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和质量的关键,它涉及到学科设置、调整、支持与评价等活动,学科结构决定了大学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对本科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也有着直接影响。
前不久,首都师范大学召开了世界史学科建设与发展论坛,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60余名学术同仁齐聚一堂,以多元视角和独特见解,共探世界史学科的发展。
首都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创立于1954年,在齐世荣先生和戚国淦先生的奠基下,逐步发展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史学界的重要力量。1979年,世界史学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标志着该学科人才培养层次的提升。1984年和1987年,“世界近现代史”和“世界上古中古史”相继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进一步增强了学科的科研实力和人才培养能力。1999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标志着该学科在人才培养上拥有完整体系。
不仅如此,在学科建设和评估方面,世界史学科同样取得显著成绩。1994年,历史学科被批准为“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为世界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002年和2007年,世界史学科分别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进一步确立该学科全国的领先地位。
而后,该校世界史学科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更多突破。2011年,历史学门类拆分为三个一级学科,世界史获批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为学科的深度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2012年,获批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同年成立“文明区划研究中心”,进一步拓展了学科的研究领域。
近年来,世界史学科在科研创新方面也取得丰硕成果。拥有西方古典文明研究中心、欧洲中世纪与近代早期研究中心、国际关系史研究中心、全球史研究中心、东亚历史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分支机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科研体系,这些分支机构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显著成绩,为推动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同时,徐蓝、梁占军、姚百慧等学者在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和国际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等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晏绍祥是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名誉会长,梁占军是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会长,这些学者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推动了世界史学科的发展。
作为一所师范类高校,首都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将人才培养放在首位。2001年,该校创建世界史本科专业(基地班),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扎实专业素养的世界史人才。
该基地班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特聘教师等众多高层次人才,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传授与实践课程应用。每年都有不少学生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保研资格,亦或是前往高校科研院所、中学就业,发展前景可观。因此,对于热爱世界史的学生来说,首都师范大学无疑是最佳选择。在这里,大家可以与名师对话,可以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中快速成长,实现自己的梦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