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上看到题目的第一眼,感到震惊、难过。
男孩,18岁,正在读高三。南部县公安局发布了警情通报,未发现其在校内与同学有矛盾、情感纠纷、债务纠纷等遭受霸凌情况。警情通报中还提到了走访情况,同学、室友、老师一致反映向某某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除了上交老师一部手机外还藏有2部手机。
作为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成员,听到、亲眼目睹和亲身经历的关于学生沉迷手机的事件太多了。
面对科技的日新月异,对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阶段的学生手持手机的行为是疏还是堵。堵,我们能堵到什么程度,堵得效果如何,不可说。疏,当孩子得到手机后,能多大程度上按照我们的要求去使用,这个也很难。这比大禹治水难多了。
特别是孩子上了初中以后,我们给不给孩子智能手机。如果家长足够强势,能全面控制孩子和管住孩子,那么孩子上了高中以后给不给。孩子是有思想的人,在不断的长大,一般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对家长的管束进行反抗。我们总有一天会力不从心。如果孩子一直十分听家长的话,我想这应该是不正常的。给孩子给了手机以后,孩子对手机的使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自律性,家长和老师管理效果的大小,同样取决于孩子内心服从管理的程度。如果孩子在手机使用上不很自律,一种情况就是和家长硬对硬,亲子关系很差,另外一种就是与家长、老师斗智斗勇。我们处于两难。
四川这个18岁少年的例子就是一个典型,我们强堵还是疏导。或者疏堵结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
老师说家长把孩子惯坏了,在家里管不住孩子用手机,家长说学校没有管好学生,让学生把手机带进校门、教室和宿舍。作为教师兼家长的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同样很无能,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
一个高中孩子在教室玩手机,被抓后,带到政教处,学校要暂扣手机,学生就急了,明确表示不能收,收了他的手机他就和管理他的老师拼命,他说,手机不拿在他手里,放在他身上,他就难受,像丢了魂一样。管理人员让学生把手机拿在手里说他的问题,然后让家长领回家中反省一周。学校的做法对不对,绝对没问题,合法合规,但有没有用处,不好说。
我在网上多次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许多答案理论性强,实践性差,技巧性强,适应性差。我感觉我在这方面很迷茫,让孩子提前拥有一个智能手机,还是让孩子尽量迟的拥有自己的智能手机。
谁如果说他的孩子在这一方面做的很好,我只能说他的命好。举一个成人的例子,我的自律性从小就强,所以我可以很长时间不拿不用智能手机,但人群中的许多人办不到,而且在当今社会也不现实。
学校现在不让手机进课堂,很多胆大的学生肯定将手机带到了教室,下课玩。其实,现的学生可能不止一部智手机,他可能与文中提到那个孩子一样,至少有两部手机,进校门时很乖,看上去很听话,在学校准备的手机管理箱中放一部,而身上仍然有一部。
现在的学生得到一部智能手机太容易,同学送旧手机,用自己的压岁钱买手机,几个揍钱买手机。当然,还不止这些。
无意间听到一个家长讲,区内某著名学校对面的商店,为学生提供手机租赁服务。每天课前和放学后,学生只要花一两元钱,就可以租一部手机,坐在商店里打游戏。我估计这些老板是为了吸引学生去他们那里买东西、消费,租手机能挣几个钱,但这种行为和思维极其卑鄙和恶劣。前几年,因为学校门口商店一根两根给学生卖烟,我和那些人多次发生冲突,就差最后打起来。人性的恶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这个18岁孩子因手机和学习问题,不停的和家长吵架,文中没有提到老师因此事批评他。管还是不管,拷问着我们每个人的灵魂。管还是要管的,虽然管了很可能不起作用,正常管理管出问题也不用怕,现在学校都有学生校方责任险,只要法律、法院或法官认为学校有责任,保险公司就会赔付。但要把握管理尺度,对我们来说,又是太难了。
依然很难过,作为老师、作为家长。现在每个家庭的孩子本身就少,企盼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