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浙江卫视原总监、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夏陈安曾经提过一个观点:“把人逗笑这门生意,已经到了最好的时代。”
若你稍作回想或浏览视频APP,不难发现这一预言已成现实。
就拿近期来说,《喜人奇妙夜》《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以及《哈哈哈哈哈3》等热门综艺节目的涌现,标志着市场正经历一场喜剧内容的繁荣。
喜剧仅供娱乐?一笑解千愁,笑口常开好运来,笑的魅力不言而喻。
但今天,跟随「徽商洞察」的视角,揭开喜剧盛宴面纱,你看到的将是一场严肃的商业竞技。
01
2024最受欢迎的人设:喜剧人
空口认证“红利时代”显然有些勉强,而“网络热度”也可能是暂时的。
喜剧行业发展得究竟有多快?
下面这些数据,或许会给你带来更直观的理解:
●据《中国综艺节目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24年版)》显示,2024年上半年综艺节目总量超300档,同比增长10%,预计全年将达400档。
●根据iiMedia Research的数据,2023年中国喜剧市场的规模已突破200亿元,并正在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长。
●喜剧综艺受众主要为20至35岁年轻人,这一年龄段的人群通常具有较高的娱乐需求和消费能力。
●80%观众每周至少观看一次喜剧类节目,每月在此方面消费平均为100至300元不等。
你没有看错,如此庞大的金额正在不断流向那些能够逗笑他人的企业与个人。
沈腾、贾玲、郭德纲、Papi酱......这些行业里的头部人物,现已都是家喻户晓。
如果要给喜剧行业的崛起找到“助推器”,除了当代人对于开怀大笑的渴望,至关重要的还是互联网与流媒体的发展。
有人也因此表示,“喜剧”正在复兴。
如果你出生在70、80年代,恰好会赶上《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这两部电视剧的播出。
幽默但善意的调侃,轻松接地气的人间故事,你也许很难意识到当时的自己正在见证中国喜剧的孕育期。
1993年,中国情境喜剧之父英达推出了第一部情境喜剧《我爱我家》。翻红的“葛优躺”一梗,正是出自这部剧中。随后,《闲人马大姐》《炊事班的故事》等优秀喜剧作品接连诞生,也代表着中国喜剧发展来到了百花齐放的上升期。
时间来到2009年,放送跨度逾十载的《爱情公寓》凭其独树一帜的风格,深度贴合青年群体生活议题的内容,成为一代人记忆。
尽管存在抄袭嫌疑,仍被视为近期中国情景喜剧的高潮之一。
然时光轮转,随着短视频的兴起与风靡,迅速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情景喜剧开始面临严峻的挑战,喜剧节目站上了“接棒者”的关键节点。
答卷是喜人的。
以今年开播的《喜人奇妙夜》为例,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放送平台热度:首播当日,热度值即达到了22000,迅速加入必看俱乐部。第二期播出后,热度值再创新高,超过25000,跻身爆款俱乐部。
●DOU音平台表现:首个想看人数突破10万的综艺。总视频播放量突破50亿,主话题播放量达19.4亿+,10万+点赞视频累计超40条。
●行业榜单表现:连续两周获得云合网综霸屏榜周榜TOP1。连续两周拿下骨朵热度指数榜网综TOP1。在Vinkage网络综艺播放指数榜稳居前三。
要评判一档节目是“真火了”还是“虚火”,网友的参与度也是不可忽视的标准。
为什么这么说呢?
优质的内容,往往能激发观众的强烈参与意愿。
除了弹幕,像高分节目reaction、CP粉剪辑、选手个人集锦等二创内容也将拥有非常亮眼的数据,是观众深度投入的直接体现。
很好理解,你喜欢一位选手,才会想要去看更多关于他的解读,比如创作历程、专业人士点评等,这是一种激发出来的探究欲望。火了的更火,源源不断吸引新的群体,形成正向循环。
某种意义上,更深层地,节目的人设受到接纳与偏爱,也代表着其作品背后表达的价值观,命中了观众的情绪需求,回应了他们的期待。
02
这门生意好做吗?
为了做好这期分享,小编把脱口秀、电影、相声等不同喜剧形式里的爆款作品,都“恶补”了个遍。倘若你要问我是不是笑都笑累了?
“呵!您甭说,一点也不夸张!”
那么逗笑别人的人,累吗?
在过去,滑稽的哑剧《吃鸡》就能逗得观众前仰后合。
如今,再夸张的动作与言语,再先进的舞台技术,也未必能抖出令观众满意的包袱。对比之下,“煽情”“好哭”反倒容易多了。
知乎上有位网友提问:“喜剧演员每天编段子、讲段子会不会疲倦烦躁?”
有个答案写着:“一般喜剧演员不会每天编段子,因为编不出。”
看似调侃,实则心酸。
时代变了,观众与喜剧再怎么双向奔赴,“发生笑”的条件也在不停地变。
如果说创作瓶颈是第一道坎,那么难以保持自我就变成最难的一道坎。
尽管缺乏确凿数据支撑,但“喜剧演员易陷抑郁”之说,想必你早有耳闻。越接近太阳的人,越容易被灼伤。几乎大部分一炮而红的喜剧从业者,有表示过自己因事业而深陷困扰。
“郝建,你是不是郝建?!”沈腾曾在春晚播出后在购物路上被人怼脸询问。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出街时,甚至在澡堂洗澡时,也会被人认出并大喊“郝建”。
直到憨豆先生本人表示“我太老了,再也没有资格扮演他了”,人们也无法快速反应,这位演员原来有自己的名字——罗温。
一旦某个角色使“你”广受欢迎,超越了大多数的同行,伴随收入与待遇的提高,往往是“你”对持续创造下一个成功角色的迫切需求。
而在此过程中,个人成长与自我关怀却常常被置于次要地位,乃至被忽视。
聚焦到大视角、大环境,有个点值得先思考:人会因为什么而笑呢?
因为惊喜?比如屡试不爽的谐音梗、方言梗。
因为真诚?相似的尴尬经历一旦上了台面来聊,就会引发共鸣的会心一笑。
因为悲伤?那些涉及生死病痛的“地狱笑话”,亦能骗出眼泪。
实不相瞒,就算是冒犯,也会让人感到好笑。生活的一地鸡毛同样是创造的灵感之泉,是狂欢娱乐的无形之手。
所以,越是以创造内容为主要经营手段的企业,竞争的不确定性也就越强。
在喜剧行业中,那些身处头部的公司,它们的生存之战不仅关注市场份额的争夺,更是内容至上的博弈。
这种“卷”态,要求这些公司的核心团队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快速适应的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阅历和认知。
就好像AI数据库,必须学,硬着头皮向前走。
但人毕竟不是机器。
高度依赖的个人创意,也与人员职业化管理、商业运作常常“闹不和”,自始至终,有着天然的互斥力。
正如单口喜剧演员刘旸教主在电台访问里说的一句话:“喜剧不是征服,是相遇。”面向广阔的未来,怎么增加确定性无疑是争抢赛道的重心。
以舞台剧起家的开心麻花为例,它提供了一个极具启发性的范例:构建一个涵盖内容创作、制作、运营及演员培养的生态系统。
通过线上线下的全面融合,舞台剧、电影、综艺、明星IP等领域均有涉猎。
虽然自制综艺节目《麻花特开心》的路人盘,不及《脱口秀大会》《一年一度戏剧大赛》有狂敛收割之势,不及饭圈化“德云社女孩”支持的《德云斗笑社》。
但这一项目的推出,无疑为开心麻花深入喜剧行业的细分领域、探索生存环境提供了宝贵经验。
最后,还是想套用那句话,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即便是“人才稀缺”的喜剧圈,只要大众对快乐的渴望不灭,总会有新鲜的面孔涌现。
03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都知道衡量“好笑”的这把秤砣各有千秋,来聊点轻松的,你最近有没有看到值得推荐的喜剧?形式不限,纵情输出。
探索更多精彩内容,诚邀您前往关注“甜润世界”公众 号,一键开启您的甜润美好生活之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