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院看《小丑2:双重妄想》的时候,内心非常煎熬。
看完之后,我觉得有些电影真的没必要拍,有些电影真的没必要看。
《小丑2》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呢?
一句话概括就是:一部快餐式的爱情片+歌舞片的杂糅电影。
从影片刚开始以《猫和老鼠》的动画形式出现,就已经表露了这部电影的基调:这是一部快餐式的电影,它的娱乐性远远大于现实性。
电影充分证明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整部影片就像一场秀。
如果说《小丑1》以它的现实性而成功,《小丑2》则以它的娱乐性消解现实性而失败。
第一部的现实意义在于它呈现了一个善良的人是怎么变成一个杀人狂的?最后,你会发现整个社会都是同谋。
首先是家庭暴力,亚瑟·弗兰克的母亲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就虐待他,这种虐待持续十几年,对他造成难以修复的童年创伤。
这些童年创伤导致他行为怪异,间歇性大笑,从小不受欢迎,长成一个有精神问题的普通人。
工作后,尽管他热爱自己的小丑工作,却在同事的恶意捉弄下,被老板冷漠地辞退了,他丢失了唯一可养家糊口的工作。
在地铁上,他看到三个华尔街白领欺负一个女生,他精神病发作,间歇性大笑,遭到三个恶棍的拳打脚踢。
作为底层,本来他还可以接受免费心理咨询,但是商人出身的市长上台后砍掉了他这一医疗福利,让贫穷的他以后连取药的地方都没有了,显然这是资本家对底层的压榨
而他一直视为偶像的脱口秀演员莫瑞·富兰克林邀请他上节目,就是为了在全国观众面前羞辱他,显然这是上流社会对底层的无情嘲弄,把他们当猴耍。
当亚瑟·弗兰克拼命想活下去,却发现自己活不下时,他愤怒地杀死了这些伤害过他的人。
而《小丑2》则不再对这些根本性的问题进行追问。它在所有体制性的问题上一带而过或是闭口不谈,只把罪行归责于个人。
比如电影一而再再而三呈现那个狱警的恶就是证明这一点,仿佛他是万恶之源,其实他不过是整个体制的一颗螺丝钉。
比如,律师以他有“精神分裂”作为辩护的理由,却不敢真正展开这个问题。
现实中,那些有权有势的人犯了罪,通常会拿“精神疾病”作为逃脱罪行的万金油。
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那个谷歌工程师陈立人的案子,他一拳一拳把自己的妻子打死了,之后他的律师一直以他有“精神疾病”为由为他申请延缓开庭,据说他请了加州最好的律师哪些人能请最好的律师呢?
所以,庭审这部分就像个闹剧。后来,小丑解雇律师,以小丑身份进行自我辩护时,这真的成了一场闹剧,法庭真的成了马戏团。
小丑在法庭狠狠捉弄的那个人就是唯一对他好的人——盖瑞·帕德尔斯。
盖瑞·帕德尔斯的出场是整部影片唯一打动我的地方。
作为一个别人眼中侏儒,这个人从小遭受各种各样的嘲弄,但他没有以暴力反击,尤其没有嘲笑过亚瑟·弗兰克。但是亚瑟·弗兰克成为小丑后,却对他肆意嘲弄,对其他人默不作声。
“如果你不知道拍什么,就去拍爱情片”。导演托德·菲利普斯证明了这一点。
《小丑2》的重心都放在Lady Gaga饰演的哈莉跟小丑的恋爱上。
这爱情来的没头没尾,一点也不打动人。
因为Lady Gaga这个角色设计的非常单薄,她图什么?她为什么?
你都怀疑她是不是真的有精神问题?莫名其妙的爱上一个杀了六条人命的男人,撒谎成精,看完电影,你都不知道她哪句话是真的。
她说自己跟小丑来自同一个街区,从小父母就虐待她,她一怒之下烧了父母的房子被关进精神病院实际上她是富家女,大学专攻精神病学,自己主动来住院的。
她整天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样子,到处发表煽动性言论,她从头到尾都没有爱上亚瑟·弗兰克这个人,她爱的只是戴上面具肆意杀人肆意伤害人的小丑。
就这样,,小丑竟然选择相信她,尤其听说她怀孕了之后。
这都什么年代了,谈恋爱必然出现怀孕情节。导演还能想出更老套的剧情吗?
小丑和哈莉一个精神分裂症一个重度妄想症,两个大人凑不出一个正常人还想着生孩子难道孩子是治愈精神疾病的良丹妙药,真生出来,孩子得有多惨。
这个世界上一半的悲剧都源于大人们不负责任的生孩子。
万幸,最后没生孩子。
即使导演强行加入爱情环节,两个人也没有办法好好谈恋爱。
因为内容的匮乏,所以《小丑2》又被制作成一部歌舞片。
电影138分钟的时长,有一半的时间,小丑和她的女友都在又长又跳,有时候,你甚至怀疑自己误入了Lady Gaga的演唱会,而小丑不过是她请来的嘉宾。
如果真在哥谭市,新闻标题应该这样写:“ Lady Gaga在哥谭市开演唱会,小丑是受邀嘉宾”。
Lady Gaga是真的爱唱,小丑捂住她的嘴,她都停不下来。
更要命的是,一旦她停下来,你会发现她的表演更加令人难以忍受,相比演戏,她还是唱歌更专业。
当小丑不想继续当小丑的时候,爱情夭折了,小丑在监狱里被人乱刀捅死。兜了一大圈子,在最后的时候,电影又想回归现实,更加让这部电影看起来不伦不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