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红利期那几年,房企的钱究竟有多好赚?分享一个故事:
某房企的投资部门,曾是快速积累财富的高效部门,尤其是在前几年,多部门同事很快就从一般职员变成了富有的人士,这背后的故事只有我们内部人士才明白。
在前几年中,某房企对土地的收购几乎全是二手地,并购为主,公司的策略很简单: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进行支付,先从土地卖家那里切一波利润。这些被某稳健房企收购的土地,多在偏远地区,价格低廉,基本无人问津,很多连基本的基础设施都不完善。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竞争对手少,某房企可以轻松获得土地,支付条件也容易协商。这些土地的支付通常分成3-4次,支付周期常超过两年,许多已经销售完毕的土地,某房企还没完成付款。大家普遍相信某房企不会倒闭,因为某房企的规模很大、又有某些东西作为背书,是“大而不倒”的典范。然而,正是这种情况埋下了隐患。
在处理二手土地交易时,很多同事会利用职务之便在土地价格上进行操作,甚至与中介或土地卖方勾结,转移资金。通常涉及金额巨大,从数百万到数千万不等,如果付款出现问题,这些操作难以掩盖。
记得有一名投资经理参与了一个大项目,从中获得了近千万的回扣,但某房企在后续的付款上出现拖延。这位同事后来离职,无法继续推动付款,事件最终被揭露,他也因此被法律追责。
某房企的许多并购项目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不只是投资经理,连部门领头人也参与其中。他们有时会暗示土地方支付中介费,甚至对不合规的项目通过集团审批。有些本应被否决的项目,被直接退回给区域公司,绕过集团高层的正常审批流程。
区域公司的高层也会通过暗中利益交换,设法绕过正常程序,如直接向集团总部递交申请,甚至通过给高层秘书施压,使其单独绿灯批准。
这样的操作前几年快速发展时尤为频繁,很多不合标准的项目最终不仅通过了审批,还因为市场的偶然涨价而盈利。然而,这种运气并不能持续,某房企的问题终将爆发,不仅集团总裁在掏空公司,连区域公司也参与其中。
然而当初有多疯狂现在就有多悲催,员工面临的也是各种裁员、降薪、拖欠工资等现实问题,前些前吃到红利并落袋为安的人生赢家少之又少。
而那些错过红利期却要为曾经的辉煌买单的员工们,也只能在认清现实之后选择默默退场,或是艰难坚守。
热门跟贴