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9000余字50图。
本篇是终篇,是下篇发布一天之后的紧随其后,笔者就不再做承上启下的前言铺垫了,直接开门见山!
鱼龙曼衍:能源管理环境排放
整机功耗
CreatorPro X18在性能超高发挥的同时,整机总功耗也非常惊人,依据连接在标配400瓦电源输入端的电力监测仪的记录,在进行双压力测试之时,峰值功耗高达455瓦!
所以官方标配400瓦电源并不是虚张声势。
在压力测试时,将上文的数据,加上外部电力监测仪记录的数据,统合起来就会得到如下图表:
在不同显卡的模式之下、不同运行状态、关机睡眠休眠开机之时,依据外部电力检测仪的记录,整机功耗如下图表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到,CreatorPro X18在睡眠、休眠和关机之时,依然存在着峰值10瓦多、均值1瓦多的功耗。
关机时和休眠时功耗两者差不多,均值分别为1.01瓦和1.02瓦。
关机时600秒记录的功耗数值,如下图所示:
其中,睡眠状态的功耗均值为1.85瓦,其600秒记录的功耗数值,如下图所示:
这三个状态下的功耗,就是笔电在关机/睡眠/休眠之后一直不连接电源,其内置电池电量会缓慢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独显直连模式、最高性能加风扇全速设置时,满载运行的CreatorPro X18,在开始到900秒记录的功耗数值,如下图所示:
综上数据,可以看出:
CreatorPro X18在满载时,整机功耗峰值能达到爆表级的455瓦,而长时功耗均值也逼近350瓦。
官方为其配备输出功率为400瓦的电源,并不是虚张声势,确实是有备无患。
工作温度
空载(Idle)状态
将CreatorPro X18设置为独显直连+狂暴模式(Extreme Performance)+自动散热(Auto),Windows电源模式设置为最佳性能(Best Performance);
在温度为20摄氏度左右的室内环境中,开机进入Windows桌面,不运行任何程序保持空闲状态1小时后,然后进行温度测量,得到的结果如下。
电源:最高处为36.2摄氏度;
C面温度分布
掌托:均为32摄氏度左右;
键盘:均为36摄氏度左右;
在靠近C面的屏幕下方中心偏右处,存在着高温点,温度达48.7摄氏度;
D面温度分布
底部在对应掌托下方的区域,均为32摄氏度左右;
底部在对应键盘下方的区域,左右为36摄氏度多一点,中央温度较高达到39.6摄氏度;
底部后方左右两部温度不高。只有34摄氏度左右,但中部靠近底部中央处,为整个底部温度最高点,达到40.0摄氏度。
就以上测量温度来说,在空载状态,其底部就有部分区域的温度超过了36摄氏度.
所以,CreatorPro X18就算不管其体积和重量,光凭其机体外部温度,就不适合于放置在膝上使用。
满载(Load)状态
将CreatorPro X18设置为独显直连+狂暴模式(Extreme Performance)+极速散热(Cool Boost),Windows电源模式设置为最佳性能(Best Performance);
在温度为20摄氏度左右的室内环境中,开机在Windows之下,运行AIDA64 Stress FPU+ FurMark GPU Stress Test,进行CPU+GPU双拷持续两小时之后,不停止双拷,马上对其机体表面进行了温度测量,结果如下。
电源:最高处为38.7摄氏度,比空载时只高了2.5摄氏度;
同时发现热点出现在键盘和掌托的交界中央,温度高达42.5摄氏度。
C面温度分布
掌托:为26摄氏度左右---比空载状态反而低了约6度---这个并不奇怪,因为满载之时散热风扇极速转动,能高速带走机体内部的热量,造成掌托部位温度下降很多;
键盘:同上原因,左右两侧的温度也非常低,左侧最低处只有27.6摄氏度,右侧最低处为30摄氏度----这两处下面正是两个散热风扇所在之处;
C面在空载状态时热点是在靠近C面的屏幕下方中心偏右处,此时此处的温度也有所下降,温度为43.2摄氏度,比空载状态低了约6.5摄氏度;
然而,新的热点诞生:键盘和掌托连接处的正中央的温度达到45.1摄氏度,以至于其周边的温度都被连带升高。
在此处出现这样的高温,用户绝对是无法舒适地长时间操作键盘的;
尽管此时,掌托和键盘大部分区域的温度确实非常凉爽,但如此巨大的温差,用户是在体验冰火两重天。
D面温度分布
此时,底部的温度分布可以说是和C面一模一样,只是温度更高。
掌托:均在33摄氏度左右;
键盘:左右两侧较低,中央被上下两个热点包围;
最热点依然是在键盘和掌托交界处中央的下方,温度达到52.3摄氏度,次热点位于机身后部中央,温度达到50.4摄氏度。
此时可以发现,在满载状态下,CreatorPro X18 C面和D面最热点对应位置相同。
原因就是CreatorPro X18主板上显卡供电模块正在此处,如下图标注的橙色方框部位。
从RTX 40系列开始,NVIDIA对显卡供电有强调要求:
必须提供动态电压调整(VRM)、多相(phases)电流、专用的电源模块设计、更高级的电源接口,用来确保其高性能显卡适应多种功耗模式,保证显卡在高性能和低功耗之间的平衡。
这样的硬性要求,带来的后果就是显卡供电模块在主板上占据面积膨胀。
所以,从CreatorPro X 17 HX采用RTX 5000 Ada lp/3500 Ada lp显卡开始,微星被迫去掉了一个硬盘位,变成了三个硬盘位,这点在后文会继续详谈,此处略过。
笔者承认MSI这套由双风扇四散热口均热板+“3D冰川支架设计”脚垫的散热系统,对CreatorPro X18的CPU和GPU的散热非常不错,使得其在双压力测试和实际使用中,CPU的性能发挥能遥遥领先,GPU的性能发挥能紧随其后。
下图是双压力测试时,在CreatorPro X18上方的俯视图,可以看到从四个散热口排出的滚滚热浪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但是,显卡供电模块部位散热非常不佳,是一个比较令人意外的遗憾之处。
这个遗憾之处并不致命,但非常令人难受。
下图是双压力测试时,从远处观察CreatorPro X18和周边,可以看到两侧排放出的高温气流,已经使机身两侧远处的物体都产生明显的温升。
而满载之下显卡供电模块散热不足造成的高温,使得CreatorPro X18的C面中央,如同有一个小太阳一般,在持续地放射着白灼的光芒……
综上,笔者认为,CreatorPro X18的CPU和GPU的散热表现非常优秀,掌托和键盘的多数区域的温度控制得也很好,甚至在满载之时还很凉爽,值得点赞!
但是,主板上显卡供电模块部位散热明显严重不佳,这使得其无论是在空载状态下、还是在满载状态,键盘和掌托连接处的中央部位,始终存在着高温点----如果此时需要长时间操作键盘,用户是比较不舒适的,除非是在低温环境(比如冬季的户外)使用。
工作噪音
在风扇全速转动散热的状态下,在用户常用位置测量到的音量(声压)逼近60 dB(A)/分贝。
这是一个令人难以长时间忍受的噪音,如果需要长时间满载运行,必须处在用户位置的人,最好是戴上头戴式耳机。
依据散热的需要,风扇噪音的提高和下降,都非常明显而又响应快速;
在中等程度或更低程度的负载之下,CreatorPro X18的散热系统足够强大,风扇几乎都在低转速或停转状态,此时就算可以听到风扇发出的噪音,也没有太多令人不舒。
音频播放
笔者的音频播放品质测试系统尚在搭建调试中,暂无仪器记录的客观数据。
仅凭笔者耳朵倾听,主观上觉得CreatorPro X18的音频的音量(声压)很大,音频播放品质,在笔电中算是比较优秀的。
毕竟其6扬声器系统,和普遍笔电的双扬声器或4扬声器相比,在数量上就存在先天优势。
电池续航
CreatorPro X18内置的锂离子电池采用4芯设计;
额定容量是6250mAh x 15.2V = 95瓦时;
设计容量是6578mAh x 15.2V = 99.99瓦时。
尽管这样,各位读者看了上文功耗部分的内容,就能预感到其电池续航时间一定堪忧。
PCMark 10 Gaming Battery Life
下面链接可在3DMark官网查看认证成绩对比:
https://www.3dmark.com/compare/pcm10blg/21803/pcm10blg/21531/pcm10blg/12143/pcm10blg/12730/pcm10blg/11326/pcm10blg/11226#
从上图对比可以看到:
CreatorPro X18在独显直连模式下,性能设置为平衡,屏幕亮度设置为50%,取得的电池续航只有1时4分;
不过,就算是将性能设置为最强的狂暴、急速散热,加上屏幕亮度100%,电池续航成绩还是有1时2分。
说明在仅靠电池运行之时,其整机性能已经被严重压制----CPU 的PL1和PL2、显卡的TGP乃至于屏幕刷新率都自动下调,使得整机平均功耗不可能突破100瓦,不然99瓦时的电池无法支持使用1小时。
这点从下图所示的FPS变化曲线就可以看出:
在Gaming基准测试中,从测试开始的70多FPS,到电量下降到约60%左右时迅速下跌,到后段只能维持在20FPS多一点。
经过实测,在使用电池运行时,最强性能急速散热设置之下,其整机功耗不会突破80瓦。
如下图所示,这是笔者在进行双压力测试之时,突然拔掉外部电源,记录下来的电池放电数据:电池放电功率峰值为79.815瓦,均值为71.178瓦。
当然,作为对比的机型都是性能机型,各自的成绩其实也彼此彼此:
只有双显卡混合模式下的HP ZBook F16G 9,在这个基准测试中,其几乎依靠相对功耗更低的集显来应对此测试,获得了1时29分的“好”成绩----其他处于独显直连状态的机型,都在1小时左右。
PCMark 10 Idle Battery Life
下面链接可在3DMark官网查看认证成绩对比:
https://www.3dmark.com/compare/pcm10bli/21535/pcm10bli/12097/pcm10bli/12128/pcm10bli/11439/pcm10bli/12751/pcm10bli/12643/pcm10bli/12634/pcm10bli/11327/pcm10bli/11319/pcm10bli/11261/pcm10bli/11234
空载(Idle)场景电池续航测试----设置为集显模式、性能为最节能、屏幕亮度0%,CreatorPro X18取得的电池续航成绩也只有4时58分钟;
这个成绩和设置为自动显卡模式的机械革命旷世X、双显卡混合模式的DELL Precision 7770差不多,都是4时30分多一点;
双显卡混合模式的HP ZBook Fury 16G9和ThinkPad P16 Gen 1的成绩,则明显好了很多,分别为8时8分、13时40分----可见这两者在仅依靠电池运行时,性能和功耗压制得更多;
作为上上代的CreatorPro X17(i9-2900HK+RTA A3000),在双显卡混合模式和独显直连模式的电池续航成绩,分别为8时59分、5时57分。
PCMark 10 Applications Battery Life
在应用(Applications)场景电池续航测试中,CreatorPro X18没有得到认证的成绩.
因为在测试过程的最后环节,PCMrak 10报错说测试途中连接了电源,所以无法得到认证的分数。
多次重复测试,包含全新安装系统,依然如此,笔者只能放弃。
不过,笔者还有同步使用外部秒表进行记录。
CreatorPro X18的电池续航成绩是4时20分。
https://www.3dmark.com/compare/pcm10bab/12676/pcm10bab/12644/pcm10bab/12141/pcm10bab/12112/pcm10bab/11448/pcm10bab/12770/pcm10bab/11340/pcm10bab/11336/pcm10bab/11280/pcm10bab/11242
PCMark 10 Modern Office Battery Life
在现代办公(Modern Office)场景电池续航测试中,出现同上故障,同样只能采用秒表记录的数据:
CreatorPro X18的电池续航成绩是4时30分,和上文的Applications Battery Life相差无几。
https://www.3dmark.com/compare/pcm10blb/11317/pcm10blb/12756/pcm10blb/12656/pcm10blb/12646/pcm10blb/12071/pcm10blb/12136/pcm10blb/11332/pcm10blb/11320/pcm10blb/11276/pcm10blb/11237
需要提示的是,上面两个电池续航基准测试时,已经将CreatorPro X18设置为集显模式,再加上Windows电源平衡、MSI Center沉静模式、屏幕亮度50%、屏幕刷新率60Hz的设置,可以说是处于比较节能的状态了。
如果还要节能,就是将Windows电源改为节能(Best Power efficiency)、使用MSI Center节能(Super Battery)、屏幕亮度设置0%----这算在这样最节能的状态下,笔者认为。CreatorPro X18也无法实现一个工作日(8小时)的电池续航时间。
UL Procyon Idle Battery Life
设置为Windows电源节能、MSI Center节能、屏幕亮度0%、屏幕刷新率为60Hz----即最低性能最低功耗状态,UL Procyon空载(Idle)场景下的电池续航成绩如下:
https://www.3dmark.com/compare/idlblb/42/idlblb/43/idlblb/41#
集显模式成绩:4时54分;
两个独显直连模式成绩:3时20分多一点。
另外,这三个成绩,是UL Procyon Idle Battery Life基准测试的全球第41、42、43辨识号----在2022年初,笔者曾对UL提出建议,UL Procyon必须支持在线认证并记录成绩才好,
UL现在已经实现。
UL Procyon Office Productivity Battery Life
办公生产力(Office Productivity)场景的电池续航测试成绩如下
https://www.3dmark.com/compare/opblb/95/opblb/96#
Windows电源平衡,MSI Center沉静,屏幕亮度50%,屏幕刷新率60Hz,集显模式成绩为3时49分;
Windows电源平衡,MSI Center均衡,屏幕亮度50%,屏幕刷新率60Hz,独显直连模式成绩为2时38分。
UL Procyon Video Playback Battery Life
视频播放(Video Playback)场景的电池续航测试成绩如下:
https://www.3dmark.com/compare/vpblb/64/vpblb/63#
Windows电源平衡、MSI Center均衡、屏幕亮度100%、屏幕刷新率120Hz、音量100%,集显模式成绩为3时39分;
Windows电源平衡、MSI Center均衡、屏幕亮度50%、屏幕书信率60Hz、音量100%,独显直连模式成绩为2时28分。
要高性能就离不开电源,虽然官方400瓦电源体积重量有尽力优化,但其重量在旅行之时确实累赘。
CreatorPro X18机身右侧靠后的雷电4端口支持100瓦、140瓦的PD3.1电源充电,算是一个解决方案。
有使用140瓦的PD3.1移动电源进行测试,如下图所示,确认可以实现接近140瓦的输入。
但无论如何,140瓦和400瓦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在使用140瓦USB-C供电之时,整机性能还是受限的----原因之一,可以参看在中篇:在不同场景、不同供电下、CPU的PL值比较表。
电池充电
经过多次实测,发现CreatorPro X18的电池充电方案偏于保守:
无论是使用官方标配的400瓦电源、还是使用65瓦或140瓦的PD3.1电源、甚至使用780瓦的电源进行充电,其外部最大充电功率都只有40至50瓦多一点。
并且,不是始终一直这样;
在充电指示灯亮三秒暗三秒的阶段,保持有40~50瓦;
当充电指示灯变为长亮之时(即电池电量达到87%),就会下降到30瓦;
之后随着电池电量的增加,还会不断慢慢下降----即进入所谓的缓充阶段。
最终发现,无论使用什么电源(当然不要低于65瓦),无论是在开机、还是关机、或是睡眠休眠状态,CreatorPro X18的电池充电所需时间如下:
从0%至87%,需要约2小时;
从0%至100%,需要约3小时。
笔者建议,如果携带CreatorPro X18外出,为了减重可以不用带官方400瓦电源,而是带一个140瓦的USB-C PD3.1氮化镓充电器即可,它不能维持全速运行,但日常使用没有大问题;
或者是极限减重方案:带一个65瓦的USB-C氮化镓充电器也可以勉强应付----因为有65瓦的输出,足够CreatorPro X18在关机时满速充电了。
最终评价:飞龙在天叶公好龙
笔者从9月10日拿到CreatorPro X18,到本文发出之时,刚好用时整整一个月。
笔者认为:
CreatorPro X18是当下性能最强的移动工作站(唯一),也是当下性能最强的笔电(之一),更是一款个性鲜明的笔电,其优缺点毫不含糊。
优点:
- CPU性能发挥属超一流水准:单压力瞬爆220瓦,长时不低于180瓦!
- GPU性能发挥属一流水准:175瓦问题不大;
- CPU+GPU双压力之下性能发挥,属一流水准:270瓦可以实现;
- 18吋16:10 mini LED屏幕巨大亮丽、黑值、对比度和色域表现优秀,亮度均匀性顶级;
- 端口种类丰富、数量足够,其中一个雷电端口还支持最高140瓦的PD3.1充电;
- 机体刚性非常不错,和上两代相比纵向尺寸大大减小;
- 内存插槽四个,容量可当下峰值。
缺点:
- 硬盘插槽被阉割为两个,而且缺乏令人信服的理由;
- 显卡供电部位散热严重不足,造成机体外表相应部位高温;
- 屏幕色准不优秀,而且色彩均匀性在最高亮度时表现奇怪(此点存疑);
- 风扇在全速散热时,风扇噪音逼近60dB(A);
- 机身外形和风格偏嚣张粗暴,屏幕上盖不能实现180度展开;
- 内存实际运行频率受限,且官方不正式支持XMP 技术;
- 上前两代相比少了一个miniDP接口,可连接的外部显示器数量降到3;
- 键盘的功能按键纵向尺寸过小;
- 电池充电还不够快速。
对于其优点,当然要表扬,但此时已经无需多言;
对于其缺点,必须要批评,但如果有读者说“你行你上“……
所以,对于任何事物,光批评指责还不行,能同时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才是最好的。
首先,笔者依据某位深海人士的无私奉献,再加上相关资料,制作了一张CreatorPro X18系统架构布局分析图。
能认真全文看到这里的读者,应有的电脑技术水准对上图中的标注都很熟悉。
其中两个全黑方框的文字标注,由于排版考虑没有完整输入,在这补充:
第1个,是标注“Parade”的芯片,它位于GPU和CPU共同输出视频信号到eDP和HDMI接口的中间位置----它是谱瑞出品的Parade PS8461芯片,即MUX(多路复用器,是CreatorPro X18能实现“独显直连、双显卡混合、集显”三个显卡模式的关键。
注意,它不是Parade PS8469芯片----DEMUX(解复用器),虽然两者形状大小一样,均为5x10mm 66针QFN封装,功耗低于50微瓦;
第2个,是标注”Maple Ridge”的芯片,它是Intel JHL8540雷电4控制器,支持2个雷电4(Thunderbolt 4)接口 (USB-C 4),带宽为40Gb/s。
有了这张系统架构布局分析图,笔者就可以开始好好地谈谈以下问题了:
内存频率问题
CreatorPro X18使用的PCH芯片组是Intel HM770----本来严格来说,移动工作站应该使用Intel为移动工作站准备的Intel WM790芯片组。
但是,微星采用和自家游戏本共用主板的策略,为了进一步节约成本,连WM790比HM770只贵三美元的成本,也一并考虑进去了。
这没关系,WM790支持而HM770不支持的ECC内存、ISM、vPro和ITET以及SIPP,只是在稳定性和管理功能方面的增强,就理论上而言,使用WM790在性能方面并不会比使用HM770有优势。
HM770反而在性能上还有优势----其支持内存超频。
Intel 14代笔电版CPU,是明确支持DDR5 5600MT/s加同时最大192GB的内存的,DDR5 5600MT/s和最大192GB之间,没有标注有排斥关系。
虽然有标注“最大内存大小取决于内存类型”,但并没有说DDR5 5600MT/s之时,最大内存是96GB。
接下来,继续看系统架构布局分析图,CreatorPro X18的四个内存插槽直连CPU,HM770芯片组不直连内存,是否支持内存超频的关键点,在于BIOS的设置是否支持----当然,内存本身的素质、供电和散热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超频是否能顺利实现。
DELL、HP和Lenovo三家的移动工作站都采用了WM芯片组,不支持内存超频是intel的限制,有意见也应该对Intel说去。
但微星CreatorPro X18采用的,是名正言顺支持内存超频的HM770芯片组。
所以,四内存插槽不是其内存降频运行的理由,微星BIOS没有正式开启内存超频才是问题所在。
硬盘数量问题:
下图是CreatorPro X17第一代,笔者在2022年购买过两台,支持同时内置4个M.2 2280 SSD,其中,绿色方框处的插槽支持PCIe 5.0 SSD:
下图是2023年的CreatorPro X17 HX,原本可以在蓝色方框处可以安排一个M.2 2280 SSD的空间,被应因NVIDA要求而面积大增的显卡供电模块加上部分散热热管占据了部分,在机体和主板布局都不想大改的情形下,只能减少了一个内置M.2 SSD插槽:
到了现在,CreatorPro X18原本可以和Titan一样有三个M.2 SSD位,官方阉割掉一个,只能内置两个M.2 2280 SSD:
而且,CreatorPro X18使用的HM770芯片组,PCIe通道数和上代、上上代芯片组一样,最大值都是28,也没有新增使用PCIe通道的设备,PCH完全有足够的PCIe通道同时连接3个PCIe 4.0 x 4的SSD。
据此,结合上面笔者自绘的CreatorPro X18系统架构布局分析图,仔细测量物理尺寸,得到了可实现内置4个M.2 2280 SSD的优化布局方案,如下图所示:
首先,将原本为连接PCH的1号位置的PCIe 4.0 M.2 SDD插槽,位置保持不变,但改为直连CPU的PCIe 5.0 M.2 SSD插槽----这样做布线长度并不会增加,而且远离了GPU供电模块,更利于将来真实可用于笔电上的PCIe 5.0 SSD的散热;
其次,在1号位置和电池仓之间,安排上第2号M.2 SSD插槽,是连接PCH的PCIe 4.0,与此同时,必须将原本在此位置的M.2 Key A/E WLAN+BT模块移动到如上图左边的黄色方框位置;
接着,将原本在Titan 18上面存在的3号和4号位置的M.2 SSD,平行对齐向右侧稍移,更靠近PCH,因为此时这两个都将是连接PCH的PCIe 4.0 SSD----同时,将原本位于3号M.2 SSD插槽右侧的主板COMS电池安装位置,移动到如上图所示的黄色圆框位置---即将其放置在内置主电池下方的电池仓中,CreatorPro X18本来使用的主板COMS电池就是偏小号的CR1220纽扣电池,直径12毫米厚度2.0毫米,这样的体积放在电池仓中毫无压力。主电池充放过程发热问题也无需担忧,笔者见过多款如此安排的笔电。甚至还有直接放弃了COMS电池的笔电,如笔者评测过的机械革命Code 10就是。
至此,就实现了内置4个M.2 2280 SSD插槽,而且主板上关键的雷电主控/声卡和BIOS/EC/TPM/等芯片的位置都不用动,机身端口布局也完全不用改。
如下图所示橙色方框中就是雷电主控Intel JHL8540:
至于原来WLAN+BT所在位置,在WLAN+BT移走之后,还存在着键盘排线接口占据空间的问题(如下图如所示),也不用担忧,可以直接将此键盘接口去掉。
因为Titan 18、Raider 18和CreatorPro X18共用主板的策略,在上面第二张图中,蓝色方框位置,有着第二个键盘接口(右侧标注了FPC 6)----此FPC6排线接口,原本是给Titan 18的樱桃Cherry MX超轻薄机械键盘使用的,在实现内置4硬盘的新布局之后,当然可以拿来直接启用。
最后,各位请说,这不是就是一款内置4个M.2 2280 SSD的CreatorPro X18 Ultimate Edition吗?
现有硬盘方案:
从评测上篇开始,笔者就多次提到要在CreatorPro X18实现3个、甚至4、5、6个PCIe M.2 SSD。
最现实最佳的,当然是将被阉割没有留下第三个M.2插槽补焊上,同时补焊上周边相应的电子元件,就可以恢复内置第三个M.2 SSD。
至于第4、5、6个PCIe SSD,看上面笔者绘制的CreatorPro X18系统架构布局分析图,就明白了----两个雷电4端口可以各连接一个PCIe 4.0 x 4 SSD,SD卡插入SD 7.0卡成为一个PCIe 3.0 x 1 SSD。
这样的话,不算只有SD 7.0卡带来的PCIe 3.0 x 1 SSD,CreatorPro X18就实现了5个PCIe 4.0 x 4 SSD:
其中一个直连CPU,其他4个均连接PCH。
这样,就可以组建多种方式的RAID 0,1,5了----不过,组装RAID 10是不能的----Intel注明:WM790和HM770芯片组,PCIe通道只支持RAID 0,1,5,只有SATA才支持RAID 0,1,5,10,如下图所示:
风扇噪音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在现有的技术之下,笔者也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使用水冷属于是输液治疗开外挂----如下图所示的机械革命耀世16,其16吋机体凭借外挂水冷,机械革命官方宣传可以实现100+175=275瓦的功耗释放。
但其CPU单压力依然只能170瓦,不如CreatorPro X18可长时180瓦,说明就算其开了水冷外挂,还加上液金,还是比无外挂无液金的CreatorPro X18稍逊一筹。
使用扇叶面积更大、扇叶数量更多的风扇,会使机体尺寸增加;
使用液体金属增强,属于是短跑运动员不是长久之计;
降低功耗降低温度,又会压制性能……
只能期待AMD、Intel和NVIDIA三家,早日发展出更高性能功耗比的产品了……
机身造型问题:
上文所说的优点和缺点,其排序都是按重要性排序的----缺点的第5点,就是说机身造型的问题:
其机身外形和自家游戏本一样风格,偏嚣张粗暴(部分喜欢这样风格的游戏玩家,大约是会说是“霸气超酷”吧?),而正统的移动工作站,是偏低调商务的。
而且,其屏幕上盖,三代都一直不能实现180度展开。
微星的移动工作站,主板和机身都采用游戏本共用、只在局部稍作变动和修饰的策略,其原因其实很简单----节约成本。
公用主板和机身这种方式无可厚非,其他厂家多有采用。
但是,将游戏本和移动工作站的机身也共用,很多场合总觉得不是很好。
虽说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典故,也有“买椟还珠”的典故,但心灵美的同时、能外表也美,不好吗?
到底什么问题:
每一款微星的移动工作站旗舰,几乎都是同代移动工作站中性能最强、甚至同时是功能最多的。
比如:笔者自2020年7月份开始使用的WT75,几乎24小时开机到现在已经4年多了,依然是笔者工作的主力机,期间笔者每年几乎都购买DELL、HP和Lenovo的年度移动工作站旗舰机型,但最终都没有留下自用,原因就是因为这四年来,WT75的性能对于笔者依然够用,而且最关键的是其支持同时安装3个M.2 SSD和两个2.5吋SATA SSD,CPU是LGA,GPU是MXM现在可以升级为RTX 4090 lp。
性能耀眼一流、功能丰富多彩,微星移动工作站的实际市场,可以说是一直不温不火。
为什么呢?
是品质不行?是价格太贵?是售后不好?是外形不商务?是品牌影响力不足?是微星根本没花心思?
这些也许都是因素之一,但笔者认为,首当其冲的因素应该是微星根本没花心思。
微星就不想自己的移动工作站旗舰卖得好吗?
当然想。
但……比如:机身和主板不共用,采用全新设计,结果销量提升有限,投入高额的设计和开模费用,谁负责?
所以……笔者觉得,微星在这点上勇气不足,没有四个完全自信……
可能会有读者打破砂锅问到底:
那么,微星为什么还要孜孜不倦每年生产新款移动工作站呢?
笔者认为:
- 1.历史延续和传统习惯之下,微星移动工作站还是有一定的用户基础,还足够保证Creator家族安康;
- 2.为了展示技术实力和至高性能,微星和NVIDIA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协议:其笔电版专业显卡TGP最高者,由微星负责生产实现用以进行炫技性展示;
- 3.DELL、HP和Lenovo以及Asus不想为了性能炫技而长期斗兽。举个例子:曾经史上最强的笔电版专业显卡----TGP高达250瓦、显存高达24GB的RTX 6000----NVIDIA对四家都伸出了橄榄枝,最终只有Asus的ProArt StudioBook One W590G于2019年发布、2021年才上市,现在还在卖,这期间想来定是波澜壮阔加折腾无数的。
所以,在这种内无勇气开拓,外无友商强势进攻,业界整体市场疲软的情形下,就算是换成是笔者主政,也是要追求安全第一的:毕竟,没有强大深厚资本和迫在眉睫危机,真心不敢大刀阔斧。
飞龙在天
何谓飞龙在天?
来自于中国八卦之中的乾卦:
飞龙在天是第五阶。
当经历了从初九开始的潜龙勿用龙、见龙在田、夕惕若历(又称“终日乾乾“)、或跃在渊之后,就是九五阶的飞龙在天。
翻译一下就是:当通过学习、实践、磨难与提升之后,就可以在所在领域开始进击了----如同巨龙一样飞翔在天空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叶公好龙
中国成语。
叶公是春秋时楚国贵族,平时一直表示自己喜欢龙,但当龙真的出现时,他怕了。此事成为成语之后,常用来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但实际上并不真爱好的人或行为。
笔者想表达的是:
- 1.期待微星移动工作站早日飞龙在天;
- 2.笔者不是叶公,而是宋公,见下图。
是的,下面没了,全文结束。
是否有评测之后的深度DIY番外篇,笔者也心里没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