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舱外》2024年9月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舱外

尊重 发掘 培养

《舱外》杂志创刊于2022年4月,由“高校科幻”平台创办,是专门面向高校科幻创作者服务的一本刊物。《舱外》寓意着不断前行,去探索去寻找去想象。刊物定位为发掘、培养新人,帮助新人走在科幻创作的道路上,为中国科幻事业的发展输送新鲜血液。每期杂志经过投稿、选送与编排,将为读者们带来故事、评论、圆桌会记录等不同形式的文本,展现科幻创作、评论与交流的不同面,并通过“高校科幻”公众号发布每期《舱外》的精彩内容。欢迎搭乘《舱外》,共同寻找漫长星际旅途中的思想光源。

SHORT STORY

宋钕帆科幻小小说专辑

时间山

■ 作者 / 宋钕帆

一个奇怪的天文现象引起了世界的注意。几颗红巨星在众目睽睽下变成了蓝巨星,一些年轻恒星被还原为气态星云,甚至还出现了“黑洞复原成主序星”的情况。

天体的返老还童现象进一步扩散,大批恒星转变为年轻的形态,再过几年,就得轮到太阳系了。有人拿出一张“橄榄图”,认为是宇宙大坍缩导致的:由于时空一体效应,当空间收缩时,时间也会转为逆流。

假说很快被推翻,因为最先逆演化的第一批恒星,时间又恢复正常流动了。原始星云重新聚合为天体,而蓝色主序星过了一段时间膨胀回红巨星。

但在其他地方,逆演化还在继续。为了查明原因,人类发射了许多无人探测器,前往“逆区”搜集信息。

大部分探测器一进入“逆区”就失联了。只有一个探测器在“逆区”边缘捡到一张奇怪的星图,在失联前成功传回地球。星图由繁琐的外星文字写成,经过几个月破译才读出一些信息。

星图名称:宇宙等高线图。

但破译信息的白教授,却故意不上报研究结果。某天催得不耐烦了,才说:“好消息和坏消息,先听哪个?”

“好消息吧。”

“好消息是,我们人类很可能是这个时间轴中最发达的文明了,不会有第二个文明超越我们,注意,是‘这个时间轴’;坏消息是,我们的发展到顶了,不可能比现在更进步。”

“既然我们已经是最发达的文明了,那这张星图又是谁制作的呢?”

“我们的时间是上下流动的,星图作者的时间是左右流动的,两者不在同一轴上。”

听完这话,众人摸不着头脑。直到又一次看完等高线图,才恍然大悟。

“这个‘等高线’,原来是时间的等高线啊。”

图中,一条大山横贯了大半个银河。大山右边还有一座小山,但地图里只有它的半个坡。由左到右,地形依次是“上,下,上”。

大山的左坡平缓向上,太阳系在山顶,即将翻去右坡;右坡是一道向下的崖壁,绝大部分“逆区”就在右坡。那几个恢复正常的恒星,已运动到最右侧小山的上坡去了。

往山上移动相当于时间向前发展,往山下移动就是时间倒退。最早一批恒星,先向上移动到山脊,变成红巨星,然后向下跌落,变回蓝星,最后翻到另一个上坡去,变回红巨星。

左下角的“海拔标识”也很有意思。往上:0,10亿标准年,20亿标准年......;往下,0,-10亿标准年,-20亿标准年......接近顶峰的太阳系,则在50亿标准年海拔处。

“太阳还是一团星云时,它的海拔是0亿年,位于山脚。随着宇宙膨胀,太阳系也跟着膨胀的空间移动,升向时间山的顶点。移到5亿年高度时,相当于发展了5亿年,地球诞生;移到45亿年高度时,相当于前进了45亿年,地球处于寒武纪;移到50亿年高度时,太阳系经过50亿年发展,人类诞生了。所以......”

“行,不用再说了。”官员打断了教授的话,“从右边的时间悬崖来看,不到2秒钟,人类就会退化成猴子,再过几天,会发生恐龙大复活,几个星期后,地球将变回一团星云,是不是?”

“后头还有更糟的。第二个上坡和第一个下坡一样陡,所以红巨星能快速复原。但这个坡的最高点只有30亿年,下一次太阳系重新聚合时,人类将不会出现。”

1标准年,是在时间倾角45度时测定的,第一个上坡刚好45度,第二个上坡只有几度。

而人类之所以将成为最发达的文明,是因为其他星系的“时间山”比50亿年还矮。

官员抓住了破绽。“你说全宇宙最高的山只有50亿年高,那请问宇宙150亿年历史是怎么来的?”

“因为时间风化了。大质量天体反复上下坡,与时间山摩擦。山变矮了,天体也越变越小。到宇宙后期,矮小的时间山只能诞生低等的文明,平缓的上升速度,又使文明只能极慢发展。最后时间被削平,天体磨损为一堆基本粒子,宇宙进入永恒的时间停止状态,我叫它‘时寂’。这是比热寂更糟糕的结果,时间平原。”

“不过,天体相对于空间膜几乎是静止的,是空间膜不断膨胀收缩,天体被空间膜带着运动,反复经过固定的时间山,才使时间海拔变化。时间是山,空间是海,天体是叶,叶随着海水反复翻过山顶,把山磨平。而人类的物理移动,只是相对于空间膜的缓慢移动,扭转不了跌入时间谷的大趋势。但光子没有质量,它穿过时间山毫无阻力,不受时间逆行影响。这就是能看到逆时间天体的原因。”

这座山原本高150亿标准年,一代代文明携恒星经过此处,养肥了自己,磨平了山尖,又摔进深谷。未翻过这座山的文明,大多还处在蒙昧中。

宇宙中,再没有第二个山有它高。此后爬上它的文明,也不会比人类更发达。

“说了那么多我们的事情,再说说那个绘制星图的文明吧。”

“我们的时间是上下移动。时间具备顶点和底点,无法发展过某个点,也不能倒退过某个点。他们的时间是左右移动,与我们的时间轴垂直。在我们的观察中,这个文明会永远定格在某一刻,但其实他们早就超越宇宙了。等宇宙变为时间平原时,这张星图也不会毁灭。”

冥王星开始逆行了,众人静待时间悬崖到来。突然,人类一下子具备了极高的科技,戴森球几秒内包裹太阳,曲率引擎、升降维工具一眨眼就出现了。他们极度智慧的大脑很快明白原因:

两个宇宙碰撞,时间板块隆起,形成新山。

原文刊载于

《舱外》2024年9月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钕帆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一在读

曾获第六届“星火杯”优秀奖

比起看病更适合写文

《舱外》动态 | LATEST NEWS

■ 创刊·征稿

■ 《舱外》2022年7月刊(总第1期)

■ 《舱外》2022年12月刊(总第2期)

■ 《舱外》2023年4月刊(总第3期)

《舱外》2023年7月刊(总第4期)

《舱外》2024年9月刊(总第5期)

封面人物访谈录:

宋钕帆科幻小小说专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