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陈本豪老师在散文《天水天车》通过细腻的笔触,讲述了水车的故事,展现了水车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描绘了水车的结构、功能以及它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表达了对这一传统水利工具的赞美和对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的深入思考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兰州水车博览园,位于黄河南岸,东邻中山桥,西近黄河母亲雕像,南眺白云观,北望白塔山公园,她以天车引水揭示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话题,是黄河风情线上颇具特色的水文景区。

兰州水车又名“天车”,起源于明朝,是黄河边上最早的提灌工具。水车园内设有几乘高大的双轮水车和围堰,饱水时引导自然水流推动水车轮转,渴水期则堵截上游河水进入围堰聚积,再经围堰沟渠流经水车下的闸道冲击叶轮,因而,无论涨水还是枯水,水车四季轮转依然。水流周而复始地冲击水车,转动的水斗舀满河水向上轮转,乃至顶空时便将水倾入木槽再流入园地。水车木轮看似粗大笨重,但运转十分灵敏,如此一乘水车,可管三百余亩田地的灌溉。这种早期的木制水利机械,大显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备受中外游客景仰。

每当黄河断流的季节,那首气势恢弘的黄河协奏曲,似乎少去了一个和弦的音符,黄河儿女的心中就少一分脉动,对水流的亲和与期待,是发自生命起源的呼唤。走进遥远的历史,触摸尘封的印迹,人类的生存与迁徙,便是一部水文化的史诗。八月初,我们走进甘肃,走近母亲河,所幸黄河有水。一见风声水起,情致顷刻高涨,面对滔滔不绝的水流,不枉我们亲历黄河一趟。

37人的团队,一同涌入水车园,不免有些拥挤和嘈杂,二十一世纪了,还有几人甘愿落在别人后头?一阵哗啦啦的声音自西向东传来,鼎沸的人声即被水声静化,神奇中我并不惊讶。进山蓄锐近水生灵,我直向那乘硕大的水车走去。面对随水而转的摩天巨轮,心说“你真够大的,大得让我渺小”。巨轮的直径约为17米,16对木条由轴心向车缘辐射,全轮骨骼无一颗铁钉与螺栓,岁月悠悠水车悠悠,依然巨大一轮不开不散。看似粗糙的木轮,无花无朵又无龙凤,但公母榫的精巧对接,行外人实难洞察其间奥秘。一乘水车,数千个榫头与方眼的设计制作,若有毫厘之差,整车就无法组装合拢,何谈运转呢?据说,园中几乘天车的木轮,都出自一位民间老艺人之手。俗话说得好“生铁补锅——手段降人”,做这种外粗而内细的木工活,非一日之功底,“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望着水车叶轮上的水垢和苔藓,不由人不陷入岁月沉淀的追索。小时图好玩,曾跟父亲学过几天木匠,一见水车如渴旧识,对父亲的怀念和对先人的崇敬,恰如“黄河之水天上来”。

小学毕业回家务农,每逢天旱常被队长派工车水。故乡的水车,多为一些小型的两人车,我跟着一个成年劳力,嘿嗬嗨嗬地抬着水车走向田间。先在下头稻田里用手剜出一个泥坑,将吸水的车尾放进坑里,再将水车头部安稳在上头田埂上,两人各站一边,双手紧握车把,在不断的前冲后仰中重复推拉的动作。循环的车叶欢快地运转,满斗的水经由车厢向上流入水田,禾苗喝水的嗞嗞声,给了疲惫的车水人一分后力的补给。中型的水车很少,多为三人或四人脚踏,用起来比手车省力,水流量且大,但如一脚踏空,极易伤筋断骨,搬运起来也颇为不便。像兰州水车园这样的天车,在江南只见于河流湖泊的近乡或大山里的溪涧边,并不多见于我故乡的丘陵。

很小的时候,听很老的人说,为水车和车水的事,故乡里流传一个经久不衰的故事:两个相邻的湾村都叫刘园,同洗一册家谱,平日只有上屋和下屋之分。那一年,村里适逢大旱,两个湾村竟为车水发生纠纷,打得不可开交,结果一状告到县衙。县官展卷在案:“上屋刘园有水车,下屋刘园无水车,有水车无水车,无水车有水车……”一向精明的县官,却被这短短的一纸诉状给弄糊涂了,思绪进入了有水车、无水车的胡同,分不清哪家在说水,哪家是在说车,不得已叫来师爷。两人穷究半天,开解的字结却令他们会心而笑。不曾想到,在几句平凡的字眼里,内容却如山重水复之繁,一旦开锁,又如一马平川之阔。诉状原意即:上屋刘园有车,下屋刘园有水;有车的现无水,有水的却无车;有车的要车水,有水的想借车,结果互不相让,于是打了起来。历代靠天收的农业,自从水车的问世,农民就多了一分丰收的希望,也长了一分开发智慧的信心。江南—美丽的水乡,十里一湖泊,村村有水流,历代以水养生与水亲和,在取之自然的生活中,创造了水文化的悠久历史。

在水车博览园的广场中,供立着兰州人段续的雕像,他于明朝嘉靖二年中进士,后多任外官,对南方木制筒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晚年回归故里,一心致力于水车的制造,虽屡遭失败,却几下江南取经,终于在嘉靖三十五年制成了凹形翻槽和巨轮式水车。因此,黄河两岸一时水车四起,使历来干旱少雨的农田得以灌溉,兰州也曾一度被誉为“水车之都”。长江流域的水车文化,经段续的成功传播,在黄河之滨开出了灿烂的花朵,使两河文明相融,给了黄河农业一分丰收的灌溉,也给了中国水文化一分传承与发扬。

▲陈本豪,中作协会员,民间音乐人,籍贯武汉江夏。已出版散文集三部,纪实文学集七部。长篇纪实文学《京剧谭门》全四卷,被列入2019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入围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荣获第八届湖北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