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评线】东湖评论: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绘就乡村振兴和美画卷
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严守耕地红线,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也是新征程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要素。
提升教育服务农业水平。农业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三农服务,为党和国家大方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高校要进一步发挥教育、科技等优势,有效提升服务能力,要让兴农科技遍布田野。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培育良田、选育良种、研发良机、推广良法,推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做大做强“土特产”文章,让拥有农业知识、新媒体手段的高校农业专业学子回归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持续推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层出不穷,有力保障了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在实现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信息化、资源利用可持续化上不断下功夫,这样才能打造农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真正让农民用好技术种出好粮食。
全力做好农业人才培养。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袁隆平心怀“禾下乘凉梦”,倾其一生躬身稻田,让杂交水稻在全球遍地开花;申纪兰立志扭转农村贫困之态,引领村亲们辛勤耕耘、走向富裕,正是这些农业人才的付出,才使得我国迈出了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一大步。要厚植“三农”情怀,聚焦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将强农兴农责任担当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立志为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要让强农人才扎根乡村,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群体,重点办好相关培训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培育好发展引路人、产业带头人、政策明白人,培养造就一批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人才队伍。
从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的重要论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重农目标一以贯之,强农路径愈发清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可触及。建设农业强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加快补齐三农发展短板,着力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让农民早日过上生活富裕、精神富足的生活。同时,以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接续奋斗,不懈前行,书写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新篇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许雄琛(武汉市江汉区委组织部)
责编:廖逢倩
【责任编辑:伍佳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