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飞

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16日)公布《施政报告》,教育内容尚算丰富,最大亮点是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员会”。委员会由政务司司长担任主席,成员包括教育局局长、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和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等,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扩大衔接连贯,推动育才、汇才、科技协同发展,同时推动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香港。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注目的高端委员会,香港过去从未做过,甚至在内地,这种跨政策统筹机制的做法也是近年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十八大、十九大以至更早的报告里,教育归入民生篇章,科学归入经济发展范畴,从来都是分开的。但在二十大报告中,专门设有一个章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以阐述教育和创科人才的结合。当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可见今次《施政报告》成立的跨部门委员会,对标了国家的大战略、大政策,令人鼓舞。教育已不仅仅是读书,创科亦不仅仅是研发产品写入国际期刊里,人才在创新科技时代,即使是传统行业,亦需要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科技去重新装备。随着应用科学大学的出现,以及职专教育愈来愈受重视和受欢迎,“工字不出头”这个讲法,对于新一代家长来说已不再流行,因为现今职专教育的科技含金量很高,由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至高管人员和高级科技人员,这两条路已愈来愈通。更何况在创新科技推动之下,出现了不少新兴行业,所以人才培训和人才吸引都是重要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香港特区以至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功,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人才去迎上创新科技大时代的来临,尤其是在波诡云谲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竞争力。笔者乐见行政长官成立这个高端委员会,并且放在《施政报告》较前篇章,将教育、科技和人才这三方面的工作相互结合,既要吸收高端国际人才和中层技术人才进入香港,同时亦要培养好本地学生。笔者特别要指出,建设国际高等教育枢纽的同时,中小学教育亦要不断提升质素,才能支撑高端的专上教育,否则便会形成“头重尾轻”。至于这三个政策局未来如何相互协调,我们且拭目以待。

国家对香港的定位,强调要打造成国际高端人才聚集地。笔者认为,我们要吸取2008年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国家“千人计划”)的经验教训,例如对国际高端人才要有清晰界定。国际人才和国际高端人才,中间欠了一个形容词,何谓“高諯”,是否意指有机会取得诺贝尔奖的人才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地缘政治环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香港和内地实施了不少打压措施,如果我们高调宣传香港是国际高端人才聚集地,便要小心引起注意,不但有可能令美西方限制人才来港交流,更可能限制高端人才来港从事科研及科创企业发展工作,因此,最重要还是做实事。

最后,产学研是香港薄弱的环节,我们一定要将这个薄弱环节补上去,才能让高端人才发挥其优势,否则,来港后无用武之地,最终他们只会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