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对自然栖息地的干预加剧,野生动物携带的病原体越来越频繁地跨越物种屏障,威胁到人类健康。 2024 年,以色列研究人员首次报告了一例由蝙蝠传染给人类的痘病毒感染病例。这一发现不仅为新型病毒的传播途径提供了重要信息,也再次提醒我们,公共卫生防控中不容忽视的跨物种传播风险。
痘病毒与跨物种传播的潜力
痘病毒是一种拥有大基因组的双链DNA病毒,隶属于痘病毒科。其家族成员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已知可以感染多种脊椎动物,并且部分痘病毒具有较强的跨物种传播能力。比如,正痘病毒属的牛痘病毒、猴痘病毒等,均已被证实可在人与动物间传播
然而,痘病毒的自然宿主中,蝙蝠作为高度多样化的哺乳动物,近年来被认为是许多新兴病原体的重要宿主。以往的研究表明,蝙蝠携带的痘病毒未能在人类中引起感染。然而,以色列埃及果蝠痘病毒(Israeli Rousettus aegyptiacus Pox Virus, IsrRAPXV)的发现,打破了这一认知。
首例人类感染IsrRAPXV的病例
2024年5月22日,以色列一名38岁的女性因全身不适、皮肤病变等症状前往特拉维夫Sourasky医学中心就诊。这位女性长期参与一个名为Amutat ATALEF的蝙蝠保护组织,负责护理和照料受伤或生病的果蝠幼崽。她与这些蝙蝠的接触密切,尤其是在护理幼崽时,经常会因咬伤或抓伤导致手部皮肤破损。
她回忆,在出现症状前,她曾照料过一只病重的果蝠幼崽,这只蝙蝠的翅膀上出现了痘疹样的病变,随后不久死亡。
该女性志愿者最初的症状并不引人注目。她手上的几处伤口逐渐变成了红肿的痘疹,皮损扩展并开始伴随疼痛。随后的几天,她的症状逐渐加重,开始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如全身疲乏、肌肉疼痛、喉咙痛,以及腹泻等。在这些天里,她的手背和手指部位的皮肤病变从小的红疹发展为直径1至3厘米的脓疱,并伴有明显的疼痛感。最终,她的家人决定将她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医生发现她的皮肤病变非常独特,这些病变呈现出脓疱性红斑,尤其集中在双手手背和手指部位。经过详细检查后,医生没有在她的黏膜或其他身体部位发现异常。为了进一步确诊,医疗团队采集了她的皮损样本,并通过基因测序和病毒检测,确认她感染的是一种名为以色列埃及果蝠痘病毒(IsrRAPXV)的新型痘病毒。这是全球首次报告的由蝙蝠传播给人类的痘病毒感染。
有趣的是,这并不是该组织唯一的感染案例。患者透露,另外有4名志愿者也曾在护理幼崽期间出现类似的手部痘疹症状,他们的病变都集中在被蝙蝠咬伤的区域。这4名志愿者并未寻求医疗帮助,症状在数周内自行消退,但这表明病毒可能已经在人与蝙蝠的密切接触中小范围传播。尽管这些病例未被报告,但都指向了蝙蝠幼崽作为病毒传播的关键节点。
跨物种传播的风险与防控
IsrRAPXV的跨物种传播能力,引发了学术界对蝙蝠所携带病毒的关注。研究显示,与许多不引发症状的蝙蝠病毒不同,IsrRAPXV不仅能导致果蝠的病变和死亡,还具有跨越物种屏障、感染人类的潜力。这意味着,在特定条件下,蝙蝠携带的病毒可能会突破宿主限制,造成更为广泛的传播和感染。
跨物种传播现象在痘病毒家族中并不罕见。2022年爆发的猴痘疫情便是一例典型的跨物种传播案例,显示出正痘病毒属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IsrRAPXV的首次人类感染虽然属于轻症自限性病例,但并不排除未来该病毒在人类中引发更严重疾病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免疫力低下人群中。
此次病例的报道为人类首次感染IsrRAPXV提供了确凿证据,并提示了该病毒的潜在传播能力。尽管该女性的症状较轻且在数日内得到控制,但该病毒引发的人畜共患病风险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关注。正如研究人员所指出的,病毒的跨物种传播一旦发生,未来可能会通过突变等方式增强其在人类中的致病性。
参考文献
1. Baker KS et al. "Metagenomic study of the viruses of African straw-coloured fruit bats: detection of a chiropteran poxvirus and isolation of a novel adenovirus." *Virology*, 2013.
2. Paran Y et al. "Human infection with IsrRAPXV a novel zoonotic bat-derived poxvirus."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24.
主编微信
注:添加微信请备注昵称+单位+研究
生命科学综合交流QQ群:681341860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