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谁为韶华主,总领群芳是菊花
菊花是深秋的使者,在百花凋零,万木萧条之际,凌霜怒放。
其高洁坚强的品格历来深受文人文人墨客赞赏。
自东晋陶渊明始,无数文人以饱蘸情感的笔调,写下了一首首关于菊花的赞歌。
其中最为特别的当属黄巢和朱元璋的作品,霸气侧漏,千年来无人能超越。
01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
史书上对于黄巢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
有人赞他推翻了门阀士族,也有人骂他残暴不仁。
且不论他的人品如何,这首菊花诗确实写得很有特色。
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眼中,菊花开在深秋,不与百花争艳,这是一种不流于世俗的清高孤傲。
然而黄巢这里却一反常调,为菊花抱不平。
在他看来,菊花虽然芬芳馥郁,但是因为秋日的清寒,连蝴蝶也不愿靠近。
他想象着,如果有一天,自己能够成为青帝,定要让这菊花与桃花一同盛开在温暖的春光里,让它们不再承受秋日的严寒与孤寂。
“青帝”是神话传说中的司春之神,诗人以此自喻,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浪漫色彩,同时也表现了他的伟大抱负。
想起武则天的那首《腊日宣诏幸上苑》,“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一个想让菊花开在春天,一个想在冬天让百花盛开,豪迈霸气,尽显野心与抱负。
02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
晚唐科举舞弊现象十分严重,再加上门阀士族对科考的干预,底层读书人想要通过科考改换门庭,非常艰难。
黄巢在起义之前,也曾参加过科举考试,却无奈落榜。
这首诗便是他在落第后所写,无一丝怨情,反而洋溢着一种豪气冲天的激情,历来备受称赏。
“九月八”就是重阳前,诗人这里不写九月九,除了押韵外,也是为了营造一种紧急迫切的的氛围。
接着第二句“百花杀”,以对比的手法,将菊花独自盛开,唯我独尊的霸气刻画得淋漓尽致。
而第三句则是从嗅觉角度着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写菊花之芳香馥郁。
最令人惊奇的是结句“黄金甲”的比喻。
不是没有人写过写过菊花的比喻,但都比不上黄巢这一句,想象神奇,意境瑰丽,给人以凌厉霸气的感觉。
整首诗来看,“杀”、“冲”、“透”、“满”、“尽”,这些词,语调斩截,充满了力量,千载之下读之,依然令人震撼。
03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朱元璋《咏菊》
在百花绽放,争奇斗艳之时,菊花选择了蛰伏,独自隐匿于喧嚣之外,在季节的角落里积蓄着力量。
秋天,万物凋零,西风,带着肃杀之气,席卷而来。
菊花不畏其寒冷刺骨,不惧其狂野肆虐,如同身披黄金战甲的勇士,直面强劲的西风。
它以一种无与伦比的姿态傲然挺立,绚烂的色彩,顽强的精神,惊艳了整个秋天。
朱元璋这首诗很明显是模仿黄巢那首《不第后赋菊》。
其实,两人也算是有类似的经历,都曾领导过农民起义。
只是黄巢失败了,而朱元璋成功了。
前面我们说过,黄巢曾参加过科举考试,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相比之下,放牛出身的朱元璋,文化水平就没那么高了。
在这首诗中,朱元璋以菊花自喻,表现了一种勇往无前,威武不屈的精神。
虽然意境与韵味,稍逊几筹,但气势却丝毫不逊于黄巢那首诗。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