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唐朝,就会想到“以胖为美”,胖可以说是唐代的代名词。的确,唐朝是以胖为审美取向的。

尽管当时没有照相机,但从唐代遗留下来的绘画、雕塑、陶俑以及各类艺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来看,无论是少女、少妇,亦或者是老妇,大多都是面如满月、丰颊秀眉、腰肢圆浑,穿着袒露、自信张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人们对女性的审美则是窈窕淑女、端庄温雅、含蓄内向的清瘦美。

那为何偏偏唐朝要“以胖为美”呢?

稍加分析你就会发现,唐朝的这种有别于其他历史时期的审美取向的形成,不仅是当时“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必然结果,更是那个如日中天时代的必然特点。

“天时”——来自胡人的审美传统

唐朝初期,统治者以“关中本位”政策为立国方针,朝中显贵多为关中人,这使得南方士族和山东士族在唐代很快消亡,而快速崛起的关中人士,不再仰望南朝先进的文化,将审美的目光转向自身。

我们知道,唐的统治集团,属于北方少数民族,是汉化了的鲜卑人,也就是关陇集团,是“五胡乱华”中的一大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太宗李世民

尽管自东汉末年到隋朝再次统一中国,中国的北方和中原地区一直处于汉人和胡人杂居状态。但游牧在北方大草原的胡人,在风俗和审美上与中原的汉人有很多不同,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女性以健壮为美。

众所周知,唐代的统治者李氏家族,长期居住在受胡风影响严重的武川,再加上李氏家族又属于典型的胡人婚姻圈,如李渊的母亲独孤氏、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窦氏,以及唐高宗的母亲长孙氏,都是胡人——鲜卑族。

胡人们以肥大为美,他们希望牛羊可以更加健壮,这是他们认为丰满壮硕为美的因素。而他们在希望牲畜长得肥壮的同时,审美观念也逐渐朝着“胖”的方向发展,就这样“以胖为美”悄然发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代陶俑

在饮食上,胡人主要是吃牛羊肉、喝牛羊奶,与中原汉人的面食相比,这些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也为胡人“以胖为美”的审美取向提供了物质基础。

再者,唐朝的统治者几乎都带有胡人血统,喜欢亲近具有健硕体魄的女性。因此这种偏爱就被反映在女性健康丰腴的体魄上,成为了对女性身体健康美和自然美的认可!这也是唐代几代国君均宠爱丰肥女性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代侍女图

“地利”——受外来文化以及佛教“圆相之美”的影响

唐代是一个开放性的朝代,其开放性表现在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是盛极一时的长安风尚,是空前的古今中外的大交流大融合。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130多个。伴随着胡服、胡舞、胡乐等这些物品,大量的外来纹样引进本土,如石榴纹、葡萄纹,连珠纹等,这些纹饰都呈现出叶肥果硕的丰满形态,这种对丰满形态的审美观念,使得开放的唐人,潜移默化地冲出了原有固定的思维和局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众多的外来文化中,佛教美学的“圆相之美”对唐人的影响最深。

尽管佛教在经典上没有明确提出过“圆”即美的观点,但是佛教艺术却一直遵循着以圆为美的理念。

这也就是佛教美学中很多造型都有着饱满面相的原因,如佛祖、菩萨都是手足指圆,膝轮圆满,身有圆光,面门圆满等等。

佛教传入中国后,“圆相之美”的思想也随之流传进来。如中国佛教经典《大乘义章》中形容佛像之美的就达十多处:面轮修广,净如满月,面门圆满,额广圆满,圆妙光泽......

我们知道,佛教在唐代得到了极大的推崇和发展,从龙门石窟中唐代的造窟数量和规模可见一斑、佛教中的造像,不论是佛陀、菩萨,还是罗汉,都是丰肥而富态,形体柔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知道,偶像会对信徒的审美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佛像又是佛教的偶像,于是乎,佛教佛像的“圆相之美”,就会促使唐代妇女的审美意识偏向于“以胖为美”。

“人和”——社会充满活力,百姓生活富足

自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开始,中国社会经济处于各个历史阶段的上升期,文化先进,各种输出非常频繁。无论从经济、政治还是从学术、宗教、艺术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迎来了“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两个繁华盛世阶段——社会充满活力,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知道,在人类的若干历史文化中,女性一直都是地位较低的群体,权力大部分集中在男性的身上,对女性有诸多的行为规范与约束。

但盛唐时期,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与以往不宜抛头露面的女子相比,唐代女性则可以常常外出,进行骑射一类的活动,这也使得唐代妇女大都丰乳肥臀。

再者,大唐作为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百姓在经历数百年的动荡后,普遍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正如诗圣杜甫所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这丰富的物质生活,让唐人在满足温饱的同时,有条件保持丰满健硕的体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总之,唐人之所以会有“以胖为美”的审美观念,既有统治阶层的示范作用,也有外来文化的影响,还有赖以产生的物质和心理条件,才形成了它有别于其他历史时期的审美取向。

值得一提的是,“以胖为美”并不是唐代从始至终的审美取向,安史之乱之后,由于关陇贵族势力衰落,北方遭到严重破坏,文人、士族南迁,唐人的审美观又开始以瘦弱纤细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