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是摄影师的精神老家。

无数惊艳世人的照片皆出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银河与星空下的胡杨

这里景色绝美。

令无数诗人、作家、电影人心驰神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英雄》片段

它虽地处边陲,却是秋季旅游圣地。

它告诉你什么才是“金色的秋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额济纳旗的金色传说

1300年前,诗人王维曾来到此地,留下旷世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夏边塞古城

它有个拗口的名字——额济纳旗

10月,这里凝聚了中国最美的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夏黑水城

戈壁绿洲、苍茫大漠胡杨挺拔、瀚海流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额济纳旗,究竟隐藏了多少美景,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额济纳旗在哪?

它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

所谓“旗”,与县级相当,是内蒙古自治区特有的行政区划。

额济纳旗地处内蒙古最西边,被抵蒙古国,南邻甘肃省,东边是杳无人烟的巴丹吉林沙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地处祖国的边疆,季风雨水不会光顾的旱地,一个被沙漠与荒凉重重包围的世界。

全旗总面积比一个江苏省还大,约11万平方公里。

然而,额济纳旗常驻人口仅有3万多,平均每4公里只有1个人。

虽然额济纳旗是一片地广人稀的荒野,但它并不闭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多公路、铁路横贯其中,包括途经中国最美风景的京新高速,自此向西可直达乌鲁木齐。

还有多条连接新疆、甘肃和宁夏的公路、铁路,如蛛网般交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呼和浩特的京新高速公路,号称中国沿途最美公路

这片地广人稀的土地,沙漠戈壁是它的主旋律。

200万年以来,中国西部地势不断上升,气候干燥,额济纳旗戈壁的面积还在不断扩大。

甚至形成了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丹吉林沙漠,以沙山闻名于世。

然而,在戈壁之中,额济纳河蜿蜒流淌,这条河是这片沙漠唯一的水源。

额济纳河在古代有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弱水,它给额济纳旗带来了无限生机,人们也因此称它为“弱水流沙”。

额济纳河进入这片沙碛之地后,便把这里作为了终点,孕育了神奇而壮丽的额济纳绿洲,在河流的终端是苏泊淖尔(东居延海)与噶顺淖尔(西居延海)两大湖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片约3万平方公里的绿洲上,分布着大面积的沙漠植被。

有胡杨林、沙枣林、柽柳林,它们生长在荒凉、贫瘠、裸露的广袤戈壁上,是荒漠中生命的依托。

柽柳极耐干旱、耐盐碱,可用来保持水土,固定流沙。

每年5月和9月,柽柳花开一片,姹紫嫣红,可谓是花的海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10月份,额济纳旗就变成金色的了。

额济纳胡杨的叶片一般在9月下旬开始变色,树冠上叶片开始逐渐变黄,紧接着不断向下蔓延,就像换上了黄色的衣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气候的转冷,叶片中的叶绿素逐渐分解,胡萝卜素的含量升高,就像一个调色盘,红色开始增加,叶片逐渐由绿色转为半黄、浅黄、金黄到橘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至10月额济纳胡杨叶片颜色变化

一个金色的世界开始展现在世人面前,红树在蓝天的映衬下如晚霞似火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杨是中亚地区唯一适合生长的高大乔木,漫长进化下幸存的物种,妩媚的风姿、倔强的性格、多舛的命运,激发起无数文人的才华与情思。

民间流传着一个传说,人们认为额济纳胡杨为“三千年胡杨”,所谓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杨的生命力极强,是抗击干旱的战士。

首先,胡杨庞大的根系,以便它在沙漠中汲取水源。

胡杨的根系极深,能向下扎根20多米。

其次,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胡杨叶片表面有一层厚厚的蜡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胡杨的叶片形状极不规则,不同形状的叶子有不同的功能。

上层宽大的叶片用于保护下层叶片不被晒伤,中层叶片主要进行光合作用,下层叶片柳叶状不断发育。

更特别的是,为了对抗高盐碱环境,胡杨还能将体内的盐分不断排出,一颗胡杨树,每年可以排出数十千克的盐碱。

在树干上,我们能看到白色或淡黄色的结晶物,这便是胡杨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额济纳旗干旱的气候,胡杨死去时,它的躯体也不会腐坏。

众多死去的胡杨形成一片宁静无息的死亡之海,它们虽已枯死,但躯体却如丰碑般伫立在茫茫荒野,终日接受着风与沙的洗礼。

你可曾见过如此生机勃勃的遗体,可曾感受过这样具有生命力的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与死此刻变得模糊。

当你漫步在这里,你还会发现:额济纳旗如同这些沉睡的胡杨一样,有着流沙无法掩埋的生命力,有着流沙无法掩盖的热血与荣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你循着额济纳河一路向北,便来到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漠戈壁,这里如今是北方沙尘暴的源头。

但这里却是无数华夏子孙建功立业的荣耀之地,承载了无数诗人的边塞豪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前121年,额济纳旗以“居延”为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史籍中。

除了居延,“瀚海”、“大漠、“流沙”都是它的别称,额济纳旗正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所说的边塞。

额济纳地区作为河西走廊通往漠北的战略要冲,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出时的额济纳居延海景区芦苇日出湖景风光

西汉时期,霍去病所带领的汉军第一次来到这里,他一路向西征伐,最终击退匈奴,“封狼居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年后,中原王朝第一次在这里设立军事机构,自此中原王朝一直派遣军队来此屯艮戍边,最终修建了集攻防一体的居延边塞,史称“居延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陵战败,泣苏武而别

在这里曾经出土过三万枚“居延汉简”,清晰地记录了两汉时期居延地区的政治和军事。

一个生动翔实的汉代边塞社会生活画面展现在世人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唐代,居延更是大唐、吐蕃与突厥三股势力的交汇地带。

那时很多人都把忠君报国的愿望寄托于出塞赴敌、征战疆场,而当时最热点的边塞就是居延,是人们魂牵梦萦之地。

除了边塞的荣耀,额济纳旗也曾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有着它的繁华与辉煌。

公元10世纪,西夏王朝在此建立了黑水城,城池建成后,又在此设置了黑水镇燕军司,承担守卫西夏王朝西北边疆的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水城遗址

后来,元军接管了这里,建立了亦集乃路总官府,当年马可波罗就是经过这里前往漠北觐见元世祖忽必烈。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了黑水城的繁华。

这里北走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旗上都镇)西抵哈密、南通河西、东往银川,乃是西北边塞交通要冲。

到了明朝,这座繁华的重镇突然人去城空,逐渐被黄沙所吞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出时分,太阳光映红了黑城遗址

这座古城沉睡了700多年,直到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一名叫波塔宁的俄国人来此考察,发现了这座死寂的城池,黑水城才被世人所知。

这是丝绸之路上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遗址。

我们能想象到这里曾经有一座城池,大漠戈壁,高天流云,一座古城遗世独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漫步城中,我们依旧能看到这里竟然有序的建筑布局。

以高台庙宇为中心,十字形主街道向四个方向不断延伸,纵横交错,佛塔与清真寺遥相呼应,王宫官府鳞次栉比,兵营、店铺、寺院、民居历历在目,千年古城的繁华只剩下这一片断壁残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蒙古额济纳黑城古城航拍

曾经的荣耀虽已不在,但如今额济纳旗承载着当代国人的光荣与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6年前,额济纳旗发生了一次人口大迁徙。

人们拖家带口,赶着成群结队的骆驼,放弃水草丰美的家园,搬迁到150公里外的额济纳河下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搬迁时,部队车将老人、孩子和行李都拉走了

他们要在茫茫戈壁重建家园。

这些人一共260户人家1112人,占全旗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牲畜70381头,占全旗总数的一半。

他们历经12年,辗转迁徙走遍了11万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

而他们所放弃的6万多平方公里的牧场,全部献给了中国航空航天事业。

自那时起,一座航天城在戈壁滩上拔地而起,它就是著名的东风航天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风航天城

它有一个大家熟悉的名字——酒泉发射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风航天城蓝天白云卫星发射塔

酒泉发射中心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这里曾见证过无数“中国第一”:

第一枚国产地对导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风一号”发射现场

第一次成功实现“两弹结合”试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弹结合”发射现场

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升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第一次将航天员送上太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神州五号、六号飞船返航

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升空

这些伟大飞天之旅第一步,皆起始于额济纳旗。

东风航天城四周都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

杳无人烟,终年干燥、降水稀少,年平均降水量少于50毫米,加之此地地势平坦,就成为了绝佳的无人打扰的火箭发射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酒泉发射中心东方红卫星发射搭架

无数科研人员和解放军一起,开进荒凉的戈壁大漠,在大漠中铸造护国之“剑”。

在瀚海大漠,洪荒绝地,扎下根、立住脚,在寸草不生的荒漠中为新中国创立一番辉煌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茫茫大漠戈壁

戈壁滩气候极为恶劣,夏季炎热,沙滩最高温度可以达到70度;长达6个多月的冬季,气温降到零下30度更是家常便饭。

更不要说“三天刮一次,一天刮三次”的沙尘暴。

虽然自然条件艰难,但这里却是条件极好的航空航天试验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地处沙漠深处,隐蔽的环境,可以避免被其他国家侦察,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干扰。

其次,干燥且降水少的气候特点,使得火箭能保持良好的电气绝缘、并且有着较多的发射窗口。

地处内陆深处,可以选择的发射角度也很多,能确保火箭从点火到入轨基本都在我国境内。

最后,由于发射中心地形平坦,也有利于火箭残骸的回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航天梦雕塑

1958年春天,10万建设大军开进戈壁,一头扎进大漠,拉开了大漠铸“剑”的序幕。

紧接着,科研院所专家、大学毕业的学子投笔从戎集边关,投身我国的航天事业。

他们在苍茫的大漠筑起新中国的脊梁,搭建起中国人飞天的梦想。

“问君西来意何求,蓝天试剑自运筹。”

额济纳旗,它是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曾经我们从这里通往神秘的塞北西域。

它是地球之窗,如今我们从这里走向星辰大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监制:视觉志

编辑:古月户

设计:陈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