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察德,是一个猫咪记者
今天说的是一个守护猫的故事
她记得居委工作人员说:“是不是你死了的外公、死了的爷爷奶奶投胎成野猫了啊?”
她记得每只猫消失前最后的样子。
这件事真实发生,关于一个“志愿者”的心死。
主角是她,也是你、我。
因为我们都走过同样的路,处于同样的困境。
【注】本文为“非虚构创作”,不具有唯一性指向,自行对号入座的单位或个人勿扰
小苏是个80后新上海人,因家庭教育与工作性质,她特别乐于释放好意。多年前定居徐汇区某小区后,小苏便自愿成为了一位社区流浪猫群护志愿者。
当时小区里已有居民与物业达成一致,设有一处固定文明投喂点。然而志愿者队伍的主要成员将去养老院,于是在老人家的恳求下,小苏从她手上接棒,为小区里的流浪猫投喂、驱虫、绝育、找领养。
定点、定时投喂可以避免产生垃圾,有序控制猫咪群聚,减少人与猫的接触与摩擦,几年下来小苏将小区内流浪猫的数量从三十余只控制到十余只。
近年来的部分成果↓
2022年上海“封·控”期间,小区急缺志愿者分担工作,小苏主动申请成为“大白”志愿者,每天冒着被传染的危险,日以继夜地为居民运输物资、提供服务,那段时间她累积了250个工作时。
由于小苏的突出贡献,疫情结束后居委给她单位送去了感谢信,这些温暖的点滴构成小苏为这个小区付出的理由。
以上是“看上去和谐”的曾经。曾经,这个小区非常接近于人猫共栖的生态平衡,可惜,会用科学的方法对待流浪猫的只是少数人。
有些人喜欢猫,但他们只是凭着一种限于此当下的“好意”,看到流浪猫可爱就倒点剩饭剩菜,小区里很常见这样的“随缘布设”,他们并没想过倒饭菜×会不会引来苍蝇蚂蚁,没想过油盐×会不会影响猫的健康,没想过只投喂不绝育×会不会增加小区猫数量。
事实上,相较于猫,他们更享受“当好人”的快感,他们不会看到,“随性的投喂”往往会带来噩运。
小苏的小区里有人在路边喂,有人去地库喂,他们将猫咪引向各处,不断地突破着不喜欢猫的人的边界。
为免矛盾激化,小苏多次在小区微信群里倡导居民文明投喂、要绝育,奈何居民其实对流浪猫治理没有科学的认知,一旦问题出现,他们一般会选择“隐身”。
值得一提的是仅靠志愿者自治,没有居委、物业做推广、普知,那么居民对于流浪猫的态度很难进步。许多人抗拒流浪猫是因为轻信了网上不科学的传言,担心流浪猫影响自己的生活,但!难免有些人是对猫极端偏见甚至主张暴力的。
终于有一天,那些最极端的声音盖过了善意,他们提出将流浪猫赶尽杀绝。
不巧的是,这个小区的居委会跟部分业委会代表都不喜欢猫,他们对流浪猫得态度极为粗暴:人不喂,猫就没了。即便全上海都很难找到“0流浪猫”的小区,但居委还是想当“绝猫先锋”。他们选择了一种基操:最快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于是居委通过楼组长等各方人员,向小苏施压停止群护。
这些人不知道的是,猫是认地盘的动物,现行的控制小区猫只数量有效的方式是绝育,而固定投喂可以帮助志愿者很好地了解小区内现存猫只的生活状态,可通过食物源调整他们的聚集区域、减少居民与猫的矛盾——在以上称之为“群护”的过程中,小区内的固定流浪猫数量会通过人的领养与寿命终结自然减少——而这正是小苏她们原本在做的。居委的“禁喂令”只会将这些年群护的成果一笔勾销,并将可能存在的生态矛盾引向周边社区。
当小苏找到居委会进行沟通时,得到的却是几个人的冷嘲热讽:
“野猫比人还重要啊?”
“死的是你爹啊?还是你妈啊?还是你外婆?”
“还是说你死了的外公、死了的爷爷奶奶投胎成了野猫啊?”
说罢,居委会办公室里一阵哄笑。
小苏听得发憷,无法相信这样恶毒的话竟出自与自己并肩奋斗数月的“战友”的嘴。
接下来让小苏心寒的事频频发生,小区业委会部分代表特别讨厌猫,经常怂恿居民们去物业、居委投诉流浪猫,并乐于在小区群里传播伪科学文章、制造对立情绪。
小区群里的离谱发言↓
普通居民的意见无非为几种:①喜欢流浪猫并参与投喂(其中又分为绝育与不绝育的)、②能接受流浪猫但只看看、③讨厌流浪猫但能共同生活、④对流浪猫无感,以及⑤极端厌恶流浪猫的。
看似主张“和平”的是大多数,但事实上当第5种极端声音越来越响时,前4种都可能选择沉默,他们像狼面前的羊一样瑟瑟发抖。心理学上称之为“沉默螺旋效应”:当个体发现自己的观点与群体一致时会积极参与,但当自己的观点与群体相悖时会选择沉默。
于是,“算了”成为小苏听到最多的话。
那些“沉默”的人私底下告诉小苏,不在大群里说话是因为怕遭到打击报复。他们不知道沉默,也是恶的帮凶。
在群里为流浪猫说话的居民,被威胁“打断鼻梁”↓
小苏无法相信,这些人竟是自己“拼命”服务过的。
为了断绝小区流浪猫的活路,居委会以及业委会无所不用其极,由于小苏不愿放弃群护流浪猫,于是她的单位接到了相关人员的电话投诉,领导找到小苏让她注意影响。小苏万万没想到,自己单位与小区的联系不久前还是感谢信,如今却成了“投诉信”。
楼组长在居委会的授意下找到小苏,将她劝退小区群,重重压力下小苏不得退群闭麦。
接下来,参与守护流浪猫、同情流浪猫的居民陆续离场(退群),从此300多人小区群几乎成为“仇猫份子”的一言堂。↓
考虑到小区里的猫经多年维护已形成稳定社群,贸然停止投喂非但会让他们因食物短缺丧命。另一方面,如果他们转移到周边小区的话,也是凶多吉少,毕竟外来猫很难闯入有原住民猫的区域,也会破坏邻近小区的现有生态平衡,可能引起更多的邻里矛盾。
小苏只好每天像打“游击战”一样放水、粮,每次她放完后保安、保洁就会出现把粮倒掉,他们拍摄下小苏与家人的喂猫画面,侵犯她们的隐私。后来有工作人员承认是业委会要求跟踪、拍摄小苏她们,居委也知道。
事实上小苏的小区物业管理问题很大,长期有居民12345投诉反映卫生太差,但物业仍然默许卫生死角的存在与楼道堆放杂物,时间长了自然容易滋生蚊虫。
楼道堆物、车库脏乱(拍摄于近日)↓
今年9月底,有居民反映自己在车库里被“跳蚤”咬了,她把矛头直指在车库避雨的猫,还有居民拍摄到小飞虫。
对此,医院科普↓
接着“绝猫后路”似乎成为这个小区居委、业委会、物业最要紧的任务。
9月底-10月初,居委、业委会、物业连发三张文书,禁止小区内投喂流浪猫,并引导居民举报喂猫者,实际上挑起了居民内部矛盾。
社会普遍对流浪猫有一个误解,认为流浪猫治理是“个人喜好问题”,谁喜欢谁管。这种逻辑荒谬得就像志愿者在路上捡垃圾,是因为我们喜欢垃圾。流浪猫的治理是一个社会问题,源头是弃养、不绝育散养。
有人或许要说了,居委工作也难,有人喜欢猫就有人讨厌,有人投诉就要解决——关键是如何解决。
同一个街道的隔壁小区也曾面临同样的难题,但他们居委采用了科学的方式,动员小区志愿者、向居民宣传tnr方式,自上而下有效控制住了流浪猫数量,稳定住了社区的和谐。
隔壁小区曾被徐汇区文明办点名表扬↓
——你们看,光是在流浪猫治理这个问题上,就暴露出基层社区工作者之间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巨大差异,怪不得有的小区和乐融融,有的小区怨声载道。
近日拍摄于小苏的小区↓
如今,因为工作单位受到小区相关人员的干扰,小苏正在考虑离职,但退回到生活中她依然感到绝望:
作为社区志愿者,为社区的居民付出时,她是被肯定的,但当她需要帮助时他们都沉默了;
作为社区流浪猫志愿者,为流浪猫付出时,她是被否定的,所以她只能看着那些猫一步步走向死亡。
如果你是她,你觉得为这些人值吗?
我同样感到了绝望,
绝望不仅仅是因为“这片土地上只要人想,就能赶尽杀绝猫”,更是因为他们不可能赶尽天下所有猫……人与人之间的的争斗周而复始、没有尽头。
只是那些找不到家的流浪猫,一张张枯瘦干巴、哭过的脸,一遍遍在草丛里找不到吃的。
此时ta一抬头,看见人的时候,那双眼里仍是希望……
而这份对人的希望,就是流浪猫的“死因”。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喵联系
让我们一起来守护无名之猫们吧
祝你得猫相助·幸福
请给小猫咪标个星吧★从此不迷路
否则可能会收不到推送
操作如下,蹭你蹭你(>^ω^<)
看看往期【猫咪故事】吧:
我的故事:
我崽的故事:
死前燃一次:
同志养猫未必弯:
养一只瘫痪猫是怎么样的体验:
猫咪版的深夜食堂:
灵魂摆渡猫:
母猫“碰瓷”为托孤:
豆瓣阅读代言猫:
一只丑成狗的猫:
猫纹身女孩:
凶凶脸的猫:
东京喂猫人:
猫医生的自白:
好莱坞明星猫:
疫区猫:
看不见的猫:
超萌大脸猫猫:
治愈系的猫:
生活在沙发上的猫: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