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玩收藏的人都是不在乎钱的。为何?因为能玩得起的无一不是达官贵人,富甲一方,最大的收藏家就是皇帝!他们含着金汤匙长大,只要是喜欢的藏品,一掷千金都心甘情愿。

汉代建立皇家“图书馆”,专门用来收藏古籍。宋代宫廷收藏古董达万件以上,欧阳修、赵明诚、米芾等都是名重一时的收藏家。到了清代,大家都知道“盖章爱好者”乾隆,甚至不惜重金收到了赝品《富春山居图》,对古代书画达到了痴迷的地步。

普通老百姓能染指收藏,还得感谢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0年代古玩市场

满清灭亡的前夕,溥仪这个败家子带头“偷运”宫廷旧藏,贝勒公子、宫女太监也有样学样,这才有了以北京琉璃厂为代表的古玩市场,大量文物也因此流向了民间。不过在新中国后,各大博物馆扩建,大部分的民间文物都上交了,那时候,拥有一件古董不见得是个好事。

直到改革开放后,荒废多年的收藏行业才真正有了起色,以外国资本为代表的“文物掮客”在中国大量搜集珍贵古玩,然后走私到国外。大部分玩家搞收藏根本赚不到什么钱,都被老外和贩子赚走了,只是凭借纯粹的爱好来支撑。

恰逢此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国大开发,一批人把目光投向了地下。数不清的古墓被盗,数以亿计的文物开始流失,大家可以翻翻多年前的新闻,哪怕是现在,也几乎是隔几天就有一个关于盗墓的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玩鬼市

这些数量巨大的被盗文物去哪里了?客观来说,在金钱的诱惑下,大部分都由文物贩子经广东、香港向国外走私,绕一圈镀个金变成了“传承有序”,然后就可以“合法”的上拍卖,成功洗白。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职业盗墓团伙,他们背后有资本、有老板,一挖出来就运出去,来不及反应。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临时起意的盗墓贼,比如被挖到千疮百孔的大堡子山遗址,就有当地村民大规模参与,全国各地的盗墓“小贼”,看本小说听个故事就敢去盗墓的,数不胜数。

这些人挖出来文物,并没有渠道“销赃”,咋办?那只能去“鬼市”碰运气了,可以说,十几二十年前的古玩“鬼市”,是真的可以捡大漏的!你看马未都现在多神气,有多少文物是他在地摊发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关稽获的走私文物

当鬼货(出土文物)和荒货(铲地皮收来)、贼货(盗窃得来)、水货(国外走私)以及新货(假货)混杂在一块的时候,那个年代是收藏爱好者最幸福的时代。

只要眼力深、经验足,全国各地的地摊,有数不清的宝贝等着你去发现。那时候才真正诞生了一批民间收藏家,他们发现了文物、保护了老祖宗的遗产、传承了文化,他们并不是刀口舔血的盗墓贼,也不是卖国求荣的文物贩子,凭借自己的眼力搞收藏,难道犯法了吗?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然而,一夜之间,民间收藏被打入了“死牢”!任何到代的东西专家都不敢认,当造假开始泛滥后,民间收藏更是成了“假货”的代名词,那些蒙尘民间的文物,成了不被认可的“私生子”,什么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拍卖行业的兴起

“拍卖”这个舶来品,有了可以“公平竞价”的资本,也有炒作抬价的噱头,从问世以来就一直是富豪群体追捧的机制。中国的文物市场不能一直被外国人把控吧?于是,从1988年北京副市长陆宇澄宣布“拍卖市场”正式开业后,中国才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市场。

这之后,一大批像朵云轩、荣宝斋、嘉德、翰海、保利等企业的诞生,更是把国内的收藏行业推向了顶峰,发展到现在中国更是成了艺术品成交全球最高的国家!

然而,拍卖记录年年都在打破,成交额年年都走向新高,几亿成交的天价藏品那是眼花缭乱。可追本溯源,本质改变了吗?仍然没有,还是老外主导着话语权,还是专家可以“无据说假”,民间收藏还是在“犯法与假货”之间反复横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要为民藏说些好话,就经常被扣上“国宝帮”的帽子,那不禁要问几句:

第一:为何老外拿出来的中国文物,几乎全都是“传承有序”?是哪个史书有过记录吗?英国人、法国人、日本人收藏那就是“名家旧藏”,怎么中国老百姓自己收藏就变成了“不合法”、“存疑”了呢?

第二:为何专家鉴定一件文物,现在很少从技术上判断?比如纹饰、釉色、包浆、流传痕迹等等,碰到一眼假还比较好说话,碰到“存疑”的东西就拿馆藏数量、存世量甚至拿拍卖记录来证伪。难道几千年留下来的好东西都被你们垄断了,民间就不配发现了吗?

第三:为何不让国外的拍卖企业进来?曾经佳士得“借壳上市”想要在国内立足,立马铺天盖地的“国际拍卖大鳄终于攻陷大陆”的消息传遍各地,所以直到现在苏富比、佳士得都还进不来。把藏品送到国外他们收拍,反而国内的拍卖企业不收拍民间藏品,倒是纵容诈骗公司泛滥,到底怎么想的?

第四:为何几十年了,鉴定行业仍然还停留在“眼睛”和“嘴巴”上,那些号称高科技鉴定设备仍然没有推广开来,没有官方背书?专家一句话就可以决定藏品生死,但为何没有机构来监管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间古玩在那几个造假基地的推动下,确实假货泛滥,我看着也烦。但也不乏真品的存在,我就亲眼见过很多大开门的好东西。然而看着那些玩家们,费尽心思的去适应“潜规则”,去花钱“买人脉”,去遵守那些和文明社会格格不入的“老规矩”,不免迷茫:说好的文化自信呢?

打击文物犯罪,人人都应该支持,但说到底那些盗窃文物、走私文物、用中国文物和外国人合作来榨取中国人钱财的,有哪一个是民间藏家干出来的?大量文物本来应该属于国家,但经过长时间的流通无法溯源,难道不应该归属于保护文物的普通玩家吗?

收藏到代文物的民间藏家,本着保护文物的精神“善意持有”,他们没有干出欺行霸市、倒买倒卖的事,反而只是等待着一个透明的鉴定机制,给予那些文物“私生子”一个走向阳光的机会。

只要得到认可了,捐给国家也无妨,他们有错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拍卖行、专家所“歧视”的其实并不是文物本身,而是民间收藏家的身份,一个普通人也想成为“利益共同体”,想得美!国家是支持让民间文物“活起来”的,但有些人不想,他们害怕,和外国人一起经营几十年的垄断体系,就这样被打破那可就不妙了。

别拿假货泛滥来说事,你在市场上见到遍地假货很正常,真正的好东西谁会拿到明面上来啊,都在小圈子里传播呢。这就太奇葩了,精品已经流通很长时间,且是藏家在市场合法合规得来的,却不能“见光”。

何时才能恢复已经崩塌的收藏诚信体系,何时才能建立真正的透明鉴定机制,何时才能让民间文物发挥该有的作用?这不仅是促进收藏经济大发展的机遇,更是有着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竖立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