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益译三联1952年版
梅益所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这部小说最为流行的译本。
在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新译本出来之前,梅益的译本,也可以称之为建国后国内图书界唯一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译本。
1952年12月版的梅益版本,推出了一套崭新的插图,在这本书的“新版后记”中特别提到:“书中所附作者画像和插图,系根据一九四九年基辅出版的乌克兰文本复制,都是阿·列兹尼青科的手笔。据奥斯特洛夫斯基夫人说,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最精美的插图。”
“列兹尼琴科”版本插图
这个版本里采用的就是阿·列兹尼青科绘制的插图,今天我们规范地将其译为:“列兹尼琴科”。“列兹尼琴科”的插图出来之后,以其栩栩如生的画幅质量,而居于一时无两的地位,其他画家所绘的插图,基本就难入法眼了。
其实,在梅益1952年的版本出现之前,还有两个不同的插图版本,相信很多读者就没有看过了。
今天我们就来寻访一下梅益译的前两个版本的插图。
梅益的最早版本,我们能找到的是1942年由远方书店出版的这一版。
在这个版本里,也收有一套插图。共有十二幅插图。我们按顺序,将其拷贝如下:
这应该也是从苏联的原文中移植过来的,可以看出,画面比较粗糙,与后来“列兹尼琴科”的插图不可同日而语。
这个插图的画家是谁?笔者还没有查到。
到了1949年7月,三联书店再次推出了梅益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时,这个译本采用的是仍是上一版的插图。
而这个版本到了1950年10月出版第七版的时候,悄然换了一套插图。我们注意一下,封面上的右下角的图像已经换成了新的画面了。
不过,这一个版本将上一套版本里的两幅插图留了下来。因此,这个三联版里的插图是一个混合版本,这样做的原因,显然是三联版找到的插图不够布满全书,所以,便把上一版的插图里还能用得上的两幅,拎到这一版里来了。
这个版本共有新增的8幅插图,加上从上一版留存下来的两幅插图,三联版里的插图,计有10幅。下面,我们依次看看这套插图(含上一版保留下来的插图):
上一版保留插图之一
上一版保留插图
总体来说,这个版本的插图,采用铅笔画风格,整个画面比较单薄,造型比较呆板,动作感不强,与后来替代这个版本的“列兹尼琴科”版的插图一比较就可以看出相形见绌。
这个版本的插图绘画者是谁?
我们到俄文版出版物里查找,发现这个版本的插图最早出现在1947年版苏联版本中。从书末的版权页上,我们可以查到这位插图画家的名字。
这位画家的全名是:Бургункер Евгений Осипович。
用翻译软件翻译了一下,中文名对应叫:勃尔艮克·叶夫根尼·奥西波维奇,生卒年为1906-1966。
我们未查到他在中文出版物中的名字,或者可能用了不同的译名,而无法与我们现在用翻译软件定名的译名对上号。
画家在1943年
在俄文网站上可以查到对他的介绍如下:苏联平面艺术家、木刻大师、图书插画家。弗拉基米尔·法沃茨基、尼古拉·库普雷亚诺夫、阿列克谢·克拉夫琴科的继任者。他的作品被最大的博物馆收藏,包括普希金国家美术博物馆、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和俄罗斯博物馆。
1946年画家与妻女
还有一些他的生平履历与作品风格的介绍,估计也没有人感兴趣,笔者就略过不提了。
除了插图作品,他的一些风景画也引人入胜。我们可以在他的笔下看到中亚和克里米亚的素描、古城的铅笔素描、俄罗斯中部的风景。
笔者未在任何一本中文书籍中看到介绍这位画家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图像版本的贡献。甚至在梅益的三联译本中,也没有对这位画家的只言片语的介绍,应该是梅益当时移用了这位画家的插图的时候,也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随着更为逼真、生动、形象的“列兹尼琴科”的插图后来居上,勃尔艮克·叶夫根尼·奥西波维奇的插图,也就湮没在浩瀚书海中了。
值得一提的是,1950年12月,位于上海的的“通俗出版业联合书店”出版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缩写本,名为《百炼成钢》。
在这个用中国演义小说风格写成的通俗本中,也采用了勃尔艮克·叶夫根尼·奥西波维奇的插图,这套插图,显然是从梅益译的三联版本里移植过来的。书中也没有注明绘者的姓名。
勃尔艮克·叶夫根尼·奥西波维奇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版本,在俄文网站上,也没有任何提及,笔者只是根据俄文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版权页上标明的绘画者介绍,才找到了这位画家的真实身份。关键原因,还是这位苏联画家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称不上是成功之作,所以,画家的履历介绍里就矢口不谈他创作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了。
不过,在33位画家参与创作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版本体系里,勃尔艮克·叶夫根尼·奥西波维奇的版本应该有他的一席之地,特别是对于中国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翻译历史来说,我们不应该忘记勃尔艮克·叶夫根尼·奥西波维奇这个版本对于小说影像生成的承上启下意义。
最后,我们再介绍几幅勃尔艮克·叶夫根尼·奥西波维奇的绘画作品。
从这些美术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与画家所绘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的用笔风格非常相似。借此,我们也向这位苏联画家,致以中国读者的敬意。感谢他参与了中国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影像生成的原型提供与激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