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昏脑涨、舌苔厚腻、食欲不佳、脸上起疹子、虚胖……面对这些症状,很多人都会得出“湿气重”的结论。湿气到底是个啥玩意儿,为啥感觉人人都有呢?

咱们中国人讲究阴阳平衡,湿气呢,就是身体里那些多余的水分和没排出去的废物,它们聚集在一起,让身体变得不那么“通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们或许看不见摸不着,但带来的影响可一点也不小。常有“十人九湿”的说法,不论身处北方的干燥还是南方的湿润,或多或少都感受到过这股“湿答答”的力量。今天就邀请龙华医院名中医周时高教授为我们揭秘湿气的真相与防治之道。

01

什么是湿气

湿气,就是中医中的湿邪,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之一。湿有内湿、外湿之分。

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所致。

内湿则是疾病病理变化的产物,多由嗜酒成癖或过食生冷,以致脾失健运,湿自内生:或素体中气亏虚、脾肾阳虚,极易酿生内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感湿邪屡次侵犯人体,最易损伤脾阳,影响脾的运化水湿功能,导致内湿的产生;反之,若脾虚水湿内停,对外湿的运化功能减弱,每易招致外湿入侵而发病。

02

湿邪有哪些特点

中医认为,湿属阴邪,具有两面性,与寒气结合,变成寒湿,若与热邪结合,会变成湿热,但是总的来说,它还是阴性的邪气。

01

湿性重浊

湿气重浊且易下行,侵入身体如被湿布裹头,致人头重脚轻、四肢酸楚,即《黄帝内经》所言“首如裹”。湿气滞留经络关节,引发酸痛沉重,活动不便,痛感固定。此外,湿气还影响小便与大便,使小便混浊不畅,大便稀溏,甚或带脓血。水湿不能正常运化时,手脚肿胀,进而引发虚胖和体重增加。对女性而言,湿气更可能导致白带黏稠异味。

02

湿性黏滞

湿气还有个黏滞的特性,这让它的症状也变得黏黏糊糊的,不爽快。比如,小便可能会不畅,大便也可能黏在马桶上冲不掉。而且,湿气引起的病还容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就像风湿病、湿温病这些慢性病一样。

03

阻遏气机

湿气还会阻碍身体的气机,让气血不能正常流通。这就像是一条路被堵住了,车辆无法正常行驶一样。湿气留在脏腑经络里,会让人感到胸闷、胃胀,小便短涩,大便也不爽快。湿气还特别容易影响脾的运化功能,中医把这叫做“湿邪困脾”。这时候,人会感到四肢无力,不想吃东西,口气重,胃也胀胀的,胸闷不舒服,小便不利,大便也稀溏。长期这样下去,还会损伤脾的阳气,出现脾阳亏虚的症状。

所以,湿气囤积在体内会出现以下的症状:

四肢无力,头重脚轻,四肢酸楚

体型偏虚胖,易手脚肿胀

小便混浊不畅,大便稀溏

头发、皮肤油脂分泌旺盛

舌苔厚腻,口气重,胃胀,没食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湿邪如何治疗

中医对湿邪的治疗,主要采取健脾化湿、淡渗利湿、苦温燥湿、芳香化湿等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方法:

健脾化湿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如果脾虚,就会导致水湿运化不畅,形成湿邪。因此,治疗湿邪首先要健脾。常用药物有白术、茯苓、山药等,它们能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水湿的运化。

淡渗利湿

淡渗利湿是指通过利尿的方式,将体内的湿邪排出体外。常用药物有猪苓、泽泻、车前子等,它们能增加尿量,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水分和湿气。

苦温燥湿

苦温燥湿是指用苦寒或温燥的药物,来燥湿化痰。常用药物有黄芩、黄连、黄柏等,它们能清除体内的湿热和痰浊。

芳香化湿

芳香化湿是指用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来醒脾化湿。常用药物有藿香、佩兰、砂仁等,它们能振奋脾胃阳气,促进水湿的运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日常养生防湿邪

合理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过多摄入油腻、甜食和冷饮。可以多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如薏苡仁、麦芽、山药、红豆等。

食用的水果可以选用苹果、桃子、橘子、柚子等,尽量不要食用香蕉、火龙果、芒果等黏腻上火的水果。

做菜时可以放一些白豆蔻、砂仁、花椒等香料,可芳香醒脾化湿、振奋阳气,但注意不可多用,以免辛辣伤阴。

居住环境:保持室内干燥通风,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可以使用除湿机或空调除湿功能,来降低室内湿度。

适量运动: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湿邪。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情绪稳定,有助于调节身体的内分泌和免疫功能,从而增强身体的抗湿能力。

本期分享专家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时高

门诊时间:10月29日下午

在线挂号,优先看诊

简介

龙华医院名中医,二级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内科主任医师,龙华医院原大内科主任兼中医示范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养生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促进会基层中医能力提升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老年医学分会理事,上海传统医学工程协会膏方分会会长,徐汇区医学会全科与老年医学专委会副主委等职。先后担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评审专家,上海市高评委及多项专项技术协会评审(库)专家等。

先后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上海市科委、申康中心和市卫健委(市卫生局)等科研项目十余项。作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余篇。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本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一部,编委国家卫计委“十二五”规划教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一部,出版专著一部,主编、副主编专著多部,参编专著十余部。先后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项。

出生中医家庭,幼承家学。大学及研究生毕业后三甲医院从事中医内科临床近四十年。临证注重顾护正气,善调阴阳平衡,用药轻灵,疗效显著。

擅长:内科疾病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风湿免疫、代谢类疾病(如慢性胃炎、结肠炎。高血压、冠心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银屑病性关节炎、顽固性湿疹与各类过敏症、代谢综合征与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及脂肪肝、痛风等)、特别是顽固性失眠、心悸、头痛、耳鸣、盗汗、脱发、体虚、亚健康等内科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与慢病健康管理。

现在公众号上回复

周时高+看诊人姓名+手机号+

看诊日期+初诊”

即可预约挂号

或点击阅读全文,在线预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亮在看,为健康点个赞!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