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唐朝人品不行的诗人,宋之问高居榜首。

宋之问确实才华横溢,诗写得好不说,年仅二十岁就进士及第,然后进入官场,但进入官场后的宋之问,人品却实在不怎么好,没有什么底线。

他想得到武则天的宠爱,但武则天看不上他,他又奉承武则天宠爱的二张兄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初二张兄弟的很多文章都是宋之问代笔的,但二张兄弟被杀后,宋之问被贬泷州,结果不久之后他就秘密逃到了洛阳友人张伸之处。

在友人家中得知友人要与王同皎等人谋杀把持朝政的武三思,宋之问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他进宫告密,出卖了好友,然后升了官。

重新回到京城的宋之问在官场可谓如鱼得水,他为武三思父子歌功颂德,请造唐中宗神武颂碑,因此而步步高升。

后来宋之问依附于权势滔天的镇国太平公主,而等到安乐公主权盛,宋之问又去巴结安乐公主,这惹恼了太平公主。

于是等到唐中宗准备任命宋之问为中书舍人的时候,太平公主就告发宋之问在知贡举的时候收受贿赂,行为不检。

唐中宗一气之下将宋之问贬为汴州长史,结果还不等离京,宋之问就又被改贬为越州长史。

在奔赴越州上任的途中,宋之问经过杭州,遂做短暂停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杭州,宋之问怀着复杂的心境夜游灵隐寺,虽是夜晚,但月光很明很亮,很有意境,于是宋之问情不自禁就作了一联诗句:

“鹫岭郁岩峣,龙宫隐寂寥。”

第一句描写了飞来峰的高俊葱郁,第二句就引出了灵隐寺,一个“锁”字突出了灵隐寺的清静,但后面的“寂寥”到底还是将宋之问的心绪表达了个明明白白。

在灵隐寺这样清静的地方,宋之问对月吟诗排遣孤寂和落寞,那种心情或许只能用诗来表达。

然而,吟出了这一联诗句后,宋之问却在吟第二联的时候卡住了,他反复吟诵,搜肠刮肚,却怎么都觉得不如意。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老僧点长明灯坐在大禅床上问宋之问:

“少年夜夕久不寐,而吟讽甚苦,何邪?”(出自《本事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之问就说:

“弟子业诗,适偶欲题此寺,而兴思不属。”(出自《本事诗》)

老僧似是很关心宋之问,就说:“你把上联吟出来我听听。”

宋之问见老僧感兴趣,倾诉欲也就来了,也不管老僧能不能听懂,就真的吟了出来,老僧反复吟诵,然后对宋之问说:

“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出自《本事诗》)

宋之问听完瞬间狂喜,他怎么也没想到老僧给了他这样一个大的惊喜。

从灵隐寺的楼阁上可以眺望大海日出的壮景,寺门又正对着钱塘江波涛汹涌的潮水,气势之雄壮更胜上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老僧的这联诗句,宋之问突然之间就有了灵感,然后迅速有了下面的诗句: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这就是著名的《灵隐寺》,宋之问很是高兴,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在灵隐寺这样一个清静的地方,宋之问找到了知己,他欣喜万分,多日的烦闷和孤寂消散了大部分。

他和老僧告别就回到了住处,准备天明以后再去拜访一下老僧,结果第二天一早,宋之问却怎么都找不到那个老僧了。

还是灵隐寺里知道内情的僧人告诉宋之问:“那是骆宾王。”宋之问一听来了兴趣,就认真问了问,僧人说:

“当敬业之败,与宾王俱逃,捕之不获。将帅虑失大魁,得不测罪,时死者数万人,因求戮类二人者,函首以献。后虽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业得为衡山僧,年九十余乃卒。出赵鲁《游南岳记》。宾王亦落发,偏游名山,至灵隐,以周岁卒。当时虽败,且以匡复为名,故人多护脱之。”(出自《本事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骆宾王的大名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初唐四杰之一,写过一首三岁稚童都会背诵的《咏鹅》,还写过一篇让武则天都惊叹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这篇檄文是骆宾王为徐敬业讨伐武则天而作,当时是684年,也就是唐高宗李治病逝的第二年。

这一年,做了不到两个月皇帝的唐中宗李显被武则天这个母亲废为庐陵王踢出了京城。

紧接着唐睿宗李旦继位,实际只是个傀儡皇帝,而武则天临朝称制。

也是在这一年,李敬业和李敬猷兄弟俩(唐初名将李勣之子)、唐之奇、骆宾王、杜求仁等都因事获罪,降职的降职,贬官的贬官。

这些人齐聚扬州,聊起武则天,就决定以“匡复庐陵王”为借口搞事情。

他们说干就干,李敬业自称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任命唐之奇、杜求仁为左、右长史,李宗臣、薛仲璋为左、右司马,魏思温为军师,骆宾王为记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在十来天的时间里就聚集了十多万人,李敬业就让骆宾王写了这篇著名的檄文。

那文中的“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试观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等,至今读来让人热血沸腾。

当时武则天看到这篇檄文的时候,还感叹:

“宰相之过也。人有如此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出自《资治通鉴》)

但很可惜的是,他们轰轰烈烈的开始,却很快就失败了,李敬业中途有了图谋霸业的心思,人心也散了,很快就被武则天镇压了。

这一败不要紧,李敬业连累了祖父李勣,因为武则天:

“追削李敬业祖考官爵,发冢斫棺,复姓徐氏。”(出自《资治通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至于骆宾王的结局,有不同的记载:

《旧唐书》:“敬业败,(骆宾王)伏诛,文多散失。” 《新唐书》:“敬业败,宾王亡命,不知所之。” 《资治通鉴》:“乙丑,敬业至海陵界,阻风,其将王那相斩敬业、敬猷及骆宾王首来降。” 《全唐诗》:“敬业事败,宾王亡命,不知所终。”

综合这些史料,骆宾王的结局大体有两种:一是兵败被杀;二是不知所终。

《本事诗》中的这个故事就说骆宾王隐匿在灵隐寺出家,至于事实是否如此,我们不得而知。

当然,关于《灵隐寺》这首诗的来历,是否真如《本事诗》所说,我们也不得而知。

而明代邢昉在《唐风定》中提到《灵隐寺》时说:

“宏丽巍峨,初唐之杰,不必辨为骆、为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