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拓客市场乱象
最近太忙了,有我微信好友的律师朋友应该也看到我最近几乎都在出差讲课分享,顺便见准客户、服务顾问及合作客户,也见了几位粉丝网友,其中也包括2家法务公司,今天想分享的就是其中一家法务公司。
这个文章我发出来相信他一定会看到,可能会来找我或骂我。但是没关系,因为我第二天就把其微信删除了。因为他们获取法律客户的方式真太TM恶心和不要脸了,是我们法律行业的老鼠屎!我觉得他作为我公众号的粉丝都是我的可耻,我也不想和这类人打交道。
简单的说就是他们用多个马甲号+诱导+主动抢网客+低价的方式,在法律短视频和直播间直接或间接的截取其他法律账号的意向法律需求客户流量,再以价格优势促成交。
下面我就来具体的给大家说下,你们自己注意下自己账号有没有被他们盯上吧。
二、他们截留获客的方法
缘由
因为现在法务公司/法律咨询公司/法律科技公司等非律师律所的要做网络拓案,特别是直播自媒体等渠道都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当下很多法务公司就买律所或者租用资质去做账号认证,然后再用律所或律师资质认证后的账号来开展业务。
也是个别当下难以生存的律所的妥协合作,造成了目前市面上有部分看上去是律所账号在做自媒体法律拓案的,实则是法务公司在背后操盘营销推广获客。
但是个别没有拿到的法务公司又想做法律业务来赚钱,于是就有个别他们这样道德行为及其不合适的拓客方法,老何想谴责的是这类而不是全部法务公司等。
首先
他们有十多个业务人员,每个业务人员配置了3台左右的手机,每台手机上有几个主流自媒体平台账号。他们还在第三方那边不知道是买的还是自己找技术开发的截流抓取自媒体账号内容下面评论留言关键词的系统(这个二零年的时候老何也有了解测试体验过,当时体验感觉功能还不是很完善)。
然后
通过第三方的自媒体大数据平台获取哪些评论留言高的短视频IP账号,获取了后就把账号id录入抓取评论的系统,抓取评论的系统里面前期就设置了某些重要的用户评论关键词,比如:怎么、联系、如何、电话等倾向用户想找或问律师的关键词。
再然后
启动系统后,系统自然的就会把命中关键词的账号列举出来,这个时候把持多个马甲账号的业务人员就在评论下面去做几个不同的动作:编辑一段类似的话术如:“你这个情况我也遇到过,当时找了一个律所给我处理好的。”
然后其他的账号就是去附和,或者给其都点赞,让评论有机会排到最上面,形成一个诱导截留的效果。
还有一种就是拿另外一个渲染成律师身份的账号直接关注这个提问的用户,然后私信引导其联系自己,能帮解决问题。
再还有
他们个别业务人员会被安排到去律师或律所的直播间,当有人连麦咨询律师的时候去关注这个连麦的用户,然后私信去引导添加xx微信,他们做过类似的案件,价格便宜等引导话术,从而实现自己不直播也能获取潜在客户。
这里其实他们截取洗掉的部分潜在法律需求用户大部分都为一些低认知的,真正有些认知度的用户还是不会被他们轻易给吸走,至少这种套路不到我
他们利用这种软件截留提取,以及私信在其他律师账号下面的留言评论和直播间主动截取的方式获取了客户建立联系后,就发给客户一些介绍和案例,逐步引导客户成交。
有些外地的案件他们实在没法办理或者需要当地律师,他们就会网络上去搜索找那边的律师谈一个办案费用,大概是律所税费后的18-30%
据其透露的信息,我大概估算他们每天获取有200条左右的精准法律需求客户,而且还是不用自己录短视频和直播的基础上。妥妥的是真把律师律所给变成了自己的打工人。
原来我是说有个别法律业务团队或法务公司把案子签了丢给没案件的青年律师做,给个25%左右的费用,律师变成了他们的打工人。
而现在更夸张的是他们把律师律所还当做了获取案源的打工人,主要还是用不投流花钱,截取偷盗形式的这么恶劣的方式。
总结
哎,如今法律行业真的是浑浊不堪啊。虽然老何做了7年多法律运营,服务律师律所,也有合作过个别业务的法务公司,但是从来不提倡这种极其恶劣的方式拓客。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第二天我就果断删掉了好友,又给我多腾出一个好友空间
大家还是多看看自己的账号下面有没有类似的痕迹吧,如果有就建议回复顶置一条类似目的信息:本账号未让任何助理联系,凡主动联系的谨防上当受骗。
如果想要更保守的,也可以自己私信回复后删掉高意向用户的评论。
三、线下课+商业推荐
律营会员首期线下指导营来了!本次主题:律师私域运营!如何0-1搭建自己的私域体系?如何做好高转化的私域运营工作?如何运营好律师朋友圈?等等关于提升效率的事都在本期线下指导营,欢迎报名参加!律营会员参与免费《【律营会员】法律人体系化拓案源必备!》…….
(注:有意向报名可主页私信留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