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滋养艺术。其间微妙的相互映照,让取自于生活的灵感与素材,因艺术的点缀而变得绚烂多彩,进而在相互的交融中共通。

艺术与生活何以同频?

《“数与艺”·新文艺群体创作成果展》——数十位艺术家、近70件原创作品,为我们提供了最直观且生动的答案。

首先,新文艺群体来自生活的最前沿。他们是一群富有创想力又最接地气的艺术家。他们或许是曾经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科班”,也或许是从各个行业走来、对艺术本质有真切感悟的“自由职业”人。

其次,艺术与科技始终是一对天然的孪生兄弟。在这里,数字艺术、装置艺术、架上绘画、裸眼3D技术呈现以及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齐聚一堂,共同诠释着“数与艺”的无限可能。

再则,本展以“克莱因蓝”作为主题性色彩,其内质不仅贯穿于各类艺术作品之中,更成为了以科技与艺术相连接、面向未来的一种象喻。这抹未来蓝,激发艺术家的创作想象,引领观众走进一个多样化的创造性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构艺术空间《“数与艺”·新文艺群体创作成果展》

由此带来的共鸣,不言而喻。自9月20日开展以来,“数与艺”展吸引了上千艺术爱好者与市民前来观赏、打卡,央视频等网络平台线上观展人数更是近十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与艺’——新文艺群体创作成果展”开幕现场

“数与艺”展不仅是一次科技与艺术的跨界融合,更是一次对生活美学与未来趋势的艺术探索。正因此,作为高科技重镇的南山,区委宣传部和区文联等党委、政府部门不仅予以充分肯定,而且在多方面对新文艺群体的艺术实践给予实质性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山区文联主席林群芳一行出席展览开幕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构艺术空间——新文艺群体艺术实践基地

在展览即将圆满收官之际,我们再来回望参展艺术家留下了哪些艺术探索的痕迹和精彩的瞬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与艺”,由一抹深邃而自由的克莱因蓝贯穿主线,将人们带入一个超乎想象、突破时空边界的艺术境地。

从姚建伟的《态系列》到张岚芊的《蓝》,艺术家用大胆的创想,将这抹“蓝”演绎得淋漓尽致,它既是艺术家们情感的流露,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姚建伟《态系列》75x145cm/纸本水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岚芊《蓝》87x107cm/综合材料

在此,艺术与生活的边界悄然模糊,科技的力量让艺术变得触手可及。

奇屏科技的裸眼3D技术,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通过这“奇屏”,那些原本静默躺在画布上的二维艺术作品,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它们在三维空间中跳跃、旋转,仿佛能和观众对话。艺术与科技的完美融合,让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无限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奇屏科技裸眼3D呈现

“数与艺”,让装置艺术雕塑、影像、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齐聚一堂,共同构成了一个缤纷的多面艺术世界。

陈晓彬的陶瓷雕塑作品《弃形-残留》《烬上灰-墟》,以灰烬的残缺之美,引发观众对生命存在和生存意义的深刻思考;王伟的雕塑作品《暖阳》《山那边》,则通过温暖而富有质感的雕塑语言,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温暖亲情。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艺术家们的创意与才华,更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晓彬《弃形-残留》(左)《烬上灰-墟》(右)/陶瓷雕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伟《暖阳》(左)《山那边》(右)/雕塑

从设计师走来的张苗苗,其《倾世之境》作为展览中独树一帜的服饰装置作品,以金色与黑色经典搭配,展现出国风奢华与现代艺术气息的完美交融。这不仅彰显了服饰作为文化传承的独特魅力,更将传统美学元素融入日常生活,实现了艺术之美在日常中的延续与升华,诠释了生活美学的精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苗苗《倾世之境》/服饰装置

同样是设计师的娟子,则索性去掉所有的“装饰”,将当下司空见惯的“包裹”生存状态,活灵活现地摆在我们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娟《一个包裹》/装置

除了视觉上的冲击外,“数与艺”展别出心裁地将音乐、诗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嫁接,让观众在艺术与科技的交融中,从视觉、听觉、嗅觉上全方位、全身心地感受艺术。

无论是张勋团队的“场景式”表演,将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与现代音乐元素完美融合,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音乐享受;还是涴婷的手碟表演,让人在禅静的世界里沉醉,手碟发出的空灵般的乐音如同天籁之声,让观众在艺术中得到心灵的净化与精神的升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埙团队表演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涴婷手碟表演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天诗朗诵表演现场

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不仅让艺术作品呈现出更加多元、丰富的形态,也让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加亲近。

张岚芊的装置《过往》《起跑线》,通过五彩缠绕的管道与白色网状织布上的小汽车模型,以克莱因蓝及其衍生色调为主情感线,展现了生活与艺术的同频共振。

《过往》象征每个人复杂多彩的记忆网络,《起跑线》则隐喻现代人生百态与成长挑战,两者共同激发观者对过往经历的深情回望及对人生道路、成长轨迹的反思,让艺术成为连接内心与外界的桥梁,促使每个人在欣赏中找寻自我与未来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岚芊《过往》/组合装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岚芊《起跑线》/组合装置

通过展览,人们共赴一场融合了克莱因蓝之美的艺术与科技之旅,不仅看到了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更看到了科技如何为艺术赋能、如何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又回归生活。它以其独特的方式记录着我们的时代、反映着我们的情感、引导着我们的思考。而科技作为推动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让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更加多样。

通常而言,“引言”往往是放置最前面的,如“数与艺”展览现场。而在此,我们却要用“引言”来作结,因为它对展览作了最形象生动的表达——

“我们始终可以相信、可以期待明天,因为数字科技艺术审美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它无处不在,它与阳光、水和空气共存,有着无限的可能。”

愿每一个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都能在未来的日子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抹克莱因蓝!

应广大市民要求,本次《“数与艺”——新文艺群体创作成果展》将延展一周至10月25日。欢迎大家前来参观。

· The end ·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图文均为原创,图片归仓颉通文化版权所有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