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55年全国大授衔,许光达被授予大将军衔。

开国将军中,许光达的知名度不算太高,可授衔却高于许世友刘亚楼的上将军衔

但他对中国革命事业所做出的贡献,绝对配得起大将军衔。

然而,许光达得知自己被授大将后,却提出了降低军衔的申请,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许光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虚怀若谷,申请降衔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度。

毛主席亲自发话,提议授予许光达大将军衔。

足以见得毛主席,对许光达个人才能与贡献的欣赏与认可。

然而,当这一消息传至许光达耳中时,他却高兴不起来。

反而是愁容满面,寝食难安。

许光达对夫人邹靖华坦言道:“我这顶‘乌纱帽’,是过去一起并肩冲锋陷阵的战友们,拿生命换来的。想到他们的牺牲,再看我如今领受这么大的荣誉,实在心中有愧……”

许光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光达思前想后,终于下定决心,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选择:申请降衔!

许光达先是找到了他的老首长,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贺龙将军,正式向他提出了降衔的申请:“老总,我这大将军衔,实在受之有愧啊!”

贺龙闻言,语重心长地说:“红二军团中,论资历、论贡献,谁能比你更有资格?你战斗经验丰富,又有苏联红军的经历。授予你大将军衔,是组织经过慎重考虑的决定,你坦然接受就是了。”

许光达听后,转而问道:“假若周逸群、柳直荀还在,应该给他们授什么衔?”

贺龙沉思片刻,答道:“周、柳或许会像总理、小平同志般,投身党务或行政工作。”

贺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光达继续追问:“那贺锦斋和段德昌呢?”

贺龙神情凝重,缓缓道:“他们要是还活着,应该是大将吧。”

许光达提及的几位人物,在红二军团中都是代表性的人物,基本都是许光达的顶头上司。

以他们的贡献与地位,如果能活到今天,那么大将军衔是无论如何也轮不到许光达的。

但即便如此,授予许光达大将军衔,是主席与中央军委几位副主席深思熟虑、全面考量的结果。

因此,贺龙并没有同意他的降衔申请。

许光达多次面请降衔无果,最后只好写了一封《降衔申请书》给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封申请书中,许光达称自己“高兴之余,惶惶难安”:“我扪心自问:论德、才、资、功,我佩戴四星,心安神静吗?”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里,在中国革命的事业中,我究竟为党为人民做了些什么?”

“我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实事求是地说,是微不足道的。”

这份诚恳的降衔申请,让毛主席很是欣慰。

毛主席称赞道:“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

“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党中央与中央军委经过慎重考虑,最终还是没有同意许光达的降衔请求。

紧接着,许光达又提交了一份申请,这次他恳请降低个人的行政级别,终于得到了军委的批准。

依据当时的规定,元帅享有行政三级待遇,大将则为行政四级,上将为行政五级。

因此,在十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大将之中,唯有许光达领取的是行政五级的薪金。

信仰坚定,绝不退党

许光达的主动让衔、让级,是因为内心深处的谦逊与淡泊。

这种“让”,是一种非凡的胸襟与气度,是精神层面的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不仅体现了许光达的高风亮节,更彰显了一位真正的大将,应具备的宽广胸怀与深远情怀。

但许光达的“让”,绝不是因为自身能力和资历不足。

事实上,他荣获大将军衔,应该说是实至名归的。

许光达生于1908年,17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一生戎马倥偬,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这样的将领也是少有的。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以“清党”为名,大肆搜捕、屠杀共产党员及革命群众。

当时,许光达正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求学。

有一天,同学突然塞给他一张“学员政治面貌登记表”。

他瞥了一眼便明白,这是国民党反动派“清党”的伎俩。

入校之初,他们每个人都被要求填写一份国民党党员登记表,以此作为加入国民党的凭证。

因此,当时的许光达与我党许多同志一样,都拥有双重党籍身份。

由于国民党的“清党”行动,校园已不复往日的宁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多师生被驱散,教官数量从原本的二十余人锐减至五六人,学员人数同样大幅下降。

同时,也有不少人选择了放弃共产党党籍,转投国民党。

许光达作为拥有双重党籍的跨党党员,也面临着抉择。

显而易见的是,在当时选择加入国民党,就意味着仕途、财富与安逸;

而选择共产党,不论当下还是未来,这条路上等待他的,是艰辛、流血,甚至是牺牲。

许光达对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行径,深感痛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深知,革命遭遇挫折之时,正是考验一个人党性的时候。

于是,在那张政治面貌登记表上,他毫不犹豫地写下了自己的决心:“死也不退出中国共产党。”

许光达后来回忆道:“因为我从未考虑过其他出路,所以我更加忠于共产党。”

冲锋陷阵,两次负伤

许光达将军一生征战沙场,历经战火洗礼,多次负伤,其中两次尤为严重。

第一次重伤,是在1927年。

完成黄埔军校的学业后,他受命前往张发奎的炮兵营,担任见习排长,并随军转移驻扎九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局风云变幻,宁汉合流之际,革命形势愈发危急。

他抓住张发奎表面释放共产党的机会,与炮兵营中几位共产党员秘密撤离九江。

他们急赴南昌,欲加入起义行列。

然而遗憾的是,起义部队已提前撤离了。

许光达无视同伴的劝阻,独自追到宁都,最终成功与起义队伍汇合。

同年9月28日,于三河坝的激战中,一枚炮弹突然在他附近爆炸。

许光达身受重伤,只能暂居农户家中养伤。

此后,因部队南下行动受挫,他与党组织之间的联系中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伤愈之后,许光达踏上了寻找党组织的征途。

他在潮州、汕头、上海等多地辗转,途中在南京稍作休整,最终于安徽寿县顺利与党组织再次取得了联系。

另一次严重的受伤经历,发生在1932年。

1932年初,红三军在瓦庙集与敌军东线主力两万余众,展开了殊死搏斗。

在这场战役中,许光达率领部队深入敌后,意图分割敌军力量。

在亲临二营前线指挥时,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胸部。

那子弹几乎紧贴着他的心脏而过,仅有几厘米之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光达伤势极为严重,一度陷入昏迷状态。

受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手术进行了长达三个小时,却未能成功取出子弹。

贺龙坚决派人护送许光达,前往上海寻求更好的治疗。

湘鄂西省委于2月29日,向中共中央驻上海的机构发出了一封紧急信函。

信中详细介绍了许光达同志的英勇事迹,及当前危急状况:“许光达同志,原三军八师师长,于应城战役中英勇负伤,伤势极重,子弹未取出,急需前往上海诊治,望贵部接洽并安排。待其伤愈后,望能给予短期军事政治训练,以便早日返回三军继续工作。”

历经重重艰难险阻,许光达终于抵达了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本来是要在地下党组织控制的医院接受治疗的,却不料该医院已遭敌人破坏。

在此紧急关头,地下组织迅速行动,重新安排了路线,护送许光达辗转前往苏联进行救治。

直到到了莫斯科,那颗子弹头才终于被成功取出。

背水一战,守护中央

1942年,抗战烽火正炽,进入最为严峻的时期。

许光达在老首长贺龙麾下,任八路军一二〇师独立第二旅旅长,兼任晋绥军区第二分区司令。

领导抗日军民在敌后开展游击战,稳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6年秋,为应对战局变化,晋绥地区的独立第二、第三、第五旅合编为晋绥军区第三纵队。

许光达再担重任,出任纵队司令。

1947年春,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调集重兵,对陕北发起重点围剿。

中央军委迅速决策,从晋绥军区抽调三支纵队跨越黄河,整合为西北野战兵团。

自此,许光达率领的第三纵队,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转战西北。

1947年8月,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向榆林城发起凌厉攻势。

彭德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许光达的第三纵队刚跨过黄河,即从城东方向发起了冲击。

然而,他们遭遇了守军徐保部的顽强抵抗。

援军钟松整编的第三十六师也迅速逼近,不得不撤离战场。

战事稍歇,彭德怀又接到了周总理的紧急电报。

电报中提到,毛主席与中央机关在转战陕北途中遭遇困境。

他们被困于黄河与无定河之间的一条狭长走廊内,该区域南北延伸数十公里,东西横跨亦有相当距离。

此刻局势非常严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方,刘戡率领的七旅追兵步步紧逼;

北方,钟松部两旅则蓄势待发,形成围堵之势;

东面,黄河水滚滚东流,难以逾越;

西面,无定河水位不断上涨,退路堪忧;

背后更是浩瀚无垠的沙漠,退无可退。

南北敌军一旦会师,将会封锁黄河渡口,控制无定河至米脂、佳县一线。

那么,中央机关将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绝境。

鉴于此,周总理紧急命令彭德怀派遣一名猛将,率领精锐部队,全速前往接应并掩护中央机关,确保他们能够安全转移至安全地带。

周恩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彭德怀正全神贯注于沙家店战役的战略筹划之中。

经过周密考量,他果断将保护中央机关安全的重要任务,交给了许光达。

许光达率领麾下将士在雨夜中疾行,在8月17日黎明前夕赶到了乌龙铺。

此地与中央机关仅隔一条沟壑,细雨朦胧中,依稀可见中央机关的队伍。

随即,许光达召集各旅指挥官,登高远眺。

他手向远方一指,以不容置疑的语气下达命令:“毛主席、党中央,就在咱们前面。哪怕敌人的炮弹落在身上了,也不许后退半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18日,约莫上午十点的光景。

许光达率领第三纵队,于乌龙铺北与刘戡部二十九军的先头精锐,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刘军主力冒着风雨推进,直指黄河支流芦河岸边的重要目标——中共中央机关。

局势骤然紧张,极其危险。

许光达亲临前线指挥,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最终成功抵挡住了敌人的猛烈冲锋。

8月19日,许光达调整战略,率领三纵转移至乌龙铺与沙家店间的重要战略支点——当川寺。

面对前方敌军压顶、背后葭芦河形成天然屏障,许光达决定背水一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向麾下的各旅指挥官,下达了死命令:“敌人的目标,是中央机关!现在就是背水一战,我们要和敌人拼命!中央机关若是损失一根毫毛,我三纵全体官兵决无生还之理!”

三纵全体将士,在许光达的率领下英勇奋战,用血肉之躯铸起了一道钢铁防线。

成功抵挡了敌军的轮番猛攻,将敌人牵制于当川寺前沿地带,使其寸步难行。

此次战斗,确保了毛主席及中央机关的安全撤离。

在乌龙铺阻击战中,许光达的表现得到了毛主席及党中央的赞誉。

周总理更是对其大加赞赏,称其为“党中央的守护神”。

参考文献

杨振庭、赵娜《论许光达在晋西北抗战的贡献》

全建业《许光达大将“让衔”的故事与启示》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