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刘晓岩 王浩 辛玲 记者 王治威)在近日召开的长水河农场秋收工作推进会上,农场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坤芝为农业提质增效谋定方向、指明重点,明确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农场通过“标准+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突出“北安模式”集成优势,以“小切口”布局农业社会化服务“大战略”,有效推动“北安模式”内部赋能应用、外部平移输出,取得了增产增收的效果,得到了农场职工、地方政府和当地农民的高度认可。以“匠心”推动“北安模式”迭代升级“教给职工学、做给职工看、领着职工干。”在农场农业科技园内,醒目的标语道出了农场党委班子带领职工增收致富的决心与信心。为做好试验示范,今年,农场投资102万元建设集试验、示范、科研、培训、“北安模式”宣传推介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园区,共有试验示范项目29项。在各管理区设置12处展示田,打造4条全长61公里、面积3.5万亩的科技示范带,辐射带动面积35万亩,由点及线到面全方位提升标准化种植水平。“六区二组1-2号地大豆亩产553.3斤,四区二组2-4号地大豆亩产554.4斤,六区4-1号地大豆亩产567.9斤。”近日,在长水河农场农业生产群,大豆粮食单产最高纪录不断被刷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黄豆大丰收,好多地块单产超500斤,创历史纪录。”第六管理区家庭农场场长孙耕丰自豪地说。粮食要增收,“法宝”少不了。农场聚焦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大提升行动,严格落实“三查一监督”监管体系,托管地块“一松二趟三防四促”农艺措施到位率达100%;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机肥培肥地力、根瘤菌喷淋、一喷多促、三肥两菌等农业技术措施20余项;自主研发垄端地头整形机、改装播种机口肥箱等4项新技术。同时,将农业生产新标准、新成果写入生产操作规程,向规模家庭农场成员、农技人员发放200余本。开展田间大比武、“田间课堂”、农业培训20余次,累计培训1000余人次,有效推动种植标准从“一品一模”向“一地一模”转变。在农场第三管理区办公室,农技人员汤国强正在通过农机管理系统对机车进行远程派单作业,“农场为我们配备了平板电脑,可以随时在上面进行农机派单、查看作业轨迹和作业完成情况,通过平板就能对作业质量进行验收,比以前手写方便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农场通过全面积实行“农机管理系统+数字北大荒App+成本效益分析系统”农机智能核算服务,归集农机作业数据6000余条,发布费用收支信息70余万条,有效提升农机作业和财务核算的精准度和透明度,推动农业生产管理逐步向智能化、高效化转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农场将以持续提升“北安模式”为动力,以全方位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抓手,通过常规抓标准、重点上科技,进一步夯实大基地建设,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的基础。以“同心”推动地方农业蝶变升级2021年10月,农场与二井镇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协议,一场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切入点,以多层次融合为愿景的合作拉开了场镇共建的序幕。2022年8月,农场党委与二井镇党委举行垦地党建引领区村共建共联签约仪式。2023年秋收,垦地共建核心示范区大豆亩产473斤,玉米亩产1693斤,分别高出当地平均产量的40%和26.5%。近年来,农场自觉服务于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与北安市二井镇开展党建引领垦地共建活动,聚焦技术推广、示范带动、农业增产,推动“双百双千”行动落地生效,迈出垦地融合发展新步伐,使垦地合作和乡村振兴硕果满枝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8月份,我这块地遭遇了一场风灾,瞬时风力达到9级,大豆全都倒伏了,虽然长势良好,但心里也没了底,这回收获一看,比去年还每亩增产了43斤,创造了历史新高,咱们北大荒的种植技术我打心里佩服!”二井镇自和村宇新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王福贵欣喜地说。通过近两年的深度合作,农场有限公司优选出适合二井镇种植的大豆高产品种佳豆33和龙垦3092,通过对比,用了长水河农场技术的地块,佳豆33平均亩产501.3斤,亩产较周边地号高出66斤;龙垦3092平均亩产526.6斤,亩产较周边地号高出85斤,增产效果明显。“走进农场农业科技园区,不同品种、不同农艺措施课题实验和二维码“田间课堂”随处可见。”在农场与二井镇共同举办的场镇共建单产提升田间博览会上,眼前的景象让二井镇方华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辛方华挪不开眼,连连赞叹农场科技示范带打造的高标准农业科技园。“今年,我们合作社种植面积1.2万亩,全部采用了农场的栽培技术,现在看大豆产量应该能突破历史记录。这次田间博览会让我看到也学到了北大荒的新理念和新思维,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壮大的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辛方华说。农场依托科技园区“孵化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当地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共150余人次,指导改装改良农机具26台(套)。推广分层定位定量施肥、中耕机加装碎土辊等12项成熟增产技术,为地方大面积单产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融合是时代主题、大势所趋。在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区域一体化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农场与二井镇双向奔赴、携手同行,在示范带动、合作提升中破局。今年,双方因势利导、破而后立、重塑机制,制定“1+2+3+7+N”共建模式,即1个核心示范区1700亩,两个整村推进6.1万亩,3条示范带5万亩,7个示范方4400亩,带动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65个,实现二井镇19.7万亩耕地技术服务全覆盖,真正实现从建点示范迈向大范围扩面增效阶段。秋风拂过,放眼望去,满眼金黄。垦地共建核心示范区的大豆在黑土地上“摇铃”作响,为今秋的丰收谱写了一首致富向天歌。以“臻心”推动垦地合作跃迁升级垦地双方以党建引领保障区域一体化发展为目标,深度挖掘垦地合作优势,利用组织优势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开启全方位、深层次的共建共联活动,共同画好多领域合作的“同心圆”。有效的载体建设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垦地双方在“7351”党建载体的基础上,嵌入实施“三来”模式,即党委领起来、支部冲前来、党员齐心来。农场7个党支部与二井镇7个村总支结成共建对子,深入开展组织机构联建、党员教育联培、经济发展联动、干部人才联育、文化活动联办“五联共建”活动,共同打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深度融合的党建共建模式。“通过明确垦地共建融合发展目标任务,坚持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各项工作走在前,形成表率,成为双方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垦地共建融合发展的不竭动力。”农场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坤芝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初以来,双方党委班子就垦地共建各项目标任务落实交流对接5次,联合举办基层支部书记讲党课、备耕生产党旗红等主题党日活动26次,开展党员志愿服务队服务活动32次,形成了以党建一体化推动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农场与二井镇以“繁荣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振兴”为主线,整合区域文化资源,积极推动文化交流。“天下相亲与相爱,动身千里外,心自成一脉,今夜万家灯火时……”在农场与二井镇携手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艺演出活动上,一首《相亲相爱》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今年,双方共开展知识竞赛、农民艺术节、拔河比赛、篮球赛等文体活动9次,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以农垦社区移交为契机,深入开展学习交流活动4次,实现了组织服务、文体活动、精神文明相互融合。如今,党建引领垦地融合发展的格局已经基本实现。携风裹雨,意志不松懈;滚石上山,脚步不停歇。接下来,长水河农场将继续依托“北安模式”集成化优势,坚持“干就干到极致、做就做到完美”的工作标准,以“匠心”固本强基、以“同心”合作共赢、以“臻心”振兴乡村,在关键处落子成势、在爬坡中积蓄力量、在弯道处加速提档,为建设农业领域航母、加速垦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