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中国商务部在新闻发布会上称中国正在研究一项措施,也就是提高进口大排量燃油车的关税,还称将会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后慎重决定。很明显,

中方明牌了,这就是说给欧盟听的

这是欧盟在电动车关税谈判中表现不好,不达中方预期,中方给出的敲打,用实际行动让欧方吃点苦头,逼着欧方看清形势,不要搞单边制裁。中国的策略是“制裁是为了不制裁”。一旦谈不妥,你对我加税,我就对你加税。

中方已经展现了最大的诚意,该让步的已经让步,但是欧方对待核心关税问题依然不积极,这是中方启动制裁的主要原因。好在,中方还是留下了口子,表达了诚意,反制裁是一回事,积极主动邀请了欧方技术团队尽早来华,继续下一阶段磋商。因为11月欧盟的对华关税就生效了,中方希望能在10月底前达成双方都可接受的价格承诺方案。先看对方什么反应,如果磋商下来还没有表示,咱们会关税反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客观的讲,中方已经表现出最大的诚意,也足够是理性,国际关系基于对等原则,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中方反制是必然的。

这对欧盟对华出口相关优势产业带来负面影响,这是不可避免的,最终损害欧洲消费者利益。毕竟,一切的一切还是消费者利益要至上,毕竟选择权在消费者,面对高额关税,欧洲消费者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提高消费成本购买高关税的中国电动汽车,要么只能退而求其次,被迫接受其他国家的电动汽车。

这里面,最难受的就是德国了。欧盟提高对华进口电动汽车关税,德国在中国产的电动汽车卖回去更贵了,中国对欧盟大排量燃油车提高关税,德国卖到中国的车又贵了,里外都在制裁德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德国真像报道里一样,害怕了么?不过也未必,实际上,中国本就限制甚至禁止大排量燃油车,如今更是搞新能源汽车,大排量燃油车被淘汰属于必然。

加关税会让淘汰进程加速,欧洲提前失去上百亿的市场,但这也不是没有解,德国可以在中国本土生产大排量燃油汽车,或者去越南、印度等替代国生产以此来绕过中国对欧盟的反制。我国车企就是采取这种方案来应对欧盟制裁的。

双方已经明牌,欧洲用关税制裁逼迫国内企业外迁,国内用关税反制逼迫欧洲企业逃离。现在就看双方谁的市场更大,贸易摩擦会不会扩张,我国是个出口大国,欧美都与我们有摩擦,互加关税,如果其他国家也加入进来的话,本土企业压力真的很大。

同时我们也是进口大国,第二大经济体,在新的经济体出现之前,与我们撕破脸,那就是同归于尽,所以,贸易争端打打谈谈,谁也不敢太过分,所以我们也在积极磋商,如果不解决根本问题,也就是“公平贸易”,我觉得将来,这类事情不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世界这么大,干嘛就中国和欧盟两个非要死杠呢?我记得有位政治家就中美分歧的时候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太平洋足够宽,容得下中美两国。

你们西方世界享受了中国价廉物美的商品红利几十年,几乎已经变得理所当然了,以前是为求发展需要隐忍,如今已经气势如虹,当然需要采取对等贸易手段,合则两利,想要压制中国,那就应该遭到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