏硫这件事有错误的认知:就连他们,也觉得枸杞熏硫不对,熏了以后再吃对身体不好!

所以,很多时候,要打造地方特色品牌,绝不是发个高于国标的《地方标准》就完事了,而是应该在各个环节上都建立规范和生产加工标准,以及,最重要的,要培养农户的食品工业思维,向他们灌输国家标准知识——否则的话,从源头传递给最终的消费者,整个链条的所有人都会认为,熏硫过的枸杞买不得也吃不得。

如果我们国家的各项食品安全标准还是很高冷地只被少数人了解,那像云无心博士这样的良心科普自媒体,就算写一辈子文章,也改变不了太多东西。

肯定有很多人会问,还是概括一下吧:熏硫的枸杞,只要二氧化硫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那就可以买可以吃,没问题

最后毛爸再来灵魂一问:你买的枸杞,如果没有毒,且所有项目都符合国家标准,保温杯里长期泡着喝的话,真的能养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