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国基,谷为民命
10月16日是第44个
“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
今年全球活动主题确定为
“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
同样扎根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热土
华南农业大学和中山大学
溯源深远、文脉相承
一代代农业科技工作者以实际行动
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守护国家粮食安全接续奋斗
誓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华农&中大的学脉渊源
1909年
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及附设农业讲习所创办
是近现代高等农业教育史上
创建最早的学校之一
也是华南农业大学的发端
1917年
讲习所改为“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
设农学科,学制4年
1924年,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
并入国立广东大学
升格为“农科学院”
继续承担教书育人和农业科学推广的重任
左为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像,右为中山大学南校区中山像
左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试验田,右为华南农业大学启林北试验田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
中山大学农学院被调出,其部分
和岭南大学农学院、广西大学农学院的部分
合并成立华南农学院
校址就设在原中山大学石牌校区
1984年改为华南农业大学
2018年,中山大学整建制复办农学院
2024年,农学院更名为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牌坊门
中山大学牌坊门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人民碗里装着粮
他心中装着人民
邓植仪、丁颖、陈焕镛、
赵善欢、蒲蛰龙、沈鹏飞……
翻开中国农业科教事业的历史画卷
无数两校校史上耳熟能详的名字浮现
作为卓越的农业科学家
他们在不同领域熠熠生辉
其中,中大和华农师生最为熟悉的
便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担任中山大学农学院院长
后又成为华南农学院首任院长的
丁颖院士
丁颖
丁颖被誉为“中国稻作科学之父”
毕生致力于培育水稻良种、提高粮食产量
在我国率先开展杂交水稻试验
深耕稻作科学研究40年
为解决粮食安全和人民温饱做出重要贡献
作为农业教育家
他始终坚持“为振兴中华农业兴办教育”
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教育道路
丁颖院士与学生们一起劳作
丁颖常说
“真诚的科学工作者,就是真诚的劳动者”
一直到晚年
他仍坚持挽着裤脚
与师生、农民一起下田研究
被周恩来总理誉为
“中国人民优秀的农业科学家”
1990年10月
为表彰中国现代科学家的卓越贡献
国家发行了
《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二组)纪念邮票
其中一枚的主题人物
就是丁颖
他是中国第一个以发行邮票方式
纪念的农业科学家
丁颖邮票肖像创作者、著名画家刘向平先生为两校校庆题字祝福
今年,是孙中山创办中山大学100周年
也是华南农业大学115周年校庆
在丁颖邮票发行34周年之际
邮票肖像创作者、著名画家刘向平先生
应邀来到华农
并为两校校庆题字祝福
“世纪中大,山高水长”
“薪火相传,聚力一流”
左为华南农业大学实验稻,右为中山大学实验稻
助力种业振兴
保卫粮食安全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为了这样的理想
一代代华农人沿着丁颖等
老一辈农业科学家开辟的道路
围绕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用创新科技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立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历史使命
扎根农业科学研究
为农业生产插上科技翅膀
展现“端牢中国饭碗”的华农力量
华农“一门三院士”,从左至右依次为:
丁颖院士、卢永根院士、刘耀光院士
在华农
丁颖、卢永根、刘耀光
接力传承水稻遗传育种研究的薪火
成就“一门三院士”的佳话
为了让农民从辛苦劳作中解放
罗锡文带领团队突破智慧农机核心技术
创造“无人农场”的奇迹
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将种子“送上天”又“接回地”
将“奔月水稻”落地推广
无人农机现场作业
嫦娥五号太空水稻在华农播种
创新学科组织形式
助力打好粮食安全“保卫战”
聚焦乡村振兴、生物种业
粮食安全、智慧农业等
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瞄准现代农业基础前沿科学问题
及重大“卡脖子”科技难题
打造“粮食安全”学科群
创新以作物遗传育种
生物技术智慧农业、低碳农业为核心的
多学科协同发展模式
成立南方大豆创新研究院
节水抗旱稻绿色产业研究院
服务“北豆南移”等国家战略
以作物学“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
开展原始创新研究
工作人员现场演示收割节水抗旱稻
华农团队选育的部分大豆品种
大力推进生物育种技术创新
聚焦猪禽、水产、果蔬等特色农产品
建设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畜禽种质资源库
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
大力选育推广荔枝优质品种等
打造“农业芯片”,加速“向种图强”
广东省畜禽种质资源库
华农学生在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开展工作
近年来,华农
在服务“百千万工程”中
当先锋、打头阵
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紧密联系“三农”
把“人才链”建在“产业链”上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牵头成立
广东省“双百行动”乡村产业发展高校联盟
以“高校所能”对接“县域所需”
组建突击队、打造产业园、构建服务网
为地方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持
推动学校师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充分彰显华南地区唯一
农林类“双一流”建设高校
的责任担当
广东省“双百行动”乡村产业发展高校联盟成立
华农学子在“万名学子乡村大调研行动”中走访村落、收集数据
一直以来,华农和中大保持着
密切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华农副校长、中大教授仇荣亮带领团队
结合我国国情,创新构建了
重度—中度—轻度污染土壤植物
联合修复技术体系
在全国20多个省份广泛推广应用
为保护耕地土壤做出重要贡献
相关项目获得了2023年度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仇荣亮与团队成员讨论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我们溯源深远、一脉同气
在历史的长河中紧紧依偎
我们携手向前、合作奋进
共同守护国家粮食安全
上为华南农业大学红满堂,下为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音乐厅
@中山大学
未来的路上,我们一起
勇担时代使命
守护大国粮仓
▲ 倒计时30天!华农发布115周年校庆公告(第三号)
▲ 《读者》 × 华农!抽奖送限量版,值得收藏!
▲ 美得在发光!华农,漫画里的校园!
策划 |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
执行 | 新禾融媒体工作室 吴蒋琳子 刘嘉莉 吴彦睿 卢晓晴 中山大学 余婷 冯贤哲 徐璐 张楚翊 刘钧陶 康乐植悟 陈楷佳 林玮琪 邓书萍 秦珮淇 何圣娴
初审 | 费思迎
复审 | 陈芃辰
终审 | 钟耿涛
华农×中大,一脉同气!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